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必备策略
1个回答
2010-10-07
展开全部
京佳指导 :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审读材料时易犯的几个错误
审读材料是申论考试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步要是错了,偏离了要求和方向,就无可救药了。在通常情况下,“审读材料”方面,最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错误一:保持卷面的整洁
申论的卷面整洁度是影响阅卷老师给分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卷面整洁度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较好的第一印象,无形中就等于赢在了起跑线上。因此,很多考生把卷面整洁理解成只要是所发的试卷都要保持整洁。有许多培训老师告诉学生说:“可以在试题上划线、标注,最好用铅笔,作完题后再把它擦掉!”其实,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考生拿到的申论试卷共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材料和试题部分,一部分是答题纸部分,最终这两部分都是要交给监考老师的。
答题纸部分确实是不能乱涂乱划,不能有任何标记性的东西,这样可能影响到阅卷老师对你的试卷的评分,甚至可能会认为你是在有意做标记,导致不必要的麻烦或损失。但是,给定材料和试题的那一部分的试卷,虽然最终也是要上交,但是上交之后就会集中封存,不会被阅卷老师看到,也没有人会对此进行审查。因此,在给定材料和试题部分上进行涂划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因为你不在上面涂划的话,很多得分点仅凭借记忆是无法保证记全的,极有可能会漏掉得分点。所以,保持卷面整洁指的是答题纸的整洁,对于给定材料和试题部分的试卷是不需要保持整洁的,也是不能保持整洁的!
错误二:一般情况下,首尾句即是材料的关键句
很多人认为,申论考试中给定的资料虽然比较繁杂,但是不管材料多么冗繁,总有一些标志性的关键句在引导考生,这些关键句在揭示材料主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申论考试的材料虽然看似毫无头绪,但是文章结构还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把握住关键句,就掌握了申论材料的中心。所谓关键句,主要有三种:(1)概括段意的句子:这种句子一般会出现在段首和段尾,对本段内容起一个提纲挈领或者总结概括的作用;(2)概括材料主旨和主要内容的句子:这种句子一般出现在材料结尾,起到总括作用;(3)还有一些起转承作用的句子,一般在段落衔接处。这种句子一般都有比较鲜明的标志词,比如“而且”、“然而”等,平时练习时要注意识别。
从常理来讲,这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一味僵化照办常常会导致很严重的错误,我们看下面这一段材料:
例1:【2005年国考材料第6段】
6、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为原则,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准产品和项目,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销售服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进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2010年,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域内,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做到绝大多数行政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做到大多数贫困乡有卫生院、贫困村有卫生室,基本控制影响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的主要地方病。
[分析]很明显,这一段材料的关键句即是材料的首句,“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如果我们仔细阅读给定材料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句话只能代表该段材料中的部分内容的意思。这一段材料的后半部分的内容其实是在表达另一层意思,比如“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等等,这些材料的内容并非“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这句话所能概括的。
因此,只有在略读时关键句才有用。真正到精读和作答时,要摆脱“关键句”的观念,就不再存在关键句的说法,只存在“得分点”。题目不是为材料服务的,是材料为题目服务,所以我们是要从材料中找到有效的“得分点”,而不是找到“关键句”。
错误三:怕漏掉得分点,阅读过细过慢
有不少考生采取“宁可句句细读、不可一语错过”的阅读策略,结果速度慢、效果差,读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读得很辛苦,却收获很微薄。因此,要针对申论考试阅读时间有限而阅读量很大、内容繁杂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快速阅读训练,可以选择大量类似读物、主要是大篇幅的报刊文章来进行有意识的快速阅读。在这样的阅读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时时提醒和强迫自己,彻底改变逐字逐句、悄然念读的阅读习惯,而用跳跃式、抓重点的方式来迅速推进和完成阅读,由此逐渐养成阅读理解某种读物的新习惯。
在阅读材料逐渐加快的同时,可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跨行或成段地快速阅读,并迅速获得主要信息,由此确保对任何能够拿到手的书面材料都能有意识的快速浏览,并能够同步做到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住有效信息。 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快速浏览的同时,能够尽量迅速而系统地联系初步所得信息,然后进行信息整理和组合,由此获得材料所含信息的初步整体化认识,进而在此基础上再对材料进行审度和感受,以期体会和发现更多的潜在信息和相关信息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是要体察出其中具有导向性、主题性、价值性的重要信息及其相关关系,而这些关系其实就是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因为我对于作答最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地强化训练,体会和感悟自己的阅读节奏,并使之成为阅读理解的定势和习惯。
错误四:顺序阅读
顺序阅读是大部分考生的阅读习惯,即从材料的第一段一口气读到最后一段。这一阅读习惯不能应用到对申论给定材料的阅读。因为我们知道,申论给定的材料彼此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甚至有的材料本身是存在逻辑关系的,但是命题人有意将其打乱,测试考生是否能够从这杂乱的材料中发现其中的逻辑联系,找到“得分点”,从而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记得通过略读把意思相近或者存在明显的逻辑联系的材料进行归类,然后把同类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审读。
错误五:脱离题目
申论给定材料的注意事项中一般有这么一句话:“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阅读的参考时间是40分钟,于是很多考生又错误把阅读时间和作答时间明确地分开,阅读就是阅读,作答就是作答。事实上,对于申论材料的阅读,一定要带着问题进行,要有“问题意识”,这样才能保证边读边作答,从而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提高作答的准确度。
更多内容请登录陕西京佳网站
审读材料是申论考试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步要是错了,偏离了要求和方向,就无可救药了。在通常情况下,“审读材料”方面,最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错误一:保持卷面的整洁
申论的卷面整洁度是影响阅卷老师给分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卷面整洁度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较好的第一印象,无形中就等于赢在了起跑线上。因此,很多考生把卷面整洁理解成只要是所发的试卷都要保持整洁。有许多培训老师告诉学生说:“可以在试题上划线、标注,最好用铅笔,作完题后再把它擦掉!”其实,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考生拿到的申论试卷共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材料和试题部分,一部分是答题纸部分,最终这两部分都是要交给监考老师的。
答题纸部分确实是不能乱涂乱划,不能有任何标记性的东西,这样可能影响到阅卷老师对你的试卷的评分,甚至可能会认为你是在有意做标记,导致不必要的麻烦或损失。但是,给定材料和试题的那一部分的试卷,虽然最终也是要上交,但是上交之后就会集中封存,不会被阅卷老师看到,也没有人会对此进行审查。因此,在给定材料和试题部分上进行涂划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因为你不在上面涂划的话,很多得分点仅凭借记忆是无法保证记全的,极有可能会漏掉得分点。所以,保持卷面整洁指的是答题纸的整洁,对于给定材料和试题部分的试卷是不需要保持整洁的,也是不能保持整洁的!
错误二:一般情况下,首尾句即是材料的关键句
很多人认为,申论考试中给定的资料虽然比较繁杂,但是不管材料多么冗繁,总有一些标志性的关键句在引导考生,这些关键句在揭示材料主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申论考试的材料虽然看似毫无头绪,但是文章结构还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把握住关键句,就掌握了申论材料的中心。所谓关键句,主要有三种:(1)概括段意的句子:这种句子一般会出现在段首和段尾,对本段内容起一个提纲挈领或者总结概括的作用;(2)概括材料主旨和主要内容的句子:这种句子一般出现在材料结尾,起到总括作用;(3)还有一些起转承作用的句子,一般在段落衔接处。这种句子一般都有比较鲜明的标志词,比如“而且”、“然而”等,平时练习时要注意识别。
从常理来讲,这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一味僵化照办常常会导致很严重的错误,我们看下面这一段材料:
例1:【2005年国考材料第6段】
6、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为原则,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准产品和项目,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销售服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进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2010年,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域内,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做到绝大多数行政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做到大多数贫困乡有卫生院、贫困村有卫生室,基本控制影响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的主要地方病。
[分析]很明显,这一段材料的关键句即是材料的首句,“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如果我们仔细阅读给定材料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句话只能代表该段材料中的部分内容的意思。这一段材料的后半部分的内容其实是在表达另一层意思,比如“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等等,这些材料的内容并非“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这句话所能概括的。
因此,只有在略读时关键句才有用。真正到精读和作答时,要摆脱“关键句”的观念,就不再存在关键句的说法,只存在“得分点”。题目不是为材料服务的,是材料为题目服务,所以我们是要从材料中找到有效的“得分点”,而不是找到“关键句”。
错误三:怕漏掉得分点,阅读过细过慢
有不少考生采取“宁可句句细读、不可一语错过”的阅读策略,结果速度慢、效果差,读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读得很辛苦,却收获很微薄。因此,要针对申论考试阅读时间有限而阅读量很大、内容繁杂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快速阅读训练,可以选择大量类似读物、主要是大篇幅的报刊文章来进行有意识的快速阅读。在这样的阅读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时时提醒和强迫自己,彻底改变逐字逐句、悄然念读的阅读习惯,而用跳跃式、抓重点的方式来迅速推进和完成阅读,由此逐渐养成阅读理解某种读物的新习惯。
在阅读材料逐渐加快的同时,可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跨行或成段地快速阅读,并迅速获得主要信息,由此确保对任何能够拿到手的书面材料都能有意识的快速浏览,并能够同步做到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住有效信息。 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快速浏览的同时,能够尽量迅速而系统地联系初步所得信息,然后进行信息整理和组合,由此获得材料所含信息的初步整体化认识,进而在此基础上再对材料进行审度和感受,以期体会和发现更多的潜在信息和相关信息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是要体察出其中具有导向性、主题性、价值性的重要信息及其相关关系,而这些关系其实就是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因为我对于作答最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地强化训练,体会和感悟自己的阅读节奏,并使之成为阅读理解的定势和习惯。
错误四:顺序阅读
顺序阅读是大部分考生的阅读习惯,即从材料的第一段一口气读到最后一段。这一阅读习惯不能应用到对申论给定材料的阅读。因为我们知道,申论给定的材料彼此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甚至有的材料本身是存在逻辑关系的,但是命题人有意将其打乱,测试考生是否能够从这杂乱的材料中发现其中的逻辑联系,找到“得分点”,从而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记得通过略读把意思相近或者存在明显的逻辑联系的材料进行归类,然后把同类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审读。
错误五:脱离题目
申论给定材料的注意事项中一般有这么一句话:“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阅读的参考时间是40分钟,于是很多考生又错误把阅读时间和作答时间明确地分开,阅读就是阅读,作答就是作答。事实上,对于申论材料的阅读,一定要带着问题进行,要有“问题意识”,这样才能保证边读边作答,从而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提高作答的准确度。
更多内容请登录陕西京佳网站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