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讨论此事时,论及诸葛亮的为人:是理想的儒家士子,高风亮节,功业卓着,秉儒家的忠孝仁义,诸葛亮当之无愧。而曹操一代枭雄,“挟天子而令诸侯”,诸葛亮不能投靠曹操为虎作伥。但另外,刘禅时代,诸葛亮感叹,“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可见诸葛亮并未将曹操看作“曹贼”。再者,诸葛四友中,其他三人仕魏。道不同不相为谋,假设孟徐石三人在大义上与诸葛截然不同,何以为好友?但前人已作古,其人如何已不是后人只言片语就可评判。
其一,诸葛亮随叔父离开家乡漂泊异乡,与曹操屠徐州有很大的关系。
其二,赤壁战前诸葛亮出使东吴,张昭挽留他辅助孙权,诸葛亮说,“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同样,曹操曹操手下的荀彧、贾诩、郭嘉之流皆名臣,曹操虽有爱才之名,但供诸葛亮发展的空间实在有限。反观刘备,声望高却没有多少实力,诸葛亮如果能辅佐刘备脱离困境,站稳脚跟,乃至克竟全功一统天下,则大有可为。
其三,诸葛亮的理念是内儒外法,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仁义之名远播,适合诸葛亮发扬其治国理念。而曹操生性多疑,并且势力太强,实在不是上上之选。
学富五车,却未经实践,这可能就是隆中对时的诸葛亮。是诸葛亮成就刘备亦或是刘备成就了诸葛亮,应是双向才能流传千古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