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 品德活动教学
1个回答
2017-04-14 · 让每个孩子都能正常讲话,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阳光语言矫正学校
1992年开始语音病理学研究,北京、上海 、长春设有校区,功能性构音障碍、腭裂语音障碍、听力言语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口吃等多个语音矫正和训练项目,对大舌头 口吃等各种语言障碍有数万例矫正经验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由此可见,活动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课程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要求通过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进行教学。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组织开展活动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感悟、发现、探究,从而获得认识,情感和行为各方面的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要追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看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是否切实有效,是否能真正发挥教育价值。因此,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组织开展活动,如何提高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要面对和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活动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活动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是学生走向目标的重要路径。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每一个活动都应该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必须要思考和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以及活动的价值在哪里,活动是否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达成教学目标,该活动与教学主题、教学目标的相关性如何,活动是否是必需的,活动是否真正发挥了教育价值,等等。总之,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基准。
二、采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活动方式
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开展活动教学,其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时空是开放的,有课堂中的活动,也包括课堂外的实践活动。比如有讨论交流、资料搜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故事演讲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主题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在活动方式的选择上要有儿童意识,活动方式要注意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考虑学生的需要、活动能力和认知水平。一般说来,低年级学生的活动要注重生动活泼、富有童心童趣,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教师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可以逐渐增加难度,提高要求。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能力水平、学生乐于积极参与的活动,将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力求人人参与
课程强调通过儿童主体参与的各种活动进行教学,让儿童在自主活动中获得发展。只有儿童主体亲身经历和体验,所得到的收获才是真实有效的。因此,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体。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老师设计的一些活动,往往只有部分同学参加,而很多同学则成为看客、观众、旁观者。而且,从教育机会均等的角度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部分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力求能让全体学生参加,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确有所得。有些活动可以分组进行,这样在大班教学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让更多的同学直接参加活动。对于一些需要分工合作开展的活动,教师要注意让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让每个儿童都以主体身份参与活动。
四、加强对活动过程的组织调控
有的时候,老师设计的一些活动方案很好,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碰到很多活动组织调控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大班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学生一动起来,课堂秩序就会乱。在模拟体验活动中,有的学生不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活动,自顾自活动。在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查、走访等实施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别人不配合的情况,等等。这一切都会影响活动效果,甚至导致活动失败。因此,要有效开展活动教学,老师还要重视和加强对活动实施过程的组织和调控。在活动前,要仔细周到地考虑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针对问题制订适当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方法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引导和调控。
五、注重活动意义的提炼和引导
教学中的“活动不是学生随意的自由活动,而是有目的的活动,是内含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活动。通过活动,学生获得了一定的体验和经验。但是,如果体验缺乏分享和交流,经验缺乏总结和提升,那么这些体验和经验只是感性的、表面的、个体的、零散的,而不是理性的、深刻的、群体的、系统的。通过活动,学生获得了对活动意义和价值的感性认识,但如果这些感性认识缺乏老师的点拨或引导,缺乏理性的提炼,学生对活动意义的理解是不深刻的。这样,活动承载的意义和价值就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内化,由此也就会降低活动的教育效果。
因此,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活动的体验进行分享、交流,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活动经验进行归纳、总结,要帮助学生提炼活动内在及生成的意义,促进学生对活动所承载的教育价值的内化
课程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要求通过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进行教学。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组织开展活动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感悟、发现、探究,从而获得认识,情感和行为各方面的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要追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看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是否切实有效,是否能真正发挥教育价值。因此,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组织开展活动,如何提高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要面对和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活动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活动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是学生走向目标的重要路径。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每一个活动都应该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必须要思考和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以及活动的价值在哪里,活动是否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达成教学目标,该活动与教学主题、教学目标的相关性如何,活动是否是必需的,活动是否真正发挥了教育价值,等等。总之,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基准。
二、采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活动方式
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开展活动教学,其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时空是开放的,有课堂中的活动,也包括课堂外的实践活动。比如有讨论交流、资料搜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故事演讲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主题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在活动方式的选择上要有儿童意识,活动方式要注意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考虑学生的需要、活动能力和认知水平。一般说来,低年级学生的活动要注重生动活泼、富有童心童趣,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教师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可以逐渐增加难度,提高要求。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能力水平、学生乐于积极参与的活动,将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力求人人参与
课程强调通过儿童主体参与的各种活动进行教学,让儿童在自主活动中获得发展。只有儿童主体亲身经历和体验,所得到的收获才是真实有效的。因此,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体。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老师设计的一些活动,往往只有部分同学参加,而很多同学则成为看客、观众、旁观者。而且,从教育机会均等的角度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部分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力求能让全体学生参加,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确有所得。有些活动可以分组进行,这样在大班教学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让更多的同学直接参加活动。对于一些需要分工合作开展的活动,教师要注意让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让每个儿童都以主体身份参与活动。
四、加强对活动过程的组织调控
有的时候,老师设计的一些活动方案很好,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碰到很多活动组织调控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大班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学生一动起来,课堂秩序就会乱。在模拟体验活动中,有的学生不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活动,自顾自活动。在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查、走访等实施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别人不配合的情况,等等。这一切都会影响活动效果,甚至导致活动失败。因此,要有效开展活动教学,老师还要重视和加强对活动实施过程的组织和调控。在活动前,要仔细周到地考虑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针对问题制订适当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方法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引导和调控。
五、注重活动意义的提炼和引导
教学中的“活动不是学生随意的自由活动,而是有目的的活动,是内含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活动。通过活动,学生获得了一定的体验和经验。但是,如果体验缺乏分享和交流,经验缺乏总结和提升,那么这些体验和经验只是感性的、表面的、个体的、零散的,而不是理性的、深刻的、群体的、系统的。通过活动,学生获得了对活动意义和价值的感性认识,但如果这些感性认识缺乏老师的点拨或引导,缺乏理性的提炼,学生对活动意义的理解是不深刻的。这样,活动承载的意义和价值就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内化,由此也就会降低活动的教育效果。
因此,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活动的体验进行分享、交流,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活动经验进行归纳、总结,要帮助学生提炼活动内在及生成的意义,促进学生对活动所承载的教育价值的内化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