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历史教学的有效情境

 我来答
zgrbkr
高能答主

2017-06-05 · 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9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8052万
展开全部
  就历史学科而言,所有的历史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下产生的,可以说,历史学科是一门天生就跟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科,在历史学科中开展情境教学本不需要刻意而为。但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情境教学反而成为一个问题:一方面,中学历史教学长期存在去情境化的现象;另一方面,现行的情境教学存在诸多误区。因此,创设有效情境,开展情境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对中学历史教学尤为必要。
  一、审视历史情境教学的概念
  什么是情境?什么是情境教学?请看下面的案例:
  美国的一堂历史课。上课开始,教师宣布考试分数后,发现不少学生垂头丧气,便说:“如果想要加分数,就给我10美元。但是,只能是白种人学生。”学生一听便都愤怒喊叫,拼命跺脚,把课本、书包扔向教师,表示抗议。教师则像变魔术一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盾牌来抵挡,并用水枪向学生扫射。学生的情绪达到了愤怒的顶点。这时,教师才对他们严肃地说:刚才就是当年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反对种族歧视,组织示威游行而遭到白人警察阻挠的情境。他倒在了统治者的真枪实弹之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却给我们留下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历史伟人并学习他的这篇演讲……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高明地创设、引导,学生自然地参与,教学过程在一个近似真实的环境中展开,这就是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心智发展的教学方法。这里的情境,从词义上看,就是事情发生的环境。创设这一环境的目的是提供便于学生理解的条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所以,情境就像一座桥梁,引导着学生从此岸到达彼岸,由已知探索未知。
  情境既然是为教学服务的,它就必然地具备这样的特征:基于生活,便于学生接受新知;形象具体,利于学生融入其中;内含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究;融入情感,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情境要能有助于再现历史、培养能力、建构认识。那些不符合史实、牵强附会、不够典型和没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在历史教学中要尽力避免,否则,只能干扰或破坏教学,导致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
  二、透析历史情境教学的困境
  历史学科的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如何从情境化的角度去理解历史上发生过的人和事,但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一方面,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逝去的便不会回头,很难复原;另一方面,受制约的因素还有很多:首先是受以理性主义为传统构建起来的学科体系的制约。在理性主义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学科体系,过分追求理论性、概念化和符号化,追求对事物本质的探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概括,虽然在逻辑上显得严密完整,却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历史过程的丰富多彩和惊心动魄,给人一种僵化和干瘪的印象。其次是受现行中学课程教材的制约。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为例,受传统学科体系和观念的影响以及篇幅限制,大量类似如“标志”“开端”“转折”“高峰”等符号化的词语充斥其中,过分追求事物的本质,忽略了对大量历史细节的关注,呈现出抽象多、形象少,结论多、过程少,深度多、广度少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第三是受史学观念和研究方法的制约。看看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等这些专业名词,就知道中学历史受高校、专家和专业化的影响之深,历史学要走向大众任重而道远。第四是受目前高考命题方式的制约。虽然近年来情境化的命题在高考试题中渐渐多了起来,对中学历史情境教学产生了一定推动,但还远远不够。
  三、考量不同情境案例的效度
  什么样的情境是有效的?怎样创设有效的历史教学情境?下面结合几个教学案例,看看不同的创设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1.再现事件。
  美国作家内森・米勒这样描述美国“大萧条”的景象:
  1500多万美国人――占全部劳动大军的1/4强――绝望地从一家工厂踯躅到另一家工厂,去寻求已不复存在的工作。统计的数字不灵了,失业的人数可能高达1700万。
  惊恐的储户包围着银行,徒劳地试图在银行关闭或破产前提取一生的储蓄。
  在边远的高原上,一群群脸色忧郁、缄默不语的人们持枪保护自己的农场和家园,以防被受押人没收或被地方司法长官卖掉。
  失业的匹兹堡钢铁工人打发自己的孩子到面包店去讨些吃的;在纽约市的工厂里,女工们为每天挣20美分而没命地工作。
  衣阿华州的农场主将卖不出去的牛奶泼在公路上,把玉米和小麦当燃料烧掉;而在芝加哥,饥饿的人群在垃圾堆里觅食。一个寡妇在拾取臭肉时特意取下眼镜,以免看到蛆虫。
  到处可见到美国人的极度痛苦。它显示在妇女忧郁的目光中,因为爱和笑已经从她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它显示在巴尔的摩食品商的脸上,因为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设备由于付不起租金而被人搬走;它还显示在千千万万年轻人的绝望中,他们沿着铁路和公路游荡,因为他们的家庭已无法照料他们。
  上述情境比较全面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但文字偏多,阅读量大,需要进行适当的取舍。事实上,如果播放经过剪辑处理的《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下的美国》视频,能更好地再现事件原貌,使学生更有身临其境之感。
  2.借用人物。
  苏州市新区一中的周春保老师在讲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时,将查理一世(无头之王)、詹姆士二世(被逐之王)、威廉三世(被请之王)、乔治一世(不懂英语的国王)、维多利亚女王(懂得进退的国王)等众多人物串成一条线,围绕人物情境,巧妙设计问题,令人耳目一新,从课堂效果来看反应较好。

  历史活动的主角是人,通过借用人物设计情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在中学历史教材中,除了选修部分有专门的《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外,必修部分也有很多要借用人物的章节,最常见的如“百家争鸣”。许多教师在授课时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情境,但实施效果却有很大差异。经验告诉我们,扮演历史人物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教学的成本较大,而借用历史人物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锤炼语言。
  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也是衡量教师基本功的一杆标尺。好的语言需要有深厚的学识和真挚的情感,既通俗易懂又启人心智。例如,《西方思想文化》导语:
  “从今天起我们将开始西方文化之旅。这是一段全新的旅程,与我们在中国文化园地看到的风景大相径庭。我们旅行的起点是2500年前,终点是100多年前。我们将从西方文化的精神家园希腊出发,经过文艺复兴的故乡意大利、宗教改革风暴的中心德国、启蒙运动的圣地法国,最后到达科学太阳升起的英国,沐浴人文精神的阳光、科学理性的雨露。我们这次旅行,不是要用眼睛去看自然的美景,而是要走进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们精神成长和解放的历程。西方人有两次精神的酣睡,第一次是沉睡于神话世界之中,那是人类的童年时代,人与自然分离不久,被希腊人唤醒;第二次是沉睡在宗教的迷梦之中,一梦千年,先后由意大利人、德意志人、法兰西人和英格兰人才把它唤醒。”
  上段语言来自陕西省西安中学特级教师郭富斌,从中可以看出其驾驭语言的功力和字里行间的真情。用这样的语言创设情境,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自然会很容易地被激发出来。
  历史是丰富多彩、充满魅力的,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历史教学不应该是枯燥无味、呆板僵化的。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情、有境、有趣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再现历史,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推动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建构新知,因此,它是不可或缺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