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火箭炮为何会成为二战德军的噩梦?

 我来答
锦育霆V
2019-12-24 · 超过1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2万
展开全部

“当敌人的火箭弹炸响在阵地上时,许多战友因为无法忍受刺耳的轰鸣声,竟然精神失常了……”一名被俘的德军士兵如是说道。而这款让德军士兵痛恨且退避三舍的武器,就是喀秋莎(Katyusha)。那么,为何一款搭载在卡车上的移动火箭发射车,能在战场上如此招‘仇恨’,并成为纳粹德国士兵挥之不去的梦魇呢?其实,其实,有以下四点。



▲事实证明,长时间的炮击、轰炸,对于在一线上奋战的步兵来说,无论是心理还是精神,都是种巨大的摧残。

第一点,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喀秋莎火箭炮乃是一项苏军的“秘密武器”。在许多苏军高层人士看来,就这样一款‘卡车带发射器’的脆皮玩意,根本不值得一提。然而,当这些高官们在测试厂上,亲眼目睹了喀秋莎的咆哮后,立刻便被它恐怖输出所折服。以至于当时的苏联国防部长塞米恩·季莫申科(Semyon Timonshenko)当场质问兵工署的官员:“有这样强大的武器,为什么你们不向我汇报?!”有意思的是,直至1941年6月21日,也就是德军入侵苏联的前一天,斯大林才为这些秘密武器开了绿灯,允许其进入量产阶段。作为秘密武器,在战争初期时,每一辆喀秋莎上都安装了炸药,以防止这些输出机器落入敌手。而使用喀秋莎的单位,也被称之为“近卫迫击炮团”(Guards Mortars),以此来迷惑德军。



▲季莫申科本人(1895-1970),其先后参加过一战、苏俄内战、苏波战争以及苏芬战争。在苏德战争爆发时,以苏联元帅的军衔担任国防部长,1941年7月被调往斯模棱斯克前线作战。在莫斯科保卫战后因指挥不利,被斯大林免除了国防部长职务,成为名誉上的总指挥。1970年去世。

第二点,苏军对于喀秋莎的官方称呼为“BM-13”,而在喀秋莎的使用上,更是小心翼翼。1941年7月14日,首支装备喀秋莎的部队,在其指挥官伊万·费洛夫(Ivan Flerov)的指挥下,率先投入到白俄罗斯的奥尔沙(Orsha)地区。对于德军来说,奥尔沙的火车站乃是一个巨大的转运场。而在这里堆放的物资,更是成百上千。而在奥尔沙地区的首战,也超出了苏军高层的预期:上百吨德军的弹药、物资尽数被呼啸而至的火箭弹炸了个稀巴烂!从当时的国防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的日记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斑:“敌人首次在东线投入了不知名的新式武器,位于奥尔沙的火车站遭到了突如其来的‘火焰风暴’。所有的军事物资都被毁于一旦。”正是‘不知名’这一效果,才能使得喀秋莎能扬名立万。





▲咆哮着倾斜‘火雨’的喀秋莎火箭炮群。

第三点,灵活与猛烈的火力打击,也是喀秋莎的一大特点。比起常规火炮,使用16管的喀秋莎虽然精确度较差,但只要有1发火箭弹击中目标周边区域,其破坏性也是可想而知的。同时,在进入1942年后,苏军开始大规模采用美式的“斯图贝克”(Studebaker)卡车作为BM-13的底盘。机动性强的它,能够在德军展开反扑之前,就迅速消失的无影无踪。因此,被德军称之为“斯大林的管风琴”的它们,也与波波沙、莫辛纳甘一样,成为了二战中苏军的代名词。



▲由美军通过租借法案提供的大批斯图贝克卡车,成为了苏军填补缺口的最佳车选。

第四点,难以仿造。虽然德军也搞过同种类型的火箭发射车(Nebelwerfer),但是比起喀秋莎,德军的火箭发射车多为6-10管,火箭弹口径虽然大,但射程远不如喀秋莎。同时,在空中射击时轨迹明显,很容易被航空器追踪到,生存堪忧。而直至二战结束,德军也未能仿造出与苏军类似的火箭发射架。



▲喀秋莎可使用的火箭弹,包括80毫米、132毫米,300毫米不等。



▲德军的42式火箭发射车彩绘。比起喀秋莎,产量少,射程有限的它并未能给德军带来最终胜利。

累了就挂念你4
2020-09-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357
展开全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高昂的战斗意志及指挥官较高的战略战术水平,在短时间内给苏联造成巨大的打击,苏联为此付出了2400万伤亡和大半国土沦丧的惨重代价。但这个战斗民族没有屈服,奋起直追,顽强拼搏,最终将侵略者赶出家园,并一路乘胜追击,攻击柏林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二战中一些先进武器在战斗中大放异彩,扬名立万,其中最为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是出了名的大杀器。事实证明,喀秋莎摧毁了纳粹士兵的精神意志,让敌人闻风丧胆,退避三舍,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为何喀秋莎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1.在二战爆发前,喀秋莎火箭炮是苏军的一项秘密武器。直到德军入侵苏联前一天,斯大林才命令大批量生产。连当时的国防部长都不知道有此先进武器,诸多将士更是毫不知情。初次亮相,火箭炮猛烈的咆哮着,凌厉的呼啸声、巨大的摧毁力让苏军深为折服,并用一个美丽的俄罗斯姑娘的名字为它命名喀秋莎,足见苏军将士对她的喜爱。

2.灵活机动和猛烈的炮头打击是喀秋莎的独特之处。比起常规火炮,喀秋莎发射管有16根之多。精准度虽较差,但只要一发火箭弹击中目标,便可破坏性的摧毁目标。并且机动非常好,移动快捷,待敌军发现时能迅速消失地无影无踪。

3.难于仿造。德军也研制过同类型的火箭炮发射车,但比起喀秋莎,德军制造的火箭炮只有6-10管发射筒。口径虽然大一些,但射程不如喀秋莎。并且发射时轨迹明显,容易遭到空中打击,生存堪忧。喀秋莎作为秘密武器,每辆发射车都有自毁装置,一旦无法安全撤离便自行炸毁,以防落入敌军手中。所以直到二战结束,德军也未能仿造出与喀秋莎类似的火箭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阿毛毛II
2020-01-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喀秋莎火箭炮,在二战属于苏联战略武器之一,型号多重,综合性能最优秀的是:BM-13,弹口径132MM,一次装填16枚,能在10多秒以内打完16枚火箭弹!射程9公里左右!(发射架可以装车上,重型坦克上,地上,船上,等平台发射)…最适合大规模集团军作战,后期德军100多万士兵,各型坦克,飞机,火炮加起来3万以上,(常理来说德军最起码能守几个月,现实德军前沿阵地,当天失守,伤亡惨重)…苏军就单单喀秋莎火箭炮BM-13型部署1800-2000(辆/架),1800X16,短短几十秒28800枚火箭弹落德军阵地,其他喀秋莎型口径82MM,310MM,以及各个榴弹炮/火炮,坦克炮,迫击炮,飞机,没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小喵同学wmf
高粉答主

2019-12-29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078
采纳率:30%
帮助的人:597万
展开全部
因为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是非常强大的,而且它可以连续发射,这就让德军感到了非常的恐怖,所以成为他们的噩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王子lily33
2019-12-27 · TA获得超过210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585
采纳率:41%
帮助的人:114万
展开全部
这个喀秋莎火箭炮威力实在是太大了,造成人员设备的损伤数量极大而且是不可挽回的,所以德军听到就会心惊胆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