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 我来答
阿松拯救剧荒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09-02 · 观一部电影,品一次人生
阿松拯救剧荒
采纳数:52 获赞数:11105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扬子鳄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1879),或称作鼍(tuó),是短吻鳄科短吻鳄属的一种鳄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中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卵生。

2.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3.藏羚羊

藏羚羊(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雌性略小。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雄性具黑色长角。

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早晚觅食,善奔跑。可结成上万只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由于常年处于低于零度的环境,通体被厚密绒毛,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青海、西藏、新疆),少量见于印度拉达克地区。

4.黑颈鹤

黑颈鹤(学名:Grus nigricollis)是大型涉禽,体长110-120厘米,体重4-6千克。体羽灰白色,头部、前颈及飞羽黑色,尾羽褐黑色。头顶前方裸区呈暗红色,三级飞羽的羽片分散,当翅闭合时超过初级飞羽。

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主要以植物叶、根茎、荆三棱、块茎、水藻、玉米、砂粒为食。繁殖于拉达克,中国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北部一带,越冬于印度东北部,中国西藏南部、贵州、云南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

飞过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飞行高度可达10000米。

5.娃娃鱼

中国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是大鲵属的一种,俗名娃娃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但它却并非鱼类,而是体形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为20-25千克,最大的达50千克。体色随栖居环境色彩而有差异,背面呈棕色、红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颜色较深的不规则斑点,腹面浅褐色或灰白色。

世上最早的化石出土于中国内蒙古,距今约1.65亿年。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之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的国宝之一。新华社华盛顿2018年5月21日电: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俗称“娃娃鱼”的濒危物种中国大鲵并非一个种,可能存在5-8个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黑颈鹤

百度百科-娃娃鱼

百度百科-藏羚羊

百度百科-大熊猫

百度百科-扬子鳄

小灯1196
2018-01-28 · TA获得超过29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9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70.4万
展开全部

1.弯角剑羚(Scimitar Horned Oryx)许多人会称他为独角兽,曾经有很大群的弯角剑羚栖息于北非洲。在2000年,弯角剑羚在野外已经绝迹,除了在美国德州外。有人专门饲养弯角剑羚作为狩猎目标,最低只要付美金$2,000就可以获得可以狩猎弯角剑羚的执照。

2.黑犀牛( Black Rhinoceros )在1960年代,大约有7万只的野生黑犀牛。现在,只剩5,000只。黑犀牛有分4个亚种,整体是属于极度濒危,但是亚种中有3种在2011年被宣告绝种。在3月时,狩猎家 Corey Knowlton 成功的以美金$350,000标到可以猎杀黑犀牛的权利。

3.猎豹(Cheetahs)猎豹现存大约1万只,比起上世纪的数量要减少了将近90%。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猎豹在北非洲与亚洲列为濒危。在纳米比亚,每年有150只的猎豹被杀害。

4.捻角山羊(Markhor)捻角山羊看起来很像从故事书中走出来的生物。捻角山羊同时也是巴基斯坦的代表动物,却因为这些原因,让他们成为以打猎为兴趣的猎人们的目标。现在仅有2,500只捻角山羊存活。

5.北极熊(Polar Bears)现今大约有2万只野生北极熊存活。虽然许多北极熊是被当地居民因生存目的而猎杀,但加拿大政府却也允许以打猎为兴趣的猎人们猎杀北极熊。

6.灰熊(Grizzly Bears)现在,大约有1,800只灰熊栖息在美国本土,而且他们面临了威胁。目前大约有5万只灰熊被迫栖息在阿拉斯加州与加拿大。在2007年,有1,900只灰熊在阿拉斯加州被猎杀,这数量就占了总数量的6%。

7.非洲狮(African Lions)虽然目前仅剩3万9千只非洲狮存活,他并没有被列为濒危。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在10月时,提议要将非洲狮列为濒危。在南非,上千只豢养的非洲狮被刻意繁殖,来作为游客猎杀的目标。在5年内,有4,062只狮子被当作猎杀纪念品运出国。

8.大白鲨(Great White Sharks)根据近期的研究,在地球上可能只剩3,500只大白鲨。澳洲在2012年合法化大白鲨狩猎,强调当年有5起大白鲨攻击人的案例。

9.河马(Hippopotamus)河马的皮肤大约15公分(6寸)厚,他时速可以达到30公里(20英里)。在近期,河马的数量持续下滑,目前仅剩12万5千只。但对某些人说,河马的牙齿让他们愿意花美金$10,000来猎杀。

10.穿山甲(Pangolins)穿山甲是全世界被猎杀最严重的动物。在亚洲与非洲,这种披覆鳞片的哺乳类动物可以治疗许多疾病,例如痘痘或癌症。每年有超过10万只穿山甲被猎杀,让穿山甲也被列为极危物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心射线
2018-01-29 · TA获得超过4.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790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2502万
展开全部
扬子鳄
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局部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曾称霸于中生代,那时,地球是它们的天下。后来因为环境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不能适应而绝灭了;而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扬子鳄长约2米,背部暗褐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的角质鳞片。每年10月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七八月产卵,幼鳄9月出壳。扬子鳄为我国特产动物。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独特的捕食方法扬子鳄如在陆地上遇到敌害或猎捕食物时,能纵跳抓捕,纵捕不到时,它那巨大的尾巴还可以猛烈横扫。遗憾的是,扬子鳄虽长有看似尖锐锋利的牙齿,可却是槽生齿,这种牙齿不能撕咬和咀嚼食物,只能像钳子一样把食物“夹住”然后囫囵吞咬下去。所以当扬子鳄捕到较大的陆生动物时,不能把它们咬死,而是把它们拖入水中淹死;相反,当扬子鳄捕到较大水生动物时,又把它们抛上陆地,使猎物因缺氧而死。在遇到大块食物不能吞咽的时候,扬子鳄往往用大嘴“夹”着食物在石头或树干上猛烈摔打,直到把它摔软或摔碎后再张口吞下,如还不行,它干脆把猎物丢在一旁,任其自然腐烂,等烂到可以吞食了,再吞下去。扬子鳄还有一个特殊的胃。这只胃不仅胃酸多而且酸度高,因此它的消化功能特别好。

善于打洞的扬子鳄扬子鳄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度过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安徽省宣城地区,面积44300公顷,1975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扬子鳄及其生态环境。

本区地处江南古陆与金陵凹陷的过渡地带,全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错综复杂、沟塘、渠、坝星罗棋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池溏、沟冲、山洼和水库中,分布有我国特有的,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有“活化石”之称的扬子鳄。扬子鳄与美洲密西西比河鳄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两种淡水鳄,数量极其稀少,被国家的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保护区建立以来,通过采取就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相结合的措施,使扬子鳄的种群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解除了该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鳄类,也是世界上濒临绝灭的爬行动物之一。它的身体长约1.5-2米,不如非洲鳄和泰国鳄的体型那么巨大。扬子鳄的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上世纪70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

鳄类与庞然大物恐龙在中生代曾繁盛一时,独霸天下。可是经历了7000万年的生物大绝灭时期以后,骄横一世的恐龙遭到了灭顶之灾,而扬子鳄却成了残存下来的少数爬行动物之一。为什么扬子鳄能神奇般地生存下来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受到了生物学家的重视,扬子鳄在科学研究上有较高的价值。

有人把扬子鳄称为鳄鱼,把它看作是鱼一类的水生动物。其实扬子鳄没有鳃,也不是水生动物,只不过扬子鳄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水陆两栖的本领而已。这样,扬子鳄就扩大了生活的领域,使它们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成为优胜者。

扬子鳄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话说“狡兔三窟”,而扬子鳄的洞穴还超过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渡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鱼、小虾、水鸟、野兔、水蛇等动物。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

扬子鳄的子孙曾兴旺发达过,七八十年前,安徽芜湖万春圩一带的河滩上还生活着很多扬子鳄。据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可是到了1949年,那里已很难听到扬子鳄的吼叫声了。现在,扬子鳄的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也日益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分析起来,主要还是栖息地环境的破坏。加上扬子鳄全身都是宝,它的肉曾是宴席上的佳肴,它的皮是制造高档革制品的上好材料,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遭到人们的乱捕滥杀。又因为扬子鳄是一种肉食性动物,能在圩堤上挖穴打洞,因此农民曾把它当作有害动物,见了就捕杀。扬子鳄已处于几乎要绝灭的境地。

为此,我国政府于1972年将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禁止贸易。1981年,据专家估计,野外生存的扬子鳄仅有300--500条,这一物种可能在10年内绝灭。然而令人高兴的是,时至今日,扬子鳄不仅没有绝灭,而且数量已大大增加。这一人间奇迹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为了保住扬子鳄这一物种,改变濒临绝灭的状况,让它世世代代生存发展下去,我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建立了安徽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可是仅靠扬子鳄自身的繁殖,仍无法挽回种群趋向绝灭的总趋势。从70年代起,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迈上了充满坎坷的人工繁殖扬子鳄的征途,现在我国人工孵化鳄卵、人工繁殖鳄群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扬子鳄的数量已从建场初期的170条增加到4000多条,现在每年的繁殖数量都在1000条以上,扬子鳄已成为被国际贸易公约批准的第一种可以进行商品化开发利用的受胁动物。

关于扬子鳄,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发生在我国浙江省长兴县一个叫尹家边的小村庄里。1982年,尹家边的农民捕获到一雌一雄两条扬子鳄,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们怀着“决不让国宝在我村失传”的朴素信念,自发建立了也许是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自然保护区。尹家边的村民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颗赤诚的心,为国宝——扬子鳄自行做窝12次,产下了236枚卵,并孵出幼鳄208条,存活了170条。人们保护了扬子鳄,扬子鳄一定会为人类造福。

大鲵
别名娃娃鱼、啼鱼、狗鱼,属于有尾目隐鳃鲵科,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英文名giant salamander。

生存环境:栖息于海拔200-1500m的山区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石缝裂隙和岩石孔洞甚多的溪河中。

捕食与食性:觅食不是主动出击,张开大口,一动不动地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喜食鱼、蟹、虾、蛙和蛇等水生动物。

分类: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

分布:在云南的滇东北和滇东南的山溪中有发现,中国17个省区均有分布。

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最大体长可超过1米。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身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而扁,前肢五趾,后肢四趾,稍有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粘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生活在山区的清澈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叫声也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中国特有物种,产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数量稀少,需加强保护。

保护:由于它肉嫩味鲜,所以长期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已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和CITES附录I。

别名娃娃鱼,属于两栖纲有尾目。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至1.5米,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五后四,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粘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大鲵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产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大鲵为我国特有物种,因其叫声也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大鲵的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肉味鲜美,被视为珍品,遭到捕杀,资源已受到严重的破坏,需加强保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暨豚
物种现状:极度濒危!尚不能确认是否已经灭绝。目前最后一次的发现是2004年7月在长江南京段搁浅死亡的白暨豚尸体。

白暨豚(bái jì tún)Lipotes vexillifer,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又称白豚、白鳍豚。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原属淡水豚科,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中国科学家周开亚教授的建议,单独设立了白暨豚科。

为我国特产的一种小型鲸。体呈纺锤形,长1.5~2.5米,重可达230公斤。吻部狭长,约30厘米,前端略上翘。喷气孔纵长,位于头顶左侧。眼极小,在口角后上方。耳孔呈针眼状。背鳍三角形,鳍肢较宽,末端钝圆,尾鳍呈新月形。身体背面浅蓝灰色,腹面白色。

白暨豚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通常成对或10余头在一起,喜在水深流急处活动。白暨豚寿命可达30多年,雌兽一般在6岁达到性成熟,雄兽为4岁。成年白暨豚每年发情两次,分别在3月至5月,8月至10月。孕期为10至11个月,一胎一仔,偶有两仔。野生状态下,成年白暨豚雌雄比例为1:1,但雌兽怀孕率一般仅为30%,自然繁殖率很低。

白暨豚是食肉动物,口中约有130个尖锐牙齿,为同型齿。常在晨昏时游向岸边浅水处进行捕食,一般以整条吞食体长小于6.5厘米的淡水鱼类为主,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和昆虫。呼吸时,头部先出水,然后全部露出水面,在水面游动2米后,再入水中。白暨豚的视力几乎为零,依靠回声定位了解环境变化的情况,在生物学、仿生学和生理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科学研究价值。

1980年1月,湖北省嘉鱼县渔民在靠近洞庭湖口的长江边捕获世界上第一头活体雄性白暨豚,其随即被送往位于湖北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人工饲养,取名“淇淇”。科学家对淇淇的行为、生理、包括季节变化规律,血液学、治疗、饲养等方面的研究,一一填补了对白暨豚知识的空白。我国于当年12月15日临时增发T.57《白豚》邮票一套2枚,分别为“悠然自得”和“环游潜底”,发行量150万套。随着“淇淇”在国内外的名声和影响越来越大,在邮票发行整整一个月后,又发行SB (2)《白豚》小本票。生活在武汉的“淇淇”从此成为武汉的“形象大使”。1992年9月29日~10月5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湖北武汉举行。同年9月28日发行JP.3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纪念邮资明信片,“淇淇”腰围绶带、鳍捧花束,作为该届大运会的吉祥物亮相邮资图。2000年2月25日,我国发行2000-3S《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级)(一)》特种邮票小版张。小版张含10枚邮票和两枚无面值过桥票,其中第七枚面值2.60元的为“白豚”。当时白暨豚整个种群不足百头!2002年7月14日,“淇淇”离开了我们,白暨豚自然种群的命运再次阴云笼罩。

2006年11月6日~12月13日,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瑞士等六国近40名科学家往返近3400公里,对宜昌—上海长江中下游的干流1700公里江段进行了为期38天的长江淡水豚类考察。这一迄今最大规模的国际考察活动,旨在找寻长江孕育的两种淡水哺乳动物,江豚及最濒危哺乳动物白暨豚。然而,令科考人员失望的是,不但江豚的数量大量减少,整个科考过程也未发现一头白暨豚的踪迹。1997年到1999年农业部曾连续3年组织过对白暨豚进行大规模的监测行动,三年找到的白暨豚分别是13头、4头、4头。此次考察的结果则是0。

根据化石记载,白暨豚于2500万年前由太平洋迁徙至长江。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古籍《尔雅》中,亦有对白暨豚的记载,尊之为江神。白暨豚曾广泛存在于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及鄱阳湖湖区,在长江中的分布最远至三峡地区葛洲坝上游35千米处,至上海附近的长江入海口都曾有发现。估计历史上曾经有5000头之多。但长期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分布区域也在逐渐缩小。

白鳍豚生性胆小,很容易受到惊吓,一般都远离船只,很难接近,加之其种群数量很少,活动区域广阔,所以在野生状态下对白鳍豚的研究十分有限。

白暨豚身体呈流线型,体态矫健优美。成年白暨豚一般体长约2.5米,体重100至200千克,雌兽略小于雄兽。至2006年为止,已发现的最大雌兽体长253厘米,体重237千克;而已发现的最大的雄兽体长216厘米,体重125千克。

白暨豚皮肤光滑细腻,富有一种特殊的弹性,原理与竞赛式游泳衣着中使用具有弹性的尼龙织料相同,能够减少在水中快速游动时身躯周围产生的湍流。它的尾鳍扁平地分为两叉,两边的胸鳍呈扁平的手掌状,背鳍呈三角形。这四鳍给白暨豚提供了优良的水中游动时方向与平衡的控制力,再加上光滑高弹性的皮肤与流线型的身躯,白暨豚在逃避危险的情况下可达每小时60千米的游速。平常它保持着每小时10至15千米的游速。

新生幼体体色略深,成年白暨豚一般背面呈浅青灰色,腹面呈洁白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尤其光亮。水平伸展的鳍肢和尾鳍上下两面分别与背面和腹面同色,这样的颜色分布恰好与环境颜色相符。当由水面向下看时,背部的青灰色和江水混为一体很难分辨;当由水底向上看时,白色的腹部和水面反射的强光颜色相近也很难被发现。这使得白暨豚在逃避敌害、接近猎物时,有了天然的隐蔽屏障。

白暨豚吻突狭长,伸向前方,约30厘米左右。其牙齿密密麻麻地排布于上下颔两边,共130多颗圆锥形的牙齿。前额呈圆形,向前隆起,好似照相机中聚焦的透镜,所以被称为“额隆”,这是白暨豚发音器官最重要的部分。呼吸孔或“鼻孔”位于头顶的左上方,呈小长圆形,启闭自如。平常白暨豚会每隔10至30秒钟突出水面换气一次,在换气过程中会发出“噗哧噗哧”的响声。

白暨豚的眼睛位于嘴角的后上方,小似绿豆。外耳廓已经消失,耳孔仍存在,但小似针眼并且闭塞不通,是一种痕迹器官。因为白暨豚长期生存于长江的浊水中,它的视觉和听觉均退化严重,在水中主要以发射声纳接收信号来识别物体。白暨豚的上呼吸道有着三对独特的气囊与一个形似鹅头的喉咙,但是因为生存于水中靠水发音,所以并没有陆地动物在空气中发音所需要的声带。用特制的水听器,可以听到白暨豚发出的“的答”“嘎嘎”等数十种不同的声音。白暨豚发出的声音常为两声一对,发出声音后会安静的等待着回声,从而辨出自己与产生回声的阻碍的距离和大小,并且考虑是否游向目标。它又会在收到回声后的不久发出新的一对声音,稍候又安静一阵等待回声。第二次回声收到后,它便可以分析出目标游动的方向与速度,白暨豚就是这样如人造声纳般的做回声定位。用这独特的声纳系统,它时常还可以在江底的淤泥中捕捉食物,也可以发出人耳听不见的高频率音波,与十多千米外的同伴联系。

白暨豚的大脑表面积要比海豚的大,大脑的重量约占总体量的0.5%,其中平均一只重95千克的雄豚,大脑重470克。这等重量已接近大猩猩与黑猩猩的大脑重量,甚至某些学者认为白暨豚比黑猩猩或长臂猿更聪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7-05-02
展开全部
濒临灭绝的动物有:1、爪哇犀牛 动物简介 爪哇犀牛 爪哇犀牛(学名Rhinoceros sondaicus),属奇蹄目犀科,与印度犀牛是近亲,是世界上最罕见的哺乳动物之一(威尔士 1934).爪哇犀牛曾在亚洲广泛分布,目前几近绝种.2、加湾鼠海豚 加湾鼠海豚 加湾鼠海豚,俗称小头鼠海豚(Phocoena sinus),又名港口豚、太平洋鼠海豚、加湾鼠豚或海湾鼠海豚,是一种稀有的鼠海豚属.3、克罗斯河大猩猩 简介 克罗斯河大猩猩 克罗斯河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diehli)是西部大猩猩的亚种,分布在尼日利亚及喀麦隆的热带雨林.4、苏门答腊虎 苏门达腊虎(Panthera tigris sumatrae) 一:亚种分化苏门答腊虎祖先源自更新世早中期的大陆虎类,12,000 年前海平面上升,使得苏门答腊地区与亚洲大陆隔绝.5、婆罗洲矮象 婆罗洲矮象婆罗洲矮象是地球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栖息地在北婆罗洲,剩余数量大约1500只.婆罗洲矮象高度比亚洲大象矮20英寸(50厘米),脾性也更温和.6、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或称熊猫,属于食肉目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熊猫生长于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是中国特有种.由于生育率低,加上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当高,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中评为濒危物种,为中国国宝.大熊猫也是中国作为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7、北极熊 北极熊是当今陆地上最大的猛兽之一,分布于北冰洋和其他岛屿、以及亚洲美洲大陆与其相邻的海岸.极熊是北极地区最大的食肉动物,因此也就是北极当然的主宰.如同企鹅是南极的象征一样,北极的代表就是北极熊了.8、湄公河巨型鲶鱼 湄公河巨型鲶鱼吉尼斯世界纪录显示,世界最大淡水鱼是出自湄公河的一条巨型鲶鱼,其体重达到300公斤,长3米.而有报道说,湄公河的巨型黄貂鱼可以达到500公斤,长5米.9、黑足雪貂 简介 名称:黑足雪貂 学名:Mustela nigripes 英文名:Black-footed ferret 别名:黑足鼬、黑脚貂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食肉目、鼬科、貂属.10、金头猴 金头猴金头猴,地球濒危动物物种之一.栖息地主要在越南,剩余数量不足70只.2000年这种灵长类动物被归为保护动物.但是它仍然面临灭顶之灾,2003金头猴数量出现了几十年以来的第一次回升,但仍然不乐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创意冷知识123
2020-11-06 · TA获得超过2.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0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6万
展开全部

灭绝动物指的是已经消失的动物。它们中有:世界上最大的海雀(大海雀)、毫无防御能力的史德拉海牛、地球上最大的狮子(巴巴里狮子)、世界最南端的狼(福克兰群岛狼)、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阿特拉斯棕熊)、世界上仅有的纯白色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