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故事有哪些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救战友 尝百草
当年红军过草地时,由于缺衣少药,许多战友病倒了,张思德原本魁梧的身体也一天天消瘦,但他仍坚持为伤病员背枪,在泥水没踝的荒草滩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通信营一排的战士小李不幸陷入泥沼,拼命向上挣扎,眼里淌着泪痛苦地向战友们喊着:“救救我,快救救我呀!”有的战士伸手去拉,也险些被陷进去,眼看着泥沼从小李的大腿没到胸部,战友们很着急却束手无策。这时,张思德着急地对班长杜泽洲说:“班长,我有办法,我趴在泥沼上,你踩在我身上,拉小李的左手,另外两人也像咱们一样拉他的右手,试试看。”说完,他便毫不犹豫地爬在泥沼上。杜泽洲不忍心踩在他身上,立在那儿没动,张思德急着冲他喊道:“班长,快上呀,否则他会没命的!”看着张思德那急切的目光,杜泽洲抬起了脚……在另外两名战士的协助下,奄奄一息的小李终于得救了。大家都为张思德奋不顾身救战友的精神所感动,并称赞他善于动脑筋。
在进草地二十多天后,战士们身上带的干粮都吃完了。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首长们把驮文件的马杀了,战士们把牛皮带煮了充饥。那时候,张思德还没有入党,但他处处按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党组织号召的“尝百草”活动中,见到一种草,他总是先尝,发现能吃的,就马上告诉兄弟单位。
一天,一名战士采了一兜小蘑菇,张思德怕它有毒先尝了尝,结果,他脸色发青、呕吐、浑身无力,这蘑菇有毒……张思德慢慢醒来后,模模糊糊地看见战友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千方百计送好信
1940年春天,张思德被分配到中央军委警卫营,担任通讯班长。当时条件很差,没有交通工具,甚至连雨衣都没有。
一天,鸡刚叫过头遍,张思德被叫到营部。营长交给他一封信认真地说:“这是一封很重要的信,你马上送到南泥湾,明天天黑之前务必带着收条回来!”张思德答道:“是!”把信揣进怀里,敬个礼,急步走出窑洞。营长追出窑洞喊:“张思德!把我的鞋换上再走!”张思德一边走一边说:“不用啦——”。
从延安北桥儿沟到南泥湾有九十多里路。张思德一路攀山、爬坡、走小道,没走多远,脚上的草鞋就磨飞了。山上满是石头、荆棘,脚趾被石头碰破,脚面也被荆棘划出几条血口子。他向周围看看,跑到一棵老桦树下,剥下几层树皮,叠在一起,又在山坡上找了一些马莲草,搓成绳子,把桦树皮串起来,绑在两只脚上。就这样,张思德穿着“桦皮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一次,张思德和小侯一起去送信,走到一条小河边,雨季河水齐腰,水流湍急,找不到船,凫水又怕把信弄湿了。最后,还是张思德想出了办法。他们跑到老乡家借来两条绳子,把粗绳子的一头拴在河边一棵树上,细绳子在粗绳子上打个能滑动的结,把信件用树枝别在细绳结的下面,他让小侯先握住绳结,自己拿着两根绳的另一头游向对岸。上了岸,他把粗绳子拴在一块高耸的大石头上,拉动手中的细绳,信件滴水不沾地过了河。
总关心着周围的同志
一个冬天的早晨,张思德起床以后,看到哑巴炊事员老王担水上山很吃力。他到了伙房,搬过来一个榆木疙瘩,扶老王坐下,伸手就给他脱鞋。老王没拦住,鞋被脱下来了,那一双脚上裂了好几条大口子,渗着血。
张思德烧了一盆热水,替老王把脚洗干净,涂上一些猪油,又把自己的毛袜子给他穿上。第二天,张思德从老乡那里打听到一个土方:把土豆捣成糊糊涂在口子上,可以治冻疮。于是,他一连几天,给老王洗脚,涂土豆糊糊,直到口子完全好了为止。
因为粮食不足,战士们饭都吃不饱。通信班大都是年青人,经常走远路外出送信,饭量都比较大。为了让大家多吃一些,每次张思德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
一次、两次同志们没有注意,时间一长,张思德的这个秘密就被发现了。
一个星期天,张思德跑出去几十里地,从一个水坑里捞来一些小鱼。没有油,他就用火烤好,让大家会顿餐。大家吃得正香,他又要去打水,这回水桶让副班长先拿走了,他只好转身回来。自己碗里不知道谁给放了几个黑面馍馍,他明白了,这是同志们想让他多吃一些。他故意细嚼慢咽,好半天才吃了半个馍馍,剩下的放回盆里,刚要走开,被战士小韩一把拉住了。“班长,你别再瞒着我们了,我们都知道了。”“我吃饱了。”小韩把张思德拽回来,把那几个馍馍硬塞给他说:“班长,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不要一个人饿着肚子,省下让我们吃。”张思德见实在推不开了,就把几个馍馍掰成12份,全班每人一份,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
张思德平常给人的感觉是老实木 ,其实他很内秀,工作肯动脑筋,打仗也很勇敢,有“小老虎”之称,因此才被挑选当通讯员并担任中央最高领导的警卫。
张思德每天都把毛泽东窑洞前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并把常走的土路上的坑坑洼洼垫平。毛泽东有个习惯,写文章时彻夜不眠,天亮后才睡觉。张思德早早起床,悄悄地把毛主席窑洞附近的鸡鸭和牲畜赶得远远的,用小石块把在附近树上啼叫的鸟儿撵走,好让毛主席多睡一会儿。
他还发明了“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在院子的树上系一根细绳子,绳子的一端通向警卫班宿舍,上面挂一个小铃铛,如毛泽东这边发现情况,只要哨兵一拉绳子,警卫班就可以立即出动,又不会打搅毛主席休息。
为战友献出生命
1944年9月5日一大早,下起了毛毛雨。地里的活儿干不成了,队长和张思德商量以后,决定临时组织一个突击队,进山赶挖几个新炭窑。张思德带着8个战士,一路唱着歌到了庙河沟的山林,分散在3个地方挖窑。
牛毛细雨下大了,张思德给另两处的几个战士送遮雨的麻袋回来继续挖窑。跟他一起干的战士小白请求说:“这回让我进去挖一会儿吧!”张思德见外面还在下雨,窑里也能容下两个人了,就说:“好,进去多注意!”小白见他还要进去,劝他歇会儿。张思德说:“我不累。我们得赶紧把炭窑挖成,好多出几窑炭。现在革命需要炭,领导和同志们需要炭,多出一窑,就是为抗战多作一份贡献!”说着,又钻进了窑里。
雨渐渐停了下来。快到中午时分,一眼炭窑就要挖成了。为了保证质量,张思德拿着小镢头开始修整窑面,突然,窑顶上“啪啪”掉下几片碎土。“快出去,有危险!“张思德大喊一声,一把将小白推出窑口,就在这时,“轰隆”一声两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小白在窑口被压住半截身子,张思德被整个埋在土里。张思德为了战友的安全,献出了才29岁的生命。
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
张思德身遭不测,消息马上传开。毛主席听了后心情非常难过。他悲痛地说,张思德为我站过岗,你们要在枣园机关里为他举行一个追悼会,我要去参加。
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举行了“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毛泽东也参加了大会,并且亲自献上一个花圈摆在大会台子中央,花圈的挽联上有他亲笔题写的“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也就是在这个追悼大会上,他作了一个后来在整理时命名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先在当时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1953年正式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当时,警卫团政委张廷桢致悼词后,毛泽东走到台上开始演讲,全场在沉痛的气氛中鸦雀无声,聆听着他的演讲。
毛泽东在主席台上打着手势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他还引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一文中的话说: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些后来人们非常熟悉而又熟记的论述传遍了家家户户,尤其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一句,更随着张思德事迹的传扬而遐迩闻名,并且成为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为人民服务》也成为每个共产党员和要求政治进步人们的必读文献。
当年红军过草地时,由于缺衣少药,许多战友病倒了,张思德原本魁梧的身体也一天天消瘦,但他仍坚持为伤病员背枪,在泥水没踝的荒草滩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通信营一排的战士小李不幸陷入泥沼,拼命向上挣扎,眼里淌着泪痛苦地向战友们喊着:“救救我,快救救我呀!”有的战士伸手去拉,也险些被陷进去,眼看着泥沼从小李的大腿没到胸部,战友们很着急却束手无策。这时,张思德着急地对班长杜泽洲说:“班长,我有办法,我趴在泥沼上,你踩在我身上,拉小李的左手,另外两人也像咱们一样拉他的右手,试试看。”说完,他便毫不犹豫地爬在泥沼上。杜泽洲不忍心踩在他身上,立在那儿没动,张思德急着冲他喊道:“班长,快上呀,否则他会没命的!”看着张思德那急切的目光,杜泽洲抬起了脚……在另外两名战士的协助下,奄奄一息的小李终于得救了。大家都为张思德奋不顾身救战友的精神所感动,并称赞他善于动脑筋。
在进草地二十多天后,战士们身上带的干粮都吃完了。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首长们把驮文件的马杀了,战士们把牛皮带煮了充饥。那时候,张思德还没有入党,但他处处按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党组织号召的“尝百草”活动中,见到一种草,他总是先尝,发现能吃的,就马上告诉兄弟单位。
一天,一名战士采了一兜小蘑菇,张思德怕它有毒先尝了尝,结果,他脸色发青、呕吐、浑身无力,这蘑菇有毒……张思德慢慢醒来后,模模糊糊地看见战友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千方百计送好信
1940年春天,张思德被分配到中央军委警卫营,担任通讯班长。当时条件很差,没有交通工具,甚至连雨衣都没有。
一天,鸡刚叫过头遍,张思德被叫到营部。营长交给他一封信认真地说:“这是一封很重要的信,你马上送到南泥湾,明天天黑之前务必带着收条回来!”张思德答道:“是!”把信揣进怀里,敬个礼,急步走出窑洞。营长追出窑洞喊:“张思德!把我的鞋换上再走!”张思德一边走一边说:“不用啦——”。
从延安北桥儿沟到南泥湾有九十多里路。张思德一路攀山、爬坡、走小道,没走多远,脚上的草鞋就磨飞了。山上满是石头、荆棘,脚趾被石头碰破,脚面也被荆棘划出几条血口子。他向周围看看,跑到一棵老桦树下,剥下几层树皮,叠在一起,又在山坡上找了一些马莲草,搓成绳子,把桦树皮串起来,绑在两只脚上。就这样,张思德穿着“桦皮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一次,张思德和小侯一起去送信,走到一条小河边,雨季河水齐腰,水流湍急,找不到船,凫水又怕把信弄湿了。最后,还是张思德想出了办法。他们跑到老乡家借来两条绳子,把粗绳子的一头拴在河边一棵树上,细绳子在粗绳子上打个能滑动的结,把信件用树枝别在细绳结的下面,他让小侯先握住绳结,自己拿着两根绳的另一头游向对岸。上了岸,他把粗绳子拴在一块高耸的大石头上,拉动手中的细绳,信件滴水不沾地过了河。
总关心着周围的同志
一个冬天的早晨,张思德起床以后,看到哑巴炊事员老王担水上山很吃力。他到了伙房,搬过来一个榆木疙瘩,扶老王坐下,伸手就给他脱鞋。老王没拦住,鞋被脱下来了,那一双脚上裂了好几条大口子,渗着血。
张思德烧了一盆热水,替老王把脚洗干净,涂上一些猪油,又把自己的毛袜子给他穿上。第二天,张思德从老乡那里打听到一个土方:把土豆捣成糊糊涂在口子上,可以治冻疮。于是,他一连几天,给老王洗脚,涂土豆糊糊,直到口子完全好了为止。
因为粮食不足,战士们饭都吃不饱。通信班大都是年青人,经常走远路外出送信,饭量都比较大。为了让大家多吃一些,每次张思德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
一次、两次同志们没有注意,时间一长,张思德的这个秘密就被发现了。
一个星期天,张思德跑出去几十里地,从一个水坑里捞来一些小鱼。没有油,他就用火烤好,让大家会顿餐。大家吃得正香,他又要去打水,这回水桶让副班长先拿走了,他只好转身回来。自己碗里不知道谁给放了几个黑面馍馍,他明白了,这是同志们想让他多吃一些。他故意细嚼慢咽,好半天才吃了半个馍馍,剩下的放回盆里,刚要走开,被战士小韩一把拉住了。“班长,你别再瞒着我们了,我们都知道了。”“我吃饱了。”小韩把张思德拽回来,把那几个馍馍硬塞给他说:“班长,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不要一个人饿着肚子,省下让我们吃。”张思德见实在推不开了,就把几个馍馍掰成12份,全班每人一份,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
张思德平常给人的感觉是老实木 ,其实他很内秀,工作肯动脑筋,打仗也很勇敢,有“小老虎”之称,因此才被挑选当通讯员并担任中央最高领导的警卫。
张思德每天都把毛泽东窑洞前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并把常走的土路上的坑坑洼洼垫平。毛泽东有个习惯,写文章时彻夜不眠,天亮后才睡觉。张思德早早起床,悄悄地把毛主席窑洞附近的鸡鸭和牲畜赶得远远的,用小石块把在附近树上啼叫的鸟儿撵走,好让毛主席多睡一会儿。
他还发明了“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在院子的树上系一根细绳子,绳子的一端通向警卫班宿舍,上面挂一个小铃铛,如毛泽东这边发现情况,只要哨兵一拉绳子,警卫班就可以立即出动,又不会打搅毛主席休息。
为战友献出生命
1944年9月5日一大早,下起了毛毛雨。地里的活儿干不成了,队长和张思德商量以后,决定临时组织一个突击队,进山赶挖几个新炭窑。张思德带着8个战士,一路唱着歌到了庙河沟的山林,分散在3个地方挖窑。
牛毛细雨下大了,张思德给另两处的几个战士送遮雨的麻袋回来继续挖窑。跟他一起干的战士小白请求说:“这回让我进去挖一会儿吧!”张思德见外面还在下雨,窑里也能容下两个人了,就说:“好,进去多注意!”小白见他还要进去,劝他歇会儿。张思德说:“我不累。我们得赶紧把炭窑挖成,好多出几窑炭。现在革命需要炭,领导和同志们需要炭,多出一窑,就是为抗战多作一份贡献!”说着,又钻进了窑里。
雨渐渐停了下来。快到中午时分,一眼炭窑就要挖成了。为了保证质量,张思德拿着小镢头开始修整窑面,突然,窑顶上“啪啪”掉下几片碎土。“快出去,有危险!“张思德大喊一声,一把将小白推出窑口,就在这时,“轰隆”一声两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小白在窑口被压住半截身子,张思德被整个埋在土里。张思德为了战友的安全,献出了才29岁的生命。
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
张思德身遭不测,消息马上传开。毛主席听了后心情非常难过。他悲痛地说,张思德为我站过岗,你们要在枣园机关里为他举行一个追悼会,我要去参加。
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举行了“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毛泽东也参加了大会,并且亲自献上一个花圈摆在大会台子中央,花圈的挽联上有他亲笔题写的“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也就是在这个追悼大会上,他作了一个后来在整理时命名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先在当时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1953年正式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当时,警卫团政委张廷桢致悼词后,毛泽东走到台上开始演讲,全场在沉痛的气氛中鸦雀无声,聆听着他的演讲。
毛泽东在主席台上打着手势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他还引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一文中的话说: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些后来人们非常熟悉而又熟记的论述传遍了家家户户,尤其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一句,更随着张思德事迹的传扬而遐迩闻名,并且成为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为人民服务》也成为每个共产党员和要求政治进步人们的必读文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著名的抗日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大量征兵.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黄继光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1941年8月,华北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10万余兵力,对晋察冀边区北岳、平西根据地实行“大扫荡”,而狼牙山是日军扫荡的一个重要目标. 狼牙山是晋察冀边区东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它不仅在军事上占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主力部队调到边区领导机关周围担任警卫任务.狼牙山地区只留下七连六班坚持斗争,掩护部队和群众突围. 9月24日,敌人开始行动了.两架飞机狂轰滥炸,日军蚂蚁般往山上涌来.六班战士将敌人引上狼牙山,并打退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突然,子弹打光了!怎么办? 大家不知哪来那么大的力气,搬起一块块大石头,举过头顶,狠狠地向最前面的鬼子砸去.鬼子立刻像被击中的乌鸦,飘飘摇摇掉进了深谷. 敌人慢慢逼近了,而山头能摔的石头都扔完了. 五壮士没有丝毫畏惧,共同吐出一个声音:“宁死不投降!”纷纷砸烂手中的枪,跳崖而死.
永远的丰碑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生辰:1929年10月15日
祭日:1948年5月25 日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大量征兵.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黄继光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1941年8月,华北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10万余兵力,对晋察冀边区北岳、平西根据地实行“大扫荡”,而狼牙山是日军扫荡的一个重要目标. 狼牙山是晋察冀边区东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它不仅在军事上占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主力部队调到边区领导机关周围担任警卫任务.狼牙山地区只留下七连六班坚持斗争,掩护部队和群众突围. 9月24日,敌人开始行动了.两架飞机狂轰滥炸,日军蚂蚁般往山上涌来.六班战士将敌人引上狼牙山,并打退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突然,子弹打光了!怎么办? 大家不知哪来那么大的力气,搬起一块块大石头,举过头顶,狠狠地向最前面的鬼子砸去.鬼子立刻像被击中的乌鸦,飘飘摇摇掉进了深谷. 敌人慢慢逼近了,而山头能摔的石头都扔完了. 五壮士没有丝毫畏惧,共同吐出一个声音:“宁死不投降!”纷纷砸烂手中的枪,跳崖而死.
永远的丰碑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生辰:1929年10月15日
祭日:1948年5月25 日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黄继光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
邱少云舍身取义
鸡毛信 就
黄继光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
邱少云舍身取义
鸡毛信 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