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前两句主要咏什么后两句则写什么?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前两句主要咏早春江边傍晚的景物,后两句则在继续写景的同时加以联想,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
诗的前两句主要是写景。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句诗不但显示出竹林的稀疏,也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
2022-03-17
展开全部
立春,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示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春天是一个如诗如歌的季节,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大地上散发着生机,世间万物都带着慵懒的睡意从冬日里出走,睁开迷蒙的双眼,揉揉眼睛,开始扬起悦耳的歌声,春天里的歌一首比一首美妙,一首比一首动听,一首比一首精湛。
这般美丽的时节,诗人又怎会错过呢,他们总是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风景,精选十首写在春天的古诗,看不同的诗人如何用不同的文字共同抒写春意盎然的美景。
1、《春日》
朱熹 〔宋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此诗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2、《绝句》杜甫 〔唐代〕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春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3、《游园不值》
叶绍翁 〔宋代〕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很多好处。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突出了重点。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比如“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小扣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动人遐思。
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4、《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5、《城东早春》
杨巨源 〔唐代〕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此诗抒写作者对早春的热爱之情。全诗构思巧妙,虽只有第二句实写春色,而描写春色又只以柳芽一处而概括早春全景。后半段虽写仲春观花的惯常盛况,实际却更加反衬早春的独特与诗人的慧眼。
此诗纳清极、秾极之景于一篇,格调极轻快。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唐代〕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中,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接下来的第三、四句是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这首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诗人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7、《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借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诗人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令人佩服。
8、《立春偶成》
张栻 〔宋代〕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这是一首节令诗。作者描写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表现出对欣欣向荣之景的渴望。首句写立春时刻冰雪消融,次句以拟人手法写树木感觉到春天的气息,诗的三、四句,诗人借立春来阐发自己的人生哲理,启迪人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注意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融情人景,十分形象。末句描绘了春水春风的生动景象,使全诗增色不少,读来如沐春风,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首诗语句活泼,富有动感,形象地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所见所感,语言朴质清新,以景句结尾,意味无穷。诗人捕捉大地回春景象,眼光敏锐,诗语生动,表达的是一种欣喜的心情。
9、《咏柳》
贺知章 〔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三四句一问一答,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10、新雷
张维屏 〔清代〕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这首诗是写于公元1824年(道光四年)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作者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既满怀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新雷》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这首诗写诗人呼唤春天,是自然界的春天,也是社会的春天。当时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末期,黑暗落后,诗人希望改变这种现状,社会发展也必然要改变它。诗入借新雷的描写,渴望和坚信社会变革的到来。诗的构思巧妙,情调激昂向上,语句清新,寓意深刻。读着它,仿佛感受到诗人激动的脉搏,不由产生奋发的力量。
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示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春天是一个如诗如歌的季节,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大地上散发着生机,世间万物都带着慵懒的睡意从冬日里出走,睁开迷蒙的双眼,揉揉眼睛,开始扬起悦耳的歌声,春天里的歌一首比一首美妙,一首比一首动听,一首比一首精湛。
这般美丽的时节,诗人又怎会错过呢,他们总是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风景,精选十首写在春天的古诗,看不同的诗人如何用不同的文字共同抒写春意盎然的美景。
1、《春日》
朱熹 〔宋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此诗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2、《绝句》杜甫 〔唐代〕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春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3、《游园不值》
叶绍翁 〔宋代〕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很多好处。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突出了重点。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比如“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小扣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动人遐思。
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4、《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5、《城东早春》
杨巨源 〔唐代〕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此诗抒写作者对早春的热爱之情。全诗构思巧妙,虽只有第二句实写春色,而描写春色又只以柳芽一处而概括早春全景。后半段虽写仲春观花的惯常盛况,实际却更加反衬早春的独特与诗人的慧眼。
此诗纳清极、秾极之景于一篇,格调极轻快。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唐代〕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中,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接下来的第三、四句是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这首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诗人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7、《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借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诗人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令人佩服。
8、《立春偶成》
张栻 〔宋代〕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这是一首节令诗。作者描写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表现出对欣欣向荣之景的渴望。首句写立春时刻冰雪消融,次句以拟人手法写树木感觉到春天的气息,诗的三、四句,诗人借立春来阐发自己的人生哲理,启迪人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注意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融情人景,十分形象。末句描绘了春水春风的生动景象,使全诗增色不少,读来如沐春风,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首诗语句活泼,富有动感,形象地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所见所感,语言朴质清新,以景句结尾,意味无穷。诗人捕捉大地回春景象,眼光敏锐,诗语生动,表达的是一种欣喜的心情。
9、《咏柳》
贺知章 〔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三四句一问一答,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10、新雷
张维屏 〔清代〕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这首诗是写于公元1824年(道光四年)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作者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既满怀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新雷》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这首诗写诗人呼唤春天,是自然界的春天,也是社会的春天。当时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末期,黑暗落后,诗人希望改变这种现状,社会发展也必然要改变它。诗入借新雷的描写,渴望和坚信社会变革的到来。诗的构思巧妙,情调激昂向上,语句清新,寓意深刻。读着它,仿佛感受到诗人激动的脉搏,不由产生奋发的力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句诗不但显示出竹林的稀疏,也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