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寺庄矿区深部金矿床
2020-01-1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一、地质勘查工作概况
寺庄地区的金矿找矿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1968年,山东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简称“六队”)发现了焦家断裂带寺庄金矿点;1980~1992年,六队开展了寺庄金矿(浅部)普查工作,在沿焦家断裂走向长近2000m、-400m标高以上地段,发现金矿体20个,探求金金属量9581kg(表内+表外)。2002年,六院开展了焦家成矿带深部金矿普查工作,施工了两个孔深分别为900m、800m的钻孔,在-600~-700m标高范围内,圈定了2个单样金品位分别为1.46×10-6、(1.29~1.89)×10-6的金矿化体;2003~2004年六院开展了寺庄矿区深部金矿普查工作,施工了3个钻孔,在-500m以下圈出矿(化)体12个,初步概算资源量27378kg,金平均品位5.68×10-6,平均厚度3.78m。
2005~2006年六院开展了寺庄矿区深部金矿详查工作,并于2006年提交了《山东省莱州市寺庄矿区深部金矿详查报告》。详查工作以机械岩心钻探为主要手段,对寺庄矿区深部金矿床进行系统控制。根据矿体规模并与相邻矿床类比确定:本矿床Ⅰ-1、Ⅲ-1、Ⅲ-2号矿体为第Ⅰ勘查类型,Ⅲ-3、Ⅲ-40、Ⅲ-66、Ⅲ-60、Ⅲ-68、Ⅲ-62号等矿体为第Ⅱ勘查类型,其他矿体为第Ⅲ勘查类型。详查沿用以往工程勘查系统,基线方位15°,勘探线方位105°。在328~256线矿体赋存范围,按120m×100m(走向×斜深)工程距布设钻孔,主矿体探求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深部远景区按(120~240)m×200m(走向×斜深)工程距布设钻孔,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共施工了43个钻孔,完成钻探工作量33830.98m。
二、矿区位置及地质概况
寺庄深部详查区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莱州市境内,南距莱州市27km,隶属莱州市朱桥镇管辖。矿区面积0.75km2。
矿区位于焦家金矿带南段(图4-3),寺庄金矿床西侧,北距焦家村约2.5km。区内地表均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覆盖层厚5~20m。第四系下伏为焦家断裂上盘的新太古界马连庄组合变辉长岩(图4-4),焦家断裂向西倾斜延入本区深部,焦家断裂下盘为侏罗纪玲珑花岗岩,玲珑花岗岩内见有伟晶岩、细晶岩、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辉绿玢岩和煌斑岩等脉岩。
图4-3 焦家金矿带地质图
焦家主干断裂是矿区主要控矿断裂,在本区内长约4km,宽80~500m,控制最大延深1140m,平面或剖面上呈舒缓波状延伸。断裂在寺庄以北位于变辉长岩与玲珑花岗岩接触带的内带,在寺庄以南切入玲珑花岗岩中。以272线为界,以北地段走向15°,倾向北西,倾角30°~37°;以南地段走向11°,倾向北西,倾角29°~47°,304线倾角最陡为47°。焦家断裂下盘蚀变花岗岩中,发育与焦家主断裂近平行的一组缓倾裂隙及与主断裂大角度相交至反倾的一组陡倾裂隙两组主要控矿裂隙,反倾裂隙产状为125°∠70°。
图4-4 寺庄金矿床基岩地质图
三、矿体特征
(一)矿体群划分
自以断层泥为标志的焦家断裂主断面以下,构造蚀变带可分为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厚1.20~93.00m)、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厚2.00~63.00m)、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厚96.00~496.00m)三个控矿岩性带,三者分别控制了Ⅰ、Ⅱ、Ⅲ三个矿体群(图4-5)。
Ⅰ号矿体群由11个矿体组成,其资源量占总量的40.73%(Ⅰ-1号为主矿体,其资源量占矿床总量的39.39%),赋存于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内,以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矿化为主,脉状矿化次之,走向2°~30°,倾向北西,倾角21°~41°。
Ⅱ号矿体群由20个矿体组成,其资源量占总量的1.36%。赋存于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内,以细脉状矿化为主,团块状次之。走向0°~8°,倾向北西,倾角21°~34°。
Ⅲ号矿体群由134个矿体组成,其资源量占总量的57.91%。赋存于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内,以细脉状、脉状矿化为主。走向342°~28°,倾向北西或南西,倾角23°~47°。
(二)矿体主要特征
1.Ⅰ-1号矿体
资源量占矿床总量的39.39%,由17个钻孔控制,分布于248~280线间的–320~-926m标高范围内,是本次深部勘查新发现的盲矿体(图4-6)。矿体走向长480m(已基本封闭),控制斜深202~1192m(深部尚未封闭),平均斜深772m。赋存于主裂面之下0~36m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内。矿体呈似层状,沿走向、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展布,分枝复合、膨胀夹缩现象显著(图4-7)。以264线为中心,矿体垂直勘探线向下延伸,无侧伏现象(图4-8)。矿体产状与焦家断裂主裂面一致,走向17°~24°,平均20°;倾向北西,倾角27°~35°,平均31°。
图4-5 寺庄矿区主要勘探线剖面图
图4-6 寺庄深部金矿床Ⅰ-1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图
单工程矿体厚度1.53~23.82m,平均10.40m,厚度变化系数63%,属于厚度变化稳定型矿体。单工程矿体品位(1.21~5.46)×10-6,平均3.03×10-6,品位沿矿体倾向不均匀变化,高值分布于246线矿体中下部(图4-8)。品位变化系数83%,属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型矿体。伴生组分平均品位Ag6.02×10-6,S2.43%,Cu0.021%,Pb0.01%,Zn0.01%,Au与Ag、S品位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2.Ⅲ-2号矿体
资源储量占矿床总量的17.46%,由13个钻孔控制,分布于264~328线间的-235~-760m标高范围内,走向长905m,斜深85~672m,平均斜深342m。赋存于主裂面之下185~315m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内的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中,呈脉状,沿走、倾向呈舒缓波状展布,具分枝复合、膨胀夹缩、尖灭再现特征。矿体走向345°~36°,平均14°;倾向北西,倾角26.54°~45.11°,平均35.06°。单工程厚度1.18~8.58m,平均.46m,厚度变化系数71%,属厚度变化稳定型矿体。单工程矿体品位(1.52~17.20)×10-6,平均7.10×10-6,品位变化系数133%,属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型矿体。伴生组分均品位Ag9.18×10-6,S2.63%,Au与Ag、S品位变化无明显消长关系。
图4-7 寺庄深部金矿床联合中段图
3.Ⅲ-1号矿体
资源储量占矿床总量的11.18%,由16个钻孔控制,分布于264~328线间的-262~-775m标高范围内,走向长904m,斜深100~605m,平均斜深377m。赋存于主裂面之下200~270m的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内,呈脉状,沿走、倾向呈舒缓波状展布,具分枝复合、膨胀夹缩、尖灭再现特征。矿体走向353°~30°,平均走向14.5°;倾向北西,倾角29.85°~44.6°,平均35.65°。
单工程矿体厚度1.16~14.58m,平均3.72m,厚度变化系数112%,属厚度变化较稳定型矿体。单工程矿体品位(1.27~7.32)×10-6,平均3.33×10-6,品位变化系数148%,属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型矿体。伴生组分平均品位Ag7.67×10-6,S1.92×10-6,Au与Ag品位之间呈正相关关系,Au、Ag与S品位之间无消长关系。
4.其他矿体
Ⅲ-3、Ⅲ-40、Ⅲ-66、Ⅲ-60、Ⅲ-62、Ⅲ-68号矿体是区内较大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总资源量占矿床资源量的17.98%。分布于-363~-892m标高范围内,矿体走向长352~717m,平均斜深133~200m,平均厚1.25~4.09m;平均走向3°~16°,倾向西,平均倾角30.9°~36.54°。
其他154个矿体呈透镜状、短脉状,赋存于-159~-996m标高间,多数矿体赋存于-300m以下。矿体倾向252°~308°,倾角23°~45°。矿体走向长60~498m,斜深50~426m。这些矿体规模均较小,产状与主矿体平行。多数矿体长度与斜深接近或者斜深大于长度(斜深是长度的2~7倍)。
图4-8 Ⅰ-1号矿体品位等值线水平投影图
(三)深部矿体与浅部矿体对比
资源储量对比:深部探求金金属量44585kg,浅部9581kg(表内+表外),为7.51∶1。
矿体数量对比:深部圈定矿体165个,浅部20个,为9.4∶1。
矿体连接对比:浅部的②号、⑦号矿体即深部的Ⅲ-1和Ⅲ-2号矿体,浅部普查只发现了矿体的矿头部分,当时认为在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带内赋存较大规模矿体的可能性不大,对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经深部勘查工作,均扩展为较大规模矿体。浅部普查在紧靠主裂面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即主蚀变带)内只发现几个小规模矿体,深部勘查在矿区北端发现了隐伏的Ⅰ-1号主矿体。
四、矿石特征
(一)矿石物质成分
矿石矿物主要为银金矿、金银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长石、方解石。矿石中有益组分以Au为主,其次为Ag、S。平均金品位4.35×10-6,平均银品位6.24×10-6,平均S品位2.26%。
(二)结构构造
矿石以晶粒状结构为主,其次有碎裂结构、填隙结构、包含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交代假象结构、文象结构和乳滴状结构。
矿石以浸染状、脉状、细脉浸染状、斑点状构造为主,其次有角砾状、交错脉状构造。
(三)矿石类型
浸染状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型:为Ⅰ号矿体群主要矿石类型,主要金属硫化物黄铁矿呈细粒浸染状分布,其平均含量4%~5%。
细脉浸染状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型:为Ⅰ号矿体群次要矿石类型、Ⅱ号矿体群主要矿石类型、Ⅲ号矿体群主要矿石类型,以黄铁矿为主的金属硫化物呈细脉状和浸染状分布,含量2%~3%。
脉状、网脉状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型:为Ⅲ号矿体群主要矿石类型,以黄铁矿为主的金属硫化物呈脉状、网脉状分布,多构成黄铁矿石英脉、石英黄铁矿脉和黄铁矿脉。
矿床平均S品位2.26%,属低硫型矿石。
五、矿床资源储量
详查圈定Ⅰ、Ⅱ、Ⅲ号矿体群共165个矿体,对其中148个矿体进行了资源量估算,其他17个矿体(为米·克/吨值)未进行资源量估算。
估算矿床金资源储量总量(122b+332+333):矿石量11118238t,金属量44585kg(如加上本普查区矿体自然延伸到马塘勘查区的部分资源量,则共计金属量51.83t)。其中,工业矿资源储量:矿石量9674332t,金属量42086kg,平均品位4.35×10-6;低品位矿资源量矿石量1443906t,金属量2499kg,平均品位1.72×10-6。Ⅰ-1号主矿体金属量(图4-9)18168kg。
另外探获伴生银: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9674332t,金属量60.457t,平均品位6.24×10-6;伴生硫: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9674332t,全硫21.8185万t,平均品位2.26%,折合标硫量60.0445万t。
按矿体群估算资源储量:Ⅰ号矿体群金矿资源储量总量矿石量5189358t,金属量18168kg,平均品位3.50×10-6,矿体平均厚度8.70m,占矿床总量的40.73%。Ⅱ号矿体群金矿资源储量总量矿石量247640t,金属量605kg,平均品位2.44×10-6,矿体平均厚度1.92m,占矿床总量的1.36%。Ⅲ号矿体群金矿资源储量总量矿石量5695533t,金属量25830kg,平均品位4.54×10-6,矿体平均厚度2.72m,占矿床总量的5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