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

 我来答
你的微笑01
2020-06-28 · TA获得超过145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6.7万
展开全部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祀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五月五日驱邪说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泛的端午节起源的观点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据传,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唐代文秀《端午》诗曰: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可见端午节吊屈原最得人心!
端午节要挂“艾虎”
五月端五的上午,要在房门上,特别是有新生儿的房门上挂“艾虎”。
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

王沂公《端午帖子》诗:
‘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
《风俗通》云:
“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
大概是艾虎挂在房门上,既能作为节日点缀,又能辟邪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0f2a747

2020-06-24 · TA获得超过123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545
采纳率:79%
帮助的人:177万
展开全部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20-06-24 · TA获得超过416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万
采纳率:40%
帮助的人:1214万
展开全部
端午节的起源是无从考证的,但是,人们从古书或者是口口相传中,大概分为那么几类起源。

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 《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第二种说法是纪念孝女曹娥,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 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 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三日后抱出父尸。

第三种说法是迎涛神,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 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第四种说法是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第五种说法是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 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 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好男儿志存千里
高粉答主

2020-06-28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9万
采纳率:81%
帮助的人:2414万
展开全部
端午节,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百姓悲痛不已,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祭祀屈原;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大官被越国收买,谗言陷害伍子胥,致使夫差赐死伍子胥,并把其尸体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也有人说端午节是为纪念孝女曹娥而设,相传曹娥父亲打渔时溺水多日不见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娥便于五月五日投江救父,并于五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就此被传为神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阡陌上花开
2020-06-25 · TA获得超过1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4万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1442万
展开全部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的夏至习俗,夏商周时期在临近夏天的时候有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至节”,在此日要进行各种驱虫、洒扫、祛暑等传统的习俗,来迎接夏天的到来。到了西周时期,吴国和越国地区又融入了以“龙”为代表的图腾祭祀活动,龙舟竞渡以及粽子。粽子是我们常叫的俗称,它的正式名称叫做粽籺,是龙舟竞渡的时候投食江里的蛟龙的。西汉时期,对于端午节又赋予了多重意义。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在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到了晋代之后,这一天有了固定的称谓——“端午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