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F1赛车手的职业生涯都那么长?
F1对车手来说是一项长期投资而又非常系统的工程,它和你看到的国内的矿场老板车手、药厂老板车手、烟厂老板车手、作家车手、明星玩票车手不同。我们的相当一部分车手都是早年在某个领域发迹后有充足的资金以玩票的状态介入到赛车领域,而不是通过科学系统的培训选拔青训机制,当然也不否认国内走这条路同样也有比较成功和有天赋的车手。这些年我们国内的赛车领域又成功的学习了CBA,使用国外知名过气车手迅速为自己企业车队获得好成绩。
我们的很多拉力赛车手比赛结束后的标准动作就是点根烟,平时大部分国内的赛手受更是不会接受系统严格的体能训练,实话说不花天酒地就不错了。但国际顶级赛事的车手对生活的规律性、饮食、运动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所以国内的赛手昙花一现并不奇怪,也不要奇怪国外很多体育赛事运动员运动寿命都会很长,这就是运动职业化的必然。
我们在国内了解到的赛车机制和国外成熟赛车运动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追求快和眼前的利益开发,管理机构的领导更有动力关注任期内的改变。而F1从1950年开始的第一场比赛至今虽然还算不上百年老店,但无论在推广、赛车研发、车手养成、赛道标准等领域都有非常完善的机制,虽然这些年F1也面临很多问题,规则不断修改、观赏性下降、观众流失等因素,但不可否认F1仍然是世界上目前商业推广和影响力最大的全球性汽车赛事。
F1的车手选拔从3-4岁就开始卡丁车的训练比赛,虽然有充足的资金保证是赛车入门的重要基础,但F1车手中也有很多从小家境并不富裕的,比如深受国内女车迷爱戴的冰人莱科宁,还有去年的年度冠军汉密尔顿,这也说明了F1的人才选拔相对更加公平,竞争也更激烈。
现在的训练条件比过去要好很多,有潜力的车手都会受到大车队的关注并纳入自己的青训系统进一步培养,并有各种工程师、体能师、营养师辅佐,还有模拟器之类的大量练习,这都是过去所不具备的,也就让现在的F1车手能更加低龄化,比如维斯塔潘在F1里已经跑了几个年头拿了好几场冠军,但到目前还未满20岁,低龄化也就意味着他们将有更长的职业生涯。
不要认为一个优秀的F1车手就是驾驶技术要好,当然不是技术不重要,汉密尔顿、阿隆索、维斯塔潘的雨战、里卡多这些车手都拥有在关键时刻优秀的应对和处理能力力挽狂澜。但现在的F1大多数时间车手并不需要总是将赛车推向极限,他们是比赛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要遵照车队制定的战术来驾驶,保护引擎的寿命、轮胎更长的处于工作窗口来达到车队利益的最大化,这需要车手和对车队有比较长的磨合阶段才能达到完美的比赛运作系统。很多时候车手单纯的驾驶能力其实还没有轮胎、引擎和空气动力学套件带来的优势的作用更大,这些因素也降低了当今F1赛车对体能上的苛求,也让一些接近40岁的车手如莱科宁、阿隆索仍然能凭借技术和经验处于职业巅峰状态,也让他们的职业生涯更长。
物以稀为贵,考驾照不难,学好理论和车子练熟了打点好教练考场之后一般就能通过;但培养一个F1的赛车手却很难,据说国外培养一个F1的赛车手至少需要花费几十万美元,而且还不一定能出得了成绩,万一混不上车队车手就亏大了,所以F1的赛车手数量不多,全世界也就那么几十个,人数少,培养难度大,自然这行更新换代就慢了。
F1车手身体素质一流
能开的起F1的赛车手,都有一个特点,身体素质和忍耐能力一流,虽然都是坐在车里开车比赛,只需要动动手和脚,但这里面可没有那么简单,没有一流的身体素质和忍耐力根本不可能驾驭得了时速几百公里的F1赛车,所以F1的车手身体天赋超强,只要不出什么意外伤病或者成绩下滑,一般都可以拥有十几年的职业生涯。
F1这一行老司机比较吃香
赛车运动不同于体育运动,赛车运动更多的是经验的比拼,老司机虽然在身体素质上逊色于年轻的车手,但他们比赛的经验足够,对于各种路况、过弯经验都相当丰富,这点可以参考现在的几位常年奋斗在一线的F1车王,比如汉密尔顿(33岁)、莱科宁(39岁)、阿隆索(37岁)、巴顿(38岁)、马萨(37岁)等等,如无例外,他们都是三旬老汉,这个年龄段正是老司机的年纪,也是比较容易出成绩的时候。
F1运动已呈现年轻化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F1赛车手虽然是老司机吃香,但现在也并不是都是老司机的天下了,随着F1运动的发展,这一行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车手也在一些比赛之中取得了好成绩,而且随着F1赛车的不断改进,F1运动对于车手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如果那些老司机们一旦觉得自己承受不了高强度比赛的冲击,那么他们的成绩也会下滑的很快,稍有不慎,就会被后辈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