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奇葩的十个皇帝,快来看看到底有多怪异

 我来答
791283447
高粉答主

2016-12-18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17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638万
展开全部
No.10、清朝溥仪(1909—1911) 另类指数:6

清醇亲王载沣之子。1908年11月14日,3岁时被立为嗣皇帝,年号“宣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登基不满3年的溥仪由隆裕太后于2月12日代行颁布《退位诏书》。根据清室退位优待条件规定,不废帝号,仍居宫禁。
1917年7月1日,溥仪在紫禁城召见张勋,接受他的奏请,复辟帝制,恢复宣统年号,但只做了12天皇帝,随着张勋的失败而被迫退位。
1924年冯玉祥等发动北京政变后,摄政内阁决定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皇帝称号并将其驱逐出宫。溥仪先搬进原醇王府,不久逃入日本公使馆。
1925年2月由日本便衣警察护送到天津日租界,继续进行复辟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侵华日军的策划下潜往东北。
次年3月,当上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3月又改称伪“满洲帝国”皇帝,改元“康德”。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溥仪于8月17日逃往日本途中被苏军俘获,押到西伯利亚,在集中营里关押五年。
1950年8月溥仪与其他伪“满洲国”战犯一起被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先后在哈尔滨和抚顺两个战犯管理所关押10年,1959年12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特赦令予以释放。
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逝。其一生所经变故之多,世所罕见。三度称帝,更是空前绝后。
No.9、武周皇帝武则天(684—704) 另类指数:6

她的入选,是因为中国历史上只有这么一个女性皇帝。武则天生于624年,并州文水人。她本是太宗皇帝的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削发为尼。
高总皇帝李治迷恋她的美色,封为宸妃。翌年生是长子李弘,晋为昭仪。为了陷害王皇后以取而代之,武则天不惜掐死自己的女儿。
武氏立为皇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为能够长期掌握政权。武则天害死了亲生儿子太子李弘和李贤。
高宗死后,又先后废黜了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自己登上帝位。改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任用酷吏,打击李唐皇室和功勋旧臣。
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
武则天以女性身份即位,难免招致非议,她以铁腕治国,也情有可原。虽用酷吏,但并不委以重任。
而她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狄仁杰就是武周一朝名臣。
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不过武则天为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对政敌和自己的亲人所使用的手段之残忍为历代君主所罕见。
No.8、唐宣宗李忱(847—859) 另类指数:6.5

唐宣宗李忱,原名怡。唐宪宗之子。这位仁兄的特别之处在于装傻。自从父亲宪宗皇帝被宦官杀死后,宣宗便处于十分微妙的情况下,他以光王的身份住在亲王聚居的十六宅。宣宗患有口吃,对政事很少发表意见,看待事物目光呆滞。被人讥笑为傻子。
这一装就是二十年。直到武宗死后,宦官马元鸷等人,想拥立一个比较容易控制的皇帝,便于专权。选来选去,就看中了李忱。
孰料登上帝位的李忱判若两人,思维清晰,处理政事干净利落。
马元鸷大呼上当。宣宗皇帝对父亲的死一直怀有疑问,他对穆宗和他三个儿子敬宗、文宗、武宗继承皇位的资格表示异议。
贬斥了武宗名臣李德裕,结束持续了几十年的牛里党争。宣宗皇帝平易近人,宫中的人他基本上都能叫出名字。
他在位期间,生活节俭,发展农业生产,世称“小太宗”。而他的结局,也和太宗相似,企盼长生不老,最后服丹药中毒身亡。
No.7、五代后晋高祖石敬瑭(936—942) 另类指数:7

石敬瑭本是后唐明宗女婿。明宗的儿子李从珂与他素来不合,已达到水火不容的程度。从珂当了皇帝后,发兵进攻石敬瑭。
为求自保,石敬瑭向契丹国主求援。尊比自己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并把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以换取契丹的军事支持。
在契丹的协助下,石敬瑭打败李从珂。建立后晋。
石敬瑭上表德光,尊其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而德光也把石敬瑭当作儿子一样,稍不如意便派人加以训斥。
石敬瑭也不在意,逆来顺受。后晋臣民都觉得丢脸。当了七年的受气皇帝后,石敬瑭一命呜呼。
他的儿子石重贵不愿意向契丹称臣。德光发兵进犯,后晋灭亡。石敬瑭为一己私欲,出卖国家利益,甘愿忍辱向人要为乞怜,其寡廉鲜耻为世人所不齿。
No.6、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923—926) 另类指数:7.5

李存勖,沙陀人,是唐末河东晋王李克用之子。他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励精图治,击败了宿敌幽州刘仁恭和后梁朱友贞,占据中原,建立后唐。
当了皇帝的李存勖志得意满,开始贪图享乐起来。他从小就是一个戏迷,不但喜欢看系,有时候还粉墨登场亲自演出。
他给自己取了个艺名:李天下。一次演戏时,他喊了两声李天下。一个伶人(戏子)上前给了他两耳光,说: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个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个是谁?
李存勖听罢,也不以为忤。庄宗迷恋戏剧,那些伶人也因此鸡犬升天,平步青云。
朝臣纷纷巴结他们。庄宗的统治日渐腐朽。公元926年,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发动兵变,杀死庄宗自立,即“后唐明宗”。
No.5、西汉哀帝刘欣(前6—前1) 另类指数:8

汉哀帝刘欣,本是西汉的一个藩王,按照惯例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幸运的是,成帝没有子嗣,刘欣得以嗣位为君。
刘欣继位后,采取了一些措施,打击外戚王氏,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稳定人心,他亲自导演了一出“再受命”的闹剧,表示他是继刘邦后上天再次授予统治权利的天子。
但这套把戏欺骗不了多少人。西汉王朝已是积重难返,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无力回天的刘欣寻找精神寄托。
而他的这个嗜好在历朝都是鲜见的。那就是龙阳癖。他所宠幸的董贤是历史上有名的男宠。
一次刘欣和董贤同眠,刘欣的袖子被董贤压在了身下。刘欣怕打扰董贤休息,便把袖子割下来。后世就把这个典故成为“断袖之癖”。
中国古代的帝王好色者大有人在,唯独刘欣对男色情有独钟,这十大另类自然也旧有他的一席之地。
No.4、南朝梁武帝萧衍(502—549) 另类指数:8.5

梁武帝萧衍,南梁开国君主。他是南齐贵族,趁齐内乱改朝换代。这位皇帝博学多才,生活节俭,但有一个毕生追求的理想——皈依佛门。
他在京城建康附近建了一座同泰寺,每日亲自前往朝拜,讲解佛法。公元527年三月,萧衍干下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竟舍身入寺当了和尚。
顿时朝野震动。
大臣们慌忙凑了一笔巨款,替他“赎身”。只当了四天和尚的萧衍很不过瘾,后来又两次入寺为僧。经过他这么一折腾,梁朝已是外强中干。
公元548年,降将侯景发动叛乱,攻入健康俘虏武帝。将他软禁在台城。萧衍最终被活活饿死。历代佞佛的皇帝不少,像萧衍这么执著的,却仅此一家。
No.3、西晋惠帝司马衷(290—306) 另类指数:9

司马衷,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子。想当年司马炎何等英武,代魏自立,攻灭孙吴,一统天下。
没想到生了个儿子司马衷居然是白痴。有一次在御花园司马衷听到蛤蟆叫,很严肃的问左右太监:这个小东西是为官叫啊,还是为私叫。
身边的太监对司马衷这种问题已是司空见惯,也一本正经的回答:在官地里就为管家叫,在私地里就为私家叫。
还有一次,各地闹灾荒,赤地千里,饿殍遍地。
司马衷对百姓饿死的现象感到奇怪,他提出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没有粮食,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皇帝是个弱智,皇后贾氏掌握了实权,各地的藩王也觊觎帝位,于是发生了让西晋走向灭亡的“八王之乱”。惠帝最后也落了个被毒死的下场。
No.2、西汉昌邑王刘贺 另类指数:9.5

刘贺,汉武帝刘彻的孙子。封为昌邑王。公元前74年,汉昭帝去世,年仅21岁。他没有儿子继承皇位。
大将军霍光等人拥立刘贺为帝。让他们始料不及的是,这个纨绔子弟荒唐的可以。他从封地带了两百多亲信入京,一路吃喝玩乐。
整日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即位才27日,就干了1127件不应该做的事。
霍光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联名上奏皇太后,将刘贺废黜。刘贺皇位还没有坐热就被赶下台,也是咎由自取。其在位时间之短,胡作非为之甚,堪称一绝。
No.1、明武宗朱厚照(1506—1521) 另类指数:10

这位仁兄的作为,和上面的刘贺比起来,是有过之而不及啊。明朝臭名昭著的权阉刘谨就出在武宗一朝。时人称北京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站皇帝。武宗好色成性,他命人建“豹房”,把各地挑选来的美女充实其中,以纵情声色。
但是这并不能满足朱厚照的欲望,他又几次三番的出巡,四处抢劫民女。据说梅龙镇游龙戏凤的故事就和武宗有关。
玩腻女色的武宗,开始变着花样折腾大明江山。他给自己封官,作了大将军。后来嫌官小,越封越大,幸而武宗死得早,不然只怕最后他要自己篡自己的位了。
公元1518年,宁王朱宸濠叛乱。武宗认为自己显露军事才能的时机到了,他宣布御驾亲政。
没想到大军刚刚到达涿州,朱宸濠就被书生出身的王守仁擒获。武宗觉得很郁闷,他竟然暗示王守仁在鄱阳湖一带把朱宸濠放掉以便自己亲自征讨。
愤怒的王守仁拒绝了武宗的无理要求。武宗无奈之下,想出了一个方法。
他让人去掉朱宸濠的枷锁,自己身着戎装,手持利剑,冲入较场格斗,将手无寸铁的朱宸濠拿下。方才班师回朝。长期的荒淫生活,毁坏了武宗的身体健康,死时年31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