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刘伯温的次子刘璟不是被朱棣杀的,他是被朱棣关进监狱之后自杀的。但是刘璟之所以会被朱棣关进监狱,也是因为他太刚正不阿说错了话。他是对朱棣说了他百年之后也逃不了一个篡权的骂名,才会被朱棣一气之下关进了监狱的。而后来刘璟也选择了在狱中自杀。
话说当年朱元璋继位之后,他就开始变得多疑,然后他这心中的疑虑竟然也慢慢地转移到了自己身边的谋士刘伯温的身上。因为刘伯温特别聪明,这就让朱元璋产生了忌惮之心。可是刘伯温好景不长,他后来和自己的长子就被胡惟庸给害死了,而且这件事情就是朱元璋默许的。
但是,刘伯温的死也让刘伯温的次子刘璟登上了政坛。刘璟他身为一个人才自然是很得朱元璋赏识的,所以朱元璋后来就有让刘璟承袭刘伯温的爵位的想法,但是刘璟却推荐了自己的哥哥来承袭这个爵位,这就让朱元璋更加赏识他了。
但是朱棣开始和刘璟结仇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话说当年朱元璋还是皇帝的时候,刘璟就和朱棣认识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刘璟和朱棣在宫里安安静静地下棋。可朱棣就越下越急躁,最后甚至是开始气急败坏。因为刘璟他棋艺太高超了,朱棣怎么下都赢不了刘璟。于是朱棣就忍不住了,他就问刘璟为啥不让着他,但是刘璟他却跟朱棣说有的事情让不了。于是,他俩就是从这个时候结下了梁子。
后来朱棣登基了他就想找人在朝堂上支持自己,他想来想去就想到了还在乡下的刘璟。但这个刘璟吧,说话是真的太正直了。因为刘璟见到了朱棣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朱棣这个篡权的骂名百年之后也会被世人诟病的。
而朱棣听了刘璟说的这句话之后那叫一个勃然大怒,立马就把刘璟投入狱中了。再后来,刘璟就直接在狱中自杀了。所以刘璟之所以会被朱棣投入狱中而自杀,还是因为他说的话太正直,惹恼了朱棣。
后来,刘伯温中了进士,做了元朝的官,他是一个好官,一心干实事,为老百姓主持公道,但元朝末年政治黑暗,官府腐败,刘伯温跟那些贪官污吏势同水火,在仕途上很不得意。
再后来,刘伯温因为在招抚起义军首领方国珍的问题上,跟朝廷意见不一致,遭到排挤和诬陷,刘伯温一气之下,干脆辞官还乡,像陶渊明一样隐居起来。
当时的朱元璋正值用人之际,听说刘伯温的大名,就把他聘为谋士。朱元璋擅长用人,而刘伯温也看出朱元璋是个大有作为之主,施展自己足智多谋,思维缜密,料事如神的的才华,全心全意辅佐朱元璋,最终帮助朱元璋建立大明,打败元朝,统一了全国。
刘伯温对大明开国做出重大贡献,称为第一谋士也不为过,但朱元璋在大封功臣时,却仅把刘伯温列在第36位,封为“大明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诚意伯”,别说公爵,连侯爵都没有。
朱元璋杀害刘伯温只是猜测
朱元璋之所以如此不重视刘伯温,一方面是因为他确定的开国功臣大多是武将,另一方面也是对刘伯温的不信任。
朱元璋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多疑,刘伯温是元朝旧官僚,不是他的嫡系,就连自己的嫡系都不放心的朱元璋不可能对刘伯温予以完全信任;再者就是朱元璋十分自负,他认为自己文韬武略,大政方针自己一个人就能搞定,像刘伯温这种纯粹的谋士可有可无。
或许是看出了朱元璋心中的想法,刘伯温在朱元璋大封功臣的第二年,就辞职还乡了。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65岁的刘伯温感染风寒,身体不适,朱元璋知道后,派右丞相胡惟庸带御医前去探望,表示关心,并且让御医开了药方。
皇帝给开的方子,刘伯温不用也得用,他照单抓药服用,但吃了一个月后病情却不见好转,甚至更加严重,肚子里好像有一堆石块挤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几个月后就病逝了。
其实,说朱元璋杀刘伯温是没有证据的,更多是猜测。
天下大定后,朱元璋确实大规模铲除开国功臣,很多亲信都未能幸免,但刘伯温早有远见,他在开国功臣中最早远离政治漩涡,又淡泊名利,名位不高,按理说不会受到牵连。
刘伯温得病时65岁,这在古代已是高龄了,这个时候皇帝派大臣前去探望,让御医开药,是历朝历代十分常见的现象,跟刘伯温之死没有必然关系。或许即便朱元璋不派人去,刘伯温也会寿终正寝,朱元璋没有必要去杀一个已经65岁高龄、身患疾病、毫无威胁的老人。
杀害刘伯温的凶手可能是胡惟庸
朱元璋确实没有把屠刀砍到刘伯温头上,但胡惟庸却可能耍了暗刀子。
刘伯温是在无意中得罪胡惟庸的。
开国丞相李善长辞官后,朱元璋在丞相人选上打听刘伯温的意见。
朱元璋问:杨宪如何?
“杨宪有丞相之才,无丞相之气量。”
又问:汪广洋如何?
“他的气量更狭窄。“
又问:胡惟庸如何?
“丞相好比驾车的马,我担心胡惟庸会把马车弄翻。”
后来朱元璋还是先后任用汪广洋、胡惟庸为相,但刘伯温的这句话已经得罪了胡惟庸。
胡惟庸为人奸诈,心胸狭窄,最擅长妒贤嫉能,陷害他人,刘伯温在辞官还乡后,胡惟庸还是没有放过他,专门派人虚构罪名攻击他,吓得刘伯温带病跑到京城,向朱元璋谢罪。
以胡惟庸的性格,对曾经阻止自己当丞相的刘伯温怀恨在心,蓄意报复,是很有可能的。
刘伯温有两个儿子,长子被胡惟庸所杀,次子被朱棣所害
刘伯温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琏在1377年,也就是刘伯温去世2年后,与胡惟庸的党羽发生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刘琏之死似乎更印证了胡惟庸杀害刘伯温的事实——胡惟庸不但害了刘伯温,还想要斩草除根,连同刘伯温的儿子也干掉。
刘伯温次子的刘璟逃过一劫,是因为他才学过人,好论兵事,很得朱元璋的喜欢,老朱元璋怀念刘伯温,就经常召刘璟入宫和自己聊天,关系密切如同家人,胡惟庸才没有得逞。
刘璟跟年轻的朱棣很熟,他俩曾在一块下棋,朱棣认为自己是燕王,刘璟是臣,半开玩笑似的要刘璟让自己两步,没想到刘璟却很严肃地说:“可让处则让,不可让者不敢让也。”
朱棣一想,看来这个刘璟还真是一个“小事讲灵活,大事讲原则”的人,万一自己要是造反,他肯定不会支持自己。
后来,朱棣果然搞起了靖难,刘璟积极向建文帝朱允炆献策,但未被采纳,后来又给李景隆参谋军事,结果草包将军李景隆一败再败,刘璟只能跟着他逃跑,也没有用武之地。
朱棣即位后,召刘璟入朝为官,遭到拒绝,反被刘璟怒怼,因此痛下杀手
刘璟一开始以有病为由不去,后来没办法了,只好入京拜见,但他见了朱棣,居然称皇帝,而称殿下,这可让朱棣十分恼火:难道你不知道那个书呆子方孝孺的下场吗?
刘璟还是原来那个讲原则的刘璟,他不害怕朱棣的威慑,大胆答道:“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意思是说,你朱棣就是篡位贼子,几百年以后也改变不了这一事实。
以朱棣的性格,绝不可能放过这种“大逆不道”之人。刘璟立刻被下狱,但他没有等着被朱棣砍头,而是在牢里自尽而死,也算是建文帝的一枚忠臣了。
一向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与诸葛亮齐名的刘伯温,竟然落得父子皆亡的下场,甚至险些断子绝孙(刘伯温的长子刘琏有子,其子孙后世袭诚意伯爵位),不知道刘伯温在生前,是否预测到自己如此悲催的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