秋分过后白天变短夜里变长。
每年9月23日前后,太阳达到黄经180度时,即为秋分。从秋分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幅度将高于10摄氏度以上;气温逐渐下降,天气一天比一天变冷。
秋分过后,早晚天气更加偏凉,到户外活动时要适当增衣,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着凉感冒。秋装之前,可以先把衣服晾晒一下。
扩展资料
冬至过后白天变长,夜晚变短:
按公历,冬至交节是在每年的12月22-23日,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纬度最南,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则24小时都是黑夜)。
冬至这天,北半球中午太阳的高度也最低,比如在北京,太阳高度只有26°42′,因为这天中午的表影最长,故也称“长至日”。从冬至开始,白天会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所以把冬至当作年周期、大自然气运周期、万物生长周期的真正起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3日10时29分将迎来秋分 北半球白天逐渐变短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冬至夜长昼短 一阳始生(节气·物候)
没有固定时间。夏至左右白天最长夜最短,然后逐渐白天变短夜变长到秋分左右昼夜等长,直到冬至左右昼最短,夜最长,然后白天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到春分左右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是每年的12月21、22日或23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即南纬23°26),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则完全相反。地球上距南回归线越远的地方,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相比之下,此时南半球比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所以在短时间内气温继续降低。一般北半球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度经度。在地理题的计算中可粗略取每天移动0.25度纬度。
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也约是365.2422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根据开普勒定律,地球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的,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就出现了近日点和远日点!以太阳为焦点,地球运动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
二、直到冬至这一天,太阳到了南回归线,对北半球来说,这一天就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过了这天,太阳便开始北回,白昼将渐长,一直长到夏至。
三、古人观察到了这一自然现象,并且用一句谚语表述,这就是“长到夏至短到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