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在驻守荆州时被东吴偷袭,导致全体士兵惊慌失措,刘备痛失荆州。刘备气急败坏,一心只想为关羽报仇,结果在夷陵再次惨败。可以说这两次失败使刘备的军事实力大幅下滑,那么一直为刘备提供锦囊妙计的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劝阻刘备伐吴呢?难道他没有意识到伐吴的困难程度吗?
答案很明显,诸葛亮肯定不赞同对吴用兵。在刘备称王之后,和曹操的力量势均力敌,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之下,东吴也需要权衡利弊决定帮谁。而此时荆州在刘备手下,东吴没有荆州怎么立足?权衡之下东吴选择站在曹操一边。于是突袭荆州,荆州失守。这个时候如果强制攻打荆州,那么面对的就是东吴和曹魏的联盟,以一己之力胜算不大。
刘备说是为关羽报仇,可实际攻打东吴的时候已经是关羽死后一年多的事情了,最重要的还是夺回荆州。刘备的愿望就是统一天下,荆州在刘备手上的时候已经有了不小的民众凝聚力,失去荆州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份效忠自己的力量。如果再不攻打下来的话,民心就会趋向东吴,这对刘备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
所以刘备带着势必要夺回荆州的决心,诸葛亮也不好说什么。最关键的是,诸葛亮是负责指挥的,不是谏言官,刘备权力在他之上,古代的封建伦理思想又很深厚,要是直接提出反对意见会被认为大逆不道。作为大臣,他要做的就是辅佐刘备的工作,稳定后方,好让刘备安心征战。诸葛亮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没有阻止刘备伐吴。
关羽在驻守荆州时被东吴偷袭,导致全体士兵惊慌失措,刘备痛失荆州。刘备气急败坏,一心只想为关羽报仇,结果在夷陵再次惨败。可以说这两次失败使刘备的军事实力大幅下滑,那么一直为刘备提供锦囊妙计的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劝阻刘备伐吴呢?难道他没有意识到伐吴的困难程度吗?
答案很明显,诸葛亮肯定不赞同对吴用兵。在刘备称王之后,和曹操的力量势均力敌,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之下,东吴也需要权衡利弊决定帮谁。而此时荆州在刘备手下,东吴没有荆州怎么立足?权衡之下东吴选择站在曹操一边。于是突袭荆州,荆州失守。这个时候如果强制攻打荆州,那么面对的就是东吴和曹魏的联盟,以一己之力胜算不大。
刘备说是为关羽报仇,可实际攻打东吴的时候已经是关羽死后一年多的事情了,最重要的还是夺回荆州。刘备的愿望就是统一天下,荆州在刘备手上的时候已经有了不小的民众凝聚力,失去荆州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份效忠自己的力量。如果再不攻打下来的话,民心就会趋向东吴,这对刘备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
所以刘备带着势必要夺回荆州的决心,诸葛亮也不好说什么。最关键的是,诸葛亮是负责指挥的,不是谏言官,刘备权力在他之上,古代的封建伦理思想又很深厚,要是直接提出反对意见会被认为大逆不道。作为大臣,他要做的就是辅佐刘备的工作,稳定后方,好让刘备安心征战。诸葛亮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没有阻止刘备伐吴。
此时孙权破盟斩将,臣服曹魏,蜀汉政权的重大外交失败已经成为事实。作为“孙刘联盟”这一项目的直接负责人,诸葛亮的立场当然就变得十分尴尬。
而且其亲兄长诸葛瑾又在东吴身居高官显爵,深得孙权信任,为中司马、宣城侯,掌管中枢机要。
长期以来,孙权一直刻意利用诸葛瑾、诸葛亮两人的兄弟关系,令这个敦厚长者负责对刘备方的交涉,常年成都、江陵、建邺之间来回奔走。
虽然诸葛亮为避嫌疑,从来只和兄长在外交场合相见,私下绝不会面。但他们兄弟二人的书信往来一向不断,除家事外更时常谈及国事。通过这种兄弟私信来传递信息,一直是蜀汉和东吴外交的重要联系方式。
当孙刘联盟的利益立场一致,双方密切配合,联系紧密时,当然是公私两便,皆大欢喜。
当双方的利益立场出现分歧裂痕时,由诸葛瑾来作为东吴使者,也能令刘备顾及诸葛亮这个头号辅弼的颜面,不好贸然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