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来历和作用是什么?
此石窟位于洛阳城南约12公里,这里南北两山对峙,伊水穿流其间,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故又称“伊阙”,龙门石窟就在此地,现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魏,大约是魏孝文帝定都洛阳时期,此石窟开凿时间十分长久,后来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宋等。据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造像达十万余尊。其中最大的造像高17.17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另外还有佛塔四十余座,造像题记3680品。龙门石窟有好多洞窟,比较有名的有宾阳洞、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古阳洞等,在此只说宾阳洞和奉先寺。
宾阳洞由中、北、南三洞组成,它是龙门石窟群中著名的洞窟。宾阳中洞即主洞,位于龙门西山北部,是北魏宣武帝元恪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营建的二窟之一。自北魏景明元年(500)至正光四年(523),历时达24年,是龙门造像中雕凿时间最长、用工最多而又最富丽堂皇的一个洞窟。本尊释迦牟尼位于中央,像高8.4米,面部清秀,鼻高且大,口含笑容,为北魏时期的我国石刻艺术中之上品。主佛两侧侍立二弟子、二菩萨。两侧壁上雕一佛二菩萨。窟的顶部雕有十个伎乐天人飞翔在莲花宝盖周围。宾阳北洞是北魏时期始凿的,到唐代初年才完成。正中阿弥陀佛高7.55米。佛的背光如熊熊燃烧的火焰,但细看又似葫芦之纹。雕刻工细生动,是唐代佛像背光火焰纹的佳作。佛两侧刻罗汉和胁侍菩萨;门口两侧浮雕二天王,形态威猛有力。宾阳南洞是从北魏至隋代所凿的,中刻阿弥陀佛,面部丰润,衣纹流畅。洞内大小佛龛不计其数。洞顶在莲花宝盖周围有两个捧供品的供养人和六个伎乐天人,衣带飘动,典雅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