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质建模的实际意义
2020-01-1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要对地下水进行管理、规划,就必须查明水文地质条件,也就是要对地下水及其赋存的地质结构有清晰的认识。在水文地质领域中,研究对象都具有空间特征,地下水及其赋存介质埋藏于地面以下,对地下水运动规律只能依靠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和水位动态资料来揭示。而这些资料一般都是以平面图、剖面图及表格形式提供的,它们所反映的数据是离散的,有局限性的,在三维空间中研究这些数据时,其拓扑关系还难以考虑清楚;同时,由于地质空间分布的复杂性、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在仅仅具有钻孔或少量的地质离散点信息的地区上,技术人员则很难得到直观有效的地质信息。也就是说,水文地质工作者必须对这些纷杂的数据信息进行仔细的分析理解,才能洞察研究对象的本质,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但这是一个十分费时而繁琐的过程,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如果能将地下水及其赋存介质进行三维可视化表达,构建出其实体模型,则将有力地支持水文地质工作者对地下水运动规律的认识,同时,也为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及其开采过程中的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基于以上认识,需要我们建立一种权威的、不断更新的、区域性的、具有传承性的地下水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这个模型建立的初期可能是粗糙甚至是有错误的。但随着专业人员对地质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勘探精度的提高,这个模型会逐渐准确直至完全正确。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建立这样真三维地质模型的技术条件。
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及可视化技术,可将二维抽象的地质信息以三维可视化的图形效果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建立逼真的空间立体地质模型,并任意剖切地质体、对地质体进行三维交互信息查询等。这样可更高效地描述各种地质信息,如特定区域岩性,某一区域地层的厚度等;直观有效地表达各种地质现象间的拓扑关系,如地层的接触方式等,从而迅速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对地质现象的认识,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地质资料的最大价值。同时,在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中,还会生成一系列的三角网格数据,这为后续的地下水数值模拟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三维地质建模还能将水文地质工作者从繁琐的网格剖分中解放出来。
建立地下水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不但减轻了水文地质工作者的任务,方便他们进行专业领域知识的讨论、传播和发展,而且,这样的模型还能将专业领域复杂的、抽象的或专业性过强的成果及结论用简洁的、直观的、易于被广泛接受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出来,它还将有助于不同领域间方便、正确地进行知识交流,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判断。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