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培养孩子是“细”养还是“粗”养
展开全部
”养要“精”,育要“粗”
作为从事儿童营养的工作者,我认为,要从养和育两个方面区别看待。“养”是营养,还是要精,这关系到孩子一生身体健康的基础;而“育”是培育,重点是孩子性格、能力、世界观方面的培养,应该粗放一些,给孩子们一个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空间。
营养要“精”
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营养需求给予合理喂养
别把1岁当3岁养,也别把6岁当1岁养
一个小宝宝从诞生,一直长大到6岁,
6年时间看似短暂,但孩子的生理功能,对营养需要的数量和特点、摄食、咀嚼、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心理发展都一直在变化,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营养需要的特点。简单一句话,我们不能把6岁孩子还当1岁宝宝养,当然也别把1岁宝宝当成3岁的孩子养。需要满足宝宝在不同年龄的不同的营养需求。
2008年初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2007)》,就针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儿童,分别建议了0~6月龄、6~12月龄、1~3岁和4-6岁的膳食指南。每个阶段的膳食指南都强调了不同的重点关注内容。
精细照顾,1岁后仍然可以继续饮用配方奶粉
牛奶?or配方奶粉?
有人质疑发问,为什么许多国家或组织建议1岁以后的儿童可以直接引用鲜牛奶?在1-3岁幼儿的喂养指南中,建议“首选适当的幼儿配方奶粉,或者给予强化了铁、维生素A等多种微量营养素的幼儿配方食品”,因从生理角度看,1岁以后的孩子可以较好地耐受普通液态牛奶。对于饮食很好的孩子,可以饮用普通鲜奶,补充钙和蛋白质等营养素。但对于那些饮食习惯不好,不能很好饮食的儿童,牛奶中铁和维生素A等营养素相对不足,因此强化了多种微量营养素的以牛乳为基础的配方食品更加适合。
食物选择、膳食烹制及安排、饮食习惯培养,处处要“精养”
精养——膳食指南对不同阶段儿童强调的营养重点不同
满1周岁的孩子,能量和营养素需要量已经接近妈妈需要量的一半;但是也不能因为其饮食量不少而且还可以坐上餐桌,就把他/她当作小大人“粗喂”,因为1岁儿童的咀嚼和胃肠消化能力仍然很弱,这个时候仍然需要精细的饮食照顾。一个3岁的宝宝,咀嚼能力已经较强,消化力也有很大改善,可以接受更多形式的饮食,但是这时候宝宝的自我意识大大加强,在饮食习惯培养方面又会遇到很大挑战。膳食指南对不同阶段儿童强调的重点关注内容,可以说体现了“精养”的理念。
在食物选择、膳食烹制和饮食习惯、膳食安排方面,也体现着“精养”。
1.儿童膳食应该“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除了食物种类的平衡,每种食物都应选择质地和加工精细的食物。
2.婴幼儿膳食的烹调,应将食物切碎煮烂,易于幼儿咀嚼、吞咽和消化,特别注意要完全去除皮、骨、刺、核等;大豆、花生等硬果类食物,应先磨碎,制成泥糊浆等状态进食;宜采用蒸、煮、炖、煨等方式烹调,不宜用油炸、烤、烙等方式。口味清淡为好,少用或不用调味品。
3.孩子的饮食安排上要逐渐做到定时、适量,有规律地进餐,不随意改变进餐时间和进餐量;培养孩子集中精力进食,暂停其他活动;鼓励让婴幼儿和较大幼儿与全家人一同进餐,家长在饮食习惯上应有良好表率。
教育要“粗”
“粗育”让父母做陪伴的朋友,而不是控制者
看似粗放式的教育,实则赋予了孩子抵抗挫折和逆境的能力,让孩子的潜力得到无限发挥。“粗育”考验的是父母的教育智慧,真正的“粗育”并不是完全的放手不管,而是在了解孩子心理世界的基础上,给孩子自己学习和尝试的机会,不打扰、不干扰。这要爸爸妈妈适时淡出孩子的世界,摆脱内心忍不住的控制欲望,即便看到孩子面临挫折也要有勇气只做陪伴者,不做那个控制局面的人。“粗育”给孩子自己学习和尝试的机会把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承担责任、体验成功、尝试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做站在一旁加油呐喊鼓励孩子的父母。让家庭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别小看了教孩子自己系鞋带、穿衣服、吃饭、洗澡洗头这些小事,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自信心的建立、成功喜悦的获得正来源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优势就是教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学习、体验。
“粗育”给孩子发挥潜能的空间和展示的机会
亲子关系最终是以分离为目的的,要记住,成功的教育是最终的放手,让孩子有直面世界的勇气和能力。舍得放手,是对孩子权利的尊重,也是给孩子一个发掘他潜能的自由空间和展示机会。
“粗育”、“精养”不矛盾
其实,很多做得好的“粗育”的爸爸并不粗心,对孩子日常看似漫不经心,关键时刻出现帮一把;“精养”的孩子也不该是温室的花,充足的室外“撒野”可供给良好的维生素D营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拒绝溺爱,预防超重和肥胖需要“饿其体肤”。“粗育”、“精养”相辅相成,带给孩子们强壮的身体、健康的人生、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
结语
“粗育精养”正成为当下10后宝贝的父母们推崇的最正确的育儿观,他们认同:要给孩子理智的爱,见证孩子的进步,陪伴孩子的成长,体验多彩的生活,感知生命的美好,做孩子健康路上的“营养”奠基人,未来人生的启蒙导师!
作为从事儿童营养的工作者,我认为,要从养和育两个方面区别看待。“养”是营养,还是要精,这关系到孩子一生身体健康的基础;而“育”是培育,重点是孩子性格、能力、世界观方面的培养,应该粗放一些,给孩子们一个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空间。
营养要“精”
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营养需求给予合理喂养
别把1岁当3岁养,也别把6岁当1岁养
一个小宝宝从诞生,一直长大到6岁,
6年时间看似短暂,但孩子的生理功能,对营养需要的数量和特点、摄食、咀嚼、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心理发展都一直在变化,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营养需要的特点。简单一句话,我们不能把6岁孩子还当1岁宝宝养,当然也别把1岁宝宝当成3岁的孩子养。需要满足宝宝在不同年龄的不同的营养需求。
2008年初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2007)》,就针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儿童,分别建议了0~6月龄、6~12月龄、1~3岁和4-6岁的膳食指南。每个阶段的膳食指南都强调了不同的重点关注内容。
精细照顾,1岁后仍然可以继续饮用配方奶粉
牛奶?or配方奶粉?
有人质疑发问,为什么许多国家或组织建议1岁以后的儿童可以直接引用鲜牛奶?在1-3岁幼儿的喂养指南中,建议“首选适当的幼儿配方奶粉,或者给予强化了铁、维生素A等多种微量营养素的幼儿配方食品”,因从生理角度看,1岁以后的孩子可以较好地耐受普通液态牛奶。对于饮食很好的孩子,可以饮用普通鲜奶,补充钙和蛋白质等营养素。但对于那些饮食习惯不好,不能很好饮食的儿童,牛奶中铁和维生素A等营养素相对不足,因此强化了多种微量营养素的以牛乳为基础的配方食品更加适合。
食物选择、膳食烹制及安排、饮食习惯培养,处处要“精养”
精养——膳食指南对不同阶段儿童强调的营养重点不同
满1周岁的孩子,能量和营养素需要量已经接近妈妈需要量的一半;但是也不能因为其饮食量不少而且还可以坐上餐桌,就把他/她当作小大人“粗喂”,因为1岁儿童的咀嚼和胃肠消化能力仍然很弱,这个时候仍然需要精细的饮食照顾。一个3岁的宝宝,咀嚼能力已经较强,消化力也有很大改善,可以接受更多形式的饮食,但是这时候宝宝的自我意识大大加强,在饮食习惯培养方面又会遇到很大挑战。膳食指南对不同阶段儿童强调的重点关注内容,可以说体现了“精养”的理念。
在食物选择、膳食烹制和饮食习惯、膳食安排方面,也体现着“精养”。
1.儿童膳食应该“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除了食物种类的平衡,每种食物都应选择质地和加工精细的食物。
2.婴幼儿膳食的烹调,应将食物切碎煮烂,易于幼儿咀嚼、吞咽和消化,特别注意要完全去除皮、骨、刺、核等;大豆、花生等硬果类食物,应先磨碎,制成泥糊浆等状态进食;宜采用蒸、煮、炖、煨等方式烹调,不宜用油炸、烤、烙等方式。口味清淡为好,少用或不用调味品。
3.孩子的饮食安排上要逐渐做到定时、适量,有规律地进餐,不随意改变进餐时间和进餐量;培养孩子集中精力进食,暂停其他活动;鼓励让婴幼儿和较大幼儿与全家人一同进餐,家长在饮食习惯上应有良好表率。
教育要“粗”
“粗育”让父母做陪伴的朋友,而不是控制者
看似粗放式的教育,实则赋予了孩子抵抗挫折和逆境的能力,让孩子的潜力得到无限发挥。“粗育”考验的是父母的教育智慧,真正的“粗育”并不是完全的放手不管,而是在了解孩子心理世界的基础上,给孩子自己学习和尝试的机会,不打扰、不干扰。这要爸爸妈妈适时淡出孩子的世界,摆脱内心忍不住的控制欲望,即便看到孩子面临挫折也要有勇气只做陪伴者,不做那个控制局面的人。“粗育”给孩子自己学习和尝试的机会把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承担责任、体验成功、尝试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做站在一旁加油呐喊鼓励孩子的父母。让家庭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别小看了教孩子自己系鞋带、穿衣服、吃饭、洗澡洗头这些小事,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自信心的建立、成功喜悦的获得正来源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优势就是教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学习、体验。
“粗育”给孩子发挥潜能的空间和展示的机会
亲子关系最终是以分离为目的的,要记住,成功的教育是最终的放手,让孩子有直面世界的勇气和能力。舍得放手,是对孩子权利的尊重,也是给孩子一个发掘他潜能的自由空间和展示机会。
“粗育”、“精养”不矛盾
其实,很多做得好的“粗育”的爸爸并不粗心,对孩子日常看似漫不经心,关键时刻出现帮一把;“精养”的孩子也不该是温室的花,充足的室外“撒野”可供给良好的维生素D营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拒绝溺爱,预防超重和肥胖需要“饿其体肤”。“粗育”、“精养”相辅相成,带给孩子们强壮的身体、健康的人生、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
结语
“粗育精养”正成为当下10后宝贝的父母们推崇的最正确的育儿观,他们认同:要给孩子理智的爱,见证孩子的进步,陪伴孩子的成长,体验多彩的生活,感知生命的美好,做孩子健康路上的“营养”奠基人,未来人生的启蒙导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