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国四大名将之间的两次对决都以秦胜赵负而收场?
黑夜中的潜行,你闭上双眼;前方的荆棘,我愿做你的导航最前线!哈喽,我是小编,请跟随内心的脚步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白起、廉颇、王翦、李牧,这是大家所熟知的战国四大名将。
可是这种说法,显然有些小觑了天下英雄。
其实,换一种说法应该更准确一些,那就是这四位战神,是战国中后期秦、赵两国的四大名将。
而自古皆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么这史书上齐名的四大名将,究竟是谁要更厉害一些,谁又稍逊一筹呢?
三国时期,吕布虎牢关前独战三英,纵使名声扫地,但也无碍其三国无双的威名,而文士们的唇枪舌剑,虽然威力更强,但显然没有能选出一个,让所有人都信服的第一出来。武将的比试,从来不像文人那样叽叽歪歪,谁强谁弱打一场就知道了。
作为四大名将,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跌宕起伏而波澜壮阔的一生,每个人都已经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在这四段传奇的小溪,各自在历史的迷雾中静静流淌,而不经意之间,产生的两次短暂交触,就为我们展现出另一番传奇魅力。
长平之战——秦赵精英的第一次碰撞
在这一次以长平为主战场的交锋中,赵军首先启用了老将廉颇,而秦军的主帅则是青年将领王纥。尽管秦军的虎狼之师作战骁勇,但廉颇不负名将之称,死死压制住了秦军的雷霆攻势。可以说如果此时秦军换上白起为主帅,那么以进攻为宗旨的白起,和以防守老道著称的廉颇,将会以长平之地为棋盘,以双方的百万大军为棋子,为世界战争史上演一出经典的攻防大战!
当然,兵者国之重器,双方定然不会为了一个虚名,而徒耗国力。于是在“诡道”的支配下,秦赵双方从军事到经济再到外交,进行了一系列部署与规划。可以说,在这场全方位多角度的碰触与交锋中,任何一方的一次失误,都可能会导致满盘皆输,这次的全面战争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失误。
双方步步为营的在上党地区僵持了半年有余,最终还是赵国率先走了一步昏招:在是派遣使者去魏楚求援还是向秦国求和这个问题上,选择了后者。
于是,秦国君臣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特意当着魏楚两国使节的面,于秦廷隆重的宴请赵国使节,造成一种秦赵将要和解的假象,从而将赵国求援的路给彻底堵死。
接下来就是秘密派遣宿将白起前往秦军大营,以求彻底击溃赵国。同时散布谣言,使得赵王毅然决然的,撤换掉了主帅廉颇,启用初出茅庐的赵括统帅全军。
之后发生的事情,就是惨烈的无以言表了。兵法有云:十则围之,可秦军在白起的指挥下,以大体相当的兵力即围杀赵军四十五万!长平之战,一场以赵军鲜血浇灌出来的白起封神之路!
长平之战,廉颇扛住了前半局,保证了赵国的优势;白起横扫了后半局,结束了赵国的辉煌。
亡国之战——秦赵精英的最后一次碰撞
长平之战之后,赵国的实力一直没有恢复过来,其能苟延残喘数十年,一方面得益于诸国唇亡齿寒的拼死保护,另一方面就在于赵国又出了一位不世之将——李牧!
“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后世的一篇《吊古战场文》,用这短短的四句话,就为我们勾勒出这位天纵之才的光辉。
李牧的一生,不论是对战匈奴等草原霸主,还是山东诸国的联军,亦或是秦国的虎狼之师,都未尝一败,是一位继杀神白起之后,又一位一生无一败绩的绝世名将!
当公元前229年到来之时,他遇到了这一生最大的对手——王翦。
作为同位战国四大名将之列的名将,王翦可以说是秦始皇东灭六国的第一功臣,也是一位和李牧一样,统帅值点满了的狠人。
当王翦面对李牧之时,也许是没有信心结束对手的传奇,也或许是打算用最小的代价结束战争。总之,率军攻赵的王翦,在李牧的钢铁防线面前,停下了脚步。
但正面战胜不了,不代表王翦就摆不平李牧。于是,王翦再次祭出了秦国的惯用计谋——反间计,这是反间计第二次改变赵国命运。几十年间,赵王虽然换人了,但是新任赵王迁照样没有吸取教训,还是中计,下令换帅。
新任赵王还是糊涂,可李牧不想步前任大将军廉颇的老路,在同一个计谋面前跌倒两次。于是,李牧选择了抗旨,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依据,坚决要保住赵国最后的生存空间。可惜的是,赵王迁能力不够,但心却是够狠的,派死士直接处死了这位一代名将、赵国的钢铁长城!
三个月后,王翦率军攻破邯郸,赵国从此在一定意义上告别了战国的舞台。
这个锅,谁来背?
后世人们在评价这四位统帅的时候,一般还是采用了《千字文》的顺序,来为他们做一个排名:起、翦、颇、牧。
四大名将中,赵国的廉颇与李牧,因为战败,被白起与王翦死死压住。可是,这两场失败真的是他们的责任吗?还是将责任推给那个,两次进献谗言的小人郭开?抑或是其他人与事呢?
感谢大家的阅读,喜欢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文章吗?欢迎留言评论,小编都会虚心接受的,你们是小编前进的动力哦。每天一点点进步,分享彼此的欢乐!如果喜欢就关注订阅吧!也不要忘记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