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打父母的应该怎么办
展开全部
孩子叛逆打父母该怎么教育
1、保持冷静,不要与孩子对骂,甚至大打出手,因为我猜你们小的时候没有打过他,或者说很少很少打他。这时,你们打他的时候已经过了,也就是说你们错过了用“打”来教育孩子的机会。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孩子小的时候,适当的“打”也是很必要的,如果他犯的错误很重,就要大。目前,当再孩子骂你们时,不要与他对骂,等他冷静了,在心平气和的跟他讲道理。
2、自己教育或请亲人教育孩子要明确:父母很辛苦,父母是爱你的,父母也需要别人的爱与关怀、理解。要多次的教育。
3、要求孩子做事时,要多征求意见。如果孩子不愿做,要询问他怎样做才好,如果按他说的做,成功了,他会高兴,他会觉得父母很看重他。如果失败了更好,他会觉得可能父母说的是对的。这里要注意,你明知道孩子说的是错误是,但为了救你的孩子,还是就着他吧。如果他既不说出他的意见,又不按你的要求去做,这就是孩子已经很危险的。他连一点照顾父母的情绪都没有,不要说尊重了。如此三翻的这样,一个字“打”。注意要“如此三翻”
总之,为了从根本上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须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充分的关心、爱护、尊重他。父母要有自己的原则,你们的原则不能变,特别是不能因为他而改变。教育这样的孩子时必须做到“礼让三先”,必须充分的利用大家必须遵守的原则。好了写了这些,不知道对你有帮助没有。
1、保持冷静,不要与孩子对骂,甚至大打出手,因为我猜你们小的时候没有打过他,或者说很少很少打他。这时,你们打他的时候已经过了,也就是说你们错过了用“打”来教育孩子的机会。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孩子小的时候,适当的“打”也是很必要的,如果他犯的错误很重,就要大。目前,当再孩子骂你们时,不要与他对骂,等他冷静了,在心平气和的跟他讲道理。
2、自己教育或请亲人教育孩子要明确:父母很辛苦,父母是爱你的,父母也需要别人的爱与关怀、理解。要多次的教育。
3、要求孩子做事时,要多征求意见。如果孩子不愿做,要询问他怎样做才好,如果按他说的做,成功了,他会高兴,他会觉得父母很看重他。如果失败了更好,他会觉得可能父母说的是对的。这里要注意,你明知道孩子说的是错误是,但为了救你的孩子,还是就着他吧。如果他既不说出他的意见,又不按你的要求去做,这就是孩子已经很危险的。他连一点照顾父母的情绪都没有,不要说尊重了。如此三翻的这样,一个字“打”。注意要“如此三翻”
总之,为了从根本上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须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充分的关心、爱护、尊重他。父母要有自己的原则,你们的原则不能变,特别是不能因为他而改变。教育这样的孩子时必须做到“礼让三先”,必须充分的利用大家必须遵守的原则。好了写了这些,不知道对你有帮助没有。
展开全部
安抚脾气暴躁孩子,父母常踩的雷区
安抚脾气暴躁的孩子方法有很多,但经常都会在后台听到有妈妈留言问,“为什么我的方法总是有时奏效,有时不奏效”?
比如像有个3岁孩子的妈妈跟我说:
孩子每天早上起来有起床气。表现出来是生气、焦躁、哭。会跟我明确说我不开心,我生气了,我要妈妈关注别的小朋友,妈妈你走吧,你去上班吧,我要你去上班。
我会跟她共情,描述她的情绪。但是这个方法用多了她有时候很抗拒,你无法按模式进行。她不要你哄。
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了。该如何化解她的不开心和小脾气呢?如果一味的这样发脾气,我是不是偶尔也应该让她知道随便发脾气是不对的,应该适当控制?
还有这位妈妈面对孩子炸了似的暴怒,感到手足无措:
我家是个4岁男宝。每次情绪一起来就像个小火龙,感觉要炸了似的。还想要打我,咬牙切齿地那种生气。
我告诉他:生气可以,但是打人不可以。如果你需要发泄,我可以让你去小房间扔枕头,或者靠枕。
然后拥抱他,希望能安抚他。但是有时候不管用,他会很抗拒我。即使我们亲子关系融洽,他很信赖我,也很爱我。但是当他发起脾气来,就有一种要对我动武的架势。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我该怎么办?
类似的妈妈提问还有很多。
接触过很多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案例,加之自己疏导两个孩子情绪,调节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我有一个特别大的感触便是:
孩子的情绪效能感的发展,需要经历被捕捉、被示范和被强化三个阶段,最终经过反复的练习,孩子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情绪效能表现力。
所以很多时候大家感觉方法时奏效、时不奏效,是三个环节上用了一些“无效”的方法。
下面我分别讲讲每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
捕捉阶段:你是否有借助识别语言,去捕捉情绪信号?
我们都知道,要帮助孩子安定下情绪,需要对情绪进行命名,比如像前面两个案例里的妈妈都做到了。我们经常这样说:
“你很生气。”
“我知道你很难过。”
“没事的,伤心的时候当然可以哭起来。”
这个方法,理论上可以提高孩子的情绪感知力。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况,往往是孩子调节和改善情绪状况的第一步。
但每次当我追问细节的时候,却发现我们经常忽略了对孩子实际状况的关注,只是“机械式”地运用了情绪命名的技巧,让这个方法流于形式。
都是我生的,性格咋差这么多?| 9个维度秒懂孩子的“天性”
介绍过一个词语叫“情绪本质”,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也同样如此。正因为每个孩子的情绪本质是不一样的,所以才更需要我们结合孩子的实际状况,来阐述孩子的情绪状态。
你想想看,当你很伤心的时候,当你听到一个人说:
“我知道你很伤心。”
但另外一个人说:
“我看到你眼圈都红了,我真难过,我知道你很伤心。”
哪个更让你觉得真挚呢?
很显然,是后者,因为你能感觉到实在的连接。
很多妈妈知道如何说“你很生气”“我知道你目前很难过”,也会采用拥抱或者直接对话的方式,但是却忽视了“泛泛而谈”的表达关心的方式,很容易陷入“套路”的困境,孩子听着听着,就腻了,也当然觉得无效了。
真正有用的方法,是采用转化语言的方式,比如把孩子的情绪状态和身体动作进行关联:
“我看到你很生气,你眉头皱得厉害,身体紧绷,你很用力地打我。
这背后,是我们对孩子微表情的观察和捕捉。
要知道,我们孩子的情绪总是会伴随一些身体上的反应,比如皱眉头,双脚晃动,趴在桌面上一声不吭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情绪信息。
比如说,12个月的宝宝在陌生阿姨到家做客时,表现出了紧张和焦虑,她的双脚晃动,身体明显侧向妈妈的那边。
还有26个月的孩子在游戏开始之前,也有表现出不安的表情,在和妈妈进行了情绪游戏——“我的避风港”之后,得到了明显的缓和。
通过关注孩子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势,我们可以揣摩身体语言背后传递的情绪。皱眉可能是生气,双脚晃动说明紧张或者焦虑等。
把你的观察和注意告诉孩子,孩子会更真实地感觉到你的重视。而这个过程,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自己的“情绪-身体”的觉知力。
很多时候,什么是关注?关注并不是整天说着“我注意到你了”,而是能让对方感受到你时刻都在留意着他的细节和变化,他的一眸一笑,一个细微的改变,原来都能够真切地入你心。
当通过语言传递这份情感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便语言的描述再简单,那份关系中的情感,都能够透过简单的语言传递给对方,这便是我们亲子关系很重要的感情基础。
安抚脾气暴躁的孩子方法有很多,但经常都会在后台听到有妈妈留言问,“为什么我的方法总是有时奏效,有时不奏效”?
比如像有个3岁孩子的妈妈跟我说:
孩子每天早上起来有起床气。表现出来是生气、焦躁、哭。会跟我明确说我不开心,我生气了,我要妈妈关注别的小朋友,妈妈你走吧,你去上班吧,我要你去上班。
我会跟她共情,描述她的情绪。但是这个方法用多了她有时候很抗拒,你无法按模式进行。她不要你哄。
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了。该如何化解她的不开心和小脾气呢?如果一味的这样发脾气,我是不是偶尔也应该让她知道随便发脾气是不对的,应该适当控制?
还有这位妈妈面对孩子炸了似的暴怒,感到手足无措:
我家是个4岁男宝。每次情绪一起来就像个小火龙,感觉要炸了似的。还想要打我,咬牙切齿地那种生气。
我告诉他:生气可以,但是打人不可以。如果你需要发泄,我可以让你去小房间扔枕头,或者靠枕。
然后拥抱他,希望能安抚他。但是有时候不管用,他会很抗拒我。即使我们亲子关系融洽,他很信赖我,也很爱我。但是当他发起脾气来,就有一种要对我动武的架势。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我该怎么办?
类似的妈妈提问还有很多。
接触过很多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案例,加之自己疏导两个孩子情绪,调节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我有一个特别大的感触便是:
孩子的情绪效能感的发展,需要经历被捕捉、被示范和被强化三个阶段,最终经过反复的练习,孩子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情绪效能表现力。
所以很多时候大家感觉方法时奏效、时不奏效,是三个环节上用了一些“无效”的方法。
下面我分别讲讲每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
捕捉阶段:你是否有借助识别语言,去捕捉情绪信号?
我们都知道,要帮助孩子安定下情绪,需要对情绪进行命名,比如像前面两个案例里的妈妈都做到了。我们经常这样说:
“你很生气。”
“我知道你很难过。”
“没事的,伤心的时候当然可以哭起来。”
这个方法,理论上可以提高孩子的情绪感知力。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况,往往是孩子调节和改善情绪状况的第一步。
但每次当我追问细节的时候,却发现我们经常忽略了对孩子实际状况的关注,只是“机械式”地运用了情绪命名的技巧,让这个方法流于形式。
都是我生的,性格咋差这么多?| 9个维度秒懂孩子的“天性”
介绍过一个词语叫“情绪本质”,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也同样如此。正因为每个孩子的情绪本质是不一样的,所以才更需要我们结合孩子的实际状况,来阐述孩子的情绪状态。
你想想看,当你很伤心的时候,当你听到一个人说:
“我知道你很伤心。”
但另外一个人说:
“我看到你眼圈都红了,我真难过,我知道你很伤心。”
哪个更让你觉得真挚呢?
很显然,是后者,因为你能感觉到实在的连接。
很多妈妈知道如何说“你很生气”“我知道你目前很难过”,也会采用拥抱或者直接对话的方式,但是却忽视了“泛泛而谈”的表达关心的方式,很容易陷入“套路”的困境,孩子听着听着,就腻了,也当然觉得无效了。
真正有用的方法,是采用转化语言的方式,比如把孩子的情绪状态和身体动作进行关联:
“我看到你很生气,你眉头皱得厉害,身体紧绷,你很用力地打我。
这背后,是我们对孩子微表情的观察和捕捉。
要知道,我们孩子的情绪总是会伴随一些身体上的反应,比如皱眉头,双脚晃动,趴在桌面上一声不吭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情绪信息。
比如说,12个月的宝宝在陌生阿姨到家做客时,表现出了紧张和焦虑,她的双脚晃动,身体明显侧向妈妈的那边。
还有26个月的孩子在游戏开始之前,也有表现出不安的表情,在和妈妈进行了情绪游戏——“我的避风港”之后,得到了明显的缓和。
通过关注孩子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势,我们可以揣摩身体语言背后传递的情绪。皱眉可能是生气,双脚晃动说明紧张或者焦虑等。
把你的观察和注意告诉孩子,孩子会更真实地感觉到你的重视。而这个过程,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自己的“情绪-身体”的觉知力。
很多时候,什么是关注?关注并不是整天说着“我注意到你了”,而是能让对方感受到你时刻都在留意着他的细节和变化,他的一眸一笑,一个细微的改变,原来都能够真切地入你心。
当通过语言传递这份情感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便语言的描述再简单,那份关系中的情感,都能够透过简单的语言传递给对方,这便是我们亲子关系很重要的感情基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孩子在幼儿时期打家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我们常常认为是一件高兴的事,即便扇一耳光,也觉得快乐。孩子到了7岁、8岁、9岁还与爸爸妈妈对着干甚至大打出手的时候,或许家长才发现孩子有了问题。至于孩子打大人,怎么看待?第一,出手打人,你仍然问他“为什么”,如能当即判断就给他点明是什么原因,交给他一种正确的方式。或许,他笑着打你是表达一种爱,对父母、爷爷奶奶肌肤的接触或抚摸;或是一种内心愤怒的表达。总之他的行为一定表达着他的一种意愿。因此,对具体打人要分析,孩子的一切行为是发现问题或者发掘他的思维优势、培养行为习惯的过程。如果他是积极向上的动作,给他鼓励和肯定,以孩子般的语言告诉他;是混怒或扭曲的行为,要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而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给他作出表演性的示范,让他知道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打其他小朋友,一方面表现出他的胆大,另一方面可能表现出更多的复杂心理。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唯我独尊,出去看到众多小孩抢爱的时候,他出现一种竞争心理。因此,他表现出不是合作、一起玩,而是去显示自己的另一种内心的能量。孩子的每个动作要具体分析其动机、行为表现与结果,及其外界因素对他的刺激和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打其他小朋友,一方面表现出他的胆大,另一方面可能表现出更多的复杂心理。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唯我独尊,出去看到众多小孩抢爱的时候,他出现一种竞争心理。因此,他表现出不是合作、一起玩,而是去显示自己的另一种内心的能量。孩子的每个动作要具体分析其动机、行为表现与结果,及其外界因素对他的刺激和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想必很多家长都看过《变形记》吧,抛开节目的成分不说,里面的每个“问题儿童”都带有一定的暴力倾向是事实。我们在呼吁不要打孩子形成家庭暴力的同时,孩子对父母暴力相向的问题有摆在了众人面前。
还手的成功让孩子一发不可收拾
“我是在爸爸妈妈拳脚下长大的。小时候淘气,妈妈竟然在大街上打我,当时的情景我到现在都记得。她从不考虑我的自尊,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打我。我上小学6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她打我,我顺手挡了一下,她的表情挺吃惊,还后退了。”
15岁的男孩小明说:“从那以后我发现有能力反抗了,他们再来打我我就打他们。我让他们给我买什么他们就得给我买,不买我就打他们。妈妈再对我唠叨,我就让她‘闭嘴’,她果然挺害怕地闭了嘴。”
蔡女士15岁的儿子沉迷于上网打游戏,学习兴趣不高。他平时寄宿在学校,周六周日一回家,就发脾气要钱,然后让妈妈滚出去。最近一个周末,他回来要钱,妈妈没答应,他竟抡着拖把追着打妈妈。现在蔡女士只能睡在亲戚家,不敢回家。
孩子打父母新的家庭暴力,引起媒体关注
这种新型家庭暴力仅是一些个案报道,但是在它的背后潜藏的社会问题是: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事事以孩子为“中心”,从小对孩子放松管教,可能造成孩子任性,对家长出言不逊、语言顶撞,甚至大打出手,“升级”为极端的暴力事件。孩子由任性而发展到打骂父母,应该说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娇惯造成的恶果。
孩子胆敢在家庭内施暴,如果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缘故,一般来说,根源在于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放纵溺爱或“棍棒教育”。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和“问题家庭”。“问题孩子”的产生,是从父母的管教方式发展而来的。
放纵溺爱和棍棒教育都会早就暴力孩子
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人们急功近利,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选择“智力优先”的原则,只要学习成绩是“一百分”,就能“遮百丑”。在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往往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无论是合理的要求,或是不合理的要求,并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处处宽容,甚至孩子随意打骂父母,父母也认为是孩子一时任性。
有时候我们常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稍有不满就伸手打父母,父母却从来舍不得动孩子一根指头。孩子和家长玩游戏时,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想方设法送到他们的身边……渐渐地孩子从小在家中养成了 “唯我独尊”的习惯,变得自私欲膨胀,丝毫不懂得感恩;再加上现在网络游戏、宣扬暴力的图书、影视等的不良影响,还没有学会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往往会选择以暴力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父母不要向使用武力的孩子屈服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当孩子试图用打人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者发泄内心的焦虑、愤怒时,父母必须尽快制止其暴力行为。你可以用平和但坚决的态度告诉他:虽然我们能理解你现在的愤怒,但是,我们不能接受你企图以动武解决问题的方式。
记住:你的话语要尽可能简洁,语气虽然不瘟不火,但是态度要坚决,让孩子有冷静的空间,平复此刻激动的情绪。倘若孩子变本加厉,继续使用武力,你可以抓住孩子的双手,重复告诉他:“只要你能安静下来,我便会放手。”父母必须坚决拒绝向使用武力的孩子屈服,否则,孩子使用武力的情况只会变本加厉。
建议孩子发泄不满的其他方法
打枕头、在无人的房间里大声喊叫,在户外跑步,或进行其他体育运动,或找人倾诉等等。写情绪日记也是一个不错的做法,让孩子把自己内心的活动、喜怒哀乐写出来,自己与自己进行心灵的交流,可以缓解压力,平和心态。
我们也要提醒家长,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仿效对象。父母要自我反省,自己日常是否也容易以武力来发泄情绪或表达不满?孩子其实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实际上也反映了家长的问题,因此家长也应处处检点自己的行为,不要为孩子提供消极的示范作用。
对于孩子,家长是一个指导者、可靠的朋友和坚强的后盾,而不是指挥官、不是奴仆、也不是救星。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还手的成功让孩子一发不可收拾
“我是在爸爸妈妈拳脚下长大的。小时候淘气,妈妈竟然在大街上打我,当时的情景我到现在都记得。她从不考虑我的自尊,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打我。我上小学6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她打我,我顺手挡了一下,她的表情挺吃惊,还后退了。”
15岁的男孩小明说:“从那以后我发现有能力反抗了,他们再来打我我就打他们。我让他们给我买什么他们就得给我买,不买我就打他们。妈妈再对我唠叨,我就让她‘闭嘴’,她果然挺害怕地闭了嘴。”
蔡女士15岁的儿子沉迷于上网打游戏,学习兴趣不高。他平时寄宿在学校,周六周日一回家,就发脾气要钱,然后让妈妈滚出去。最近一个周末,他回来要钱,妈妈没答应,他竟抡着拖把追着打妈妈。现在蔡女士只能睡在亲戚家,不敢回家。
孩子打父母新的家庭暴力,引起媒体关注
这种新型家庭暴力仅是一些个案报道,但是在它的背后潜藏的社会问题是: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事事以孩子为“中心”,从小对孩子放松管教,可能造成孩子任性,对家长出言不逊、语言顶撞,甚至大打出手,“升级”为极端的暴力事件。孩子由任性而发展到打骂父母,应该说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娇惯造成的恶果。
孩子胆敢在家庭内施暴,如果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缘故,一般来说,根源在于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放纵溺爱或“棍棒教育”。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和“问题家庭”。“问题孩子”的产生,是从父母的管教方式发展而来的。
放纵溺爱和棍棒教育都会早就暴力孩子
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人们急功近利,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选择“智力优先”的原则,只要学习成绩是“一百分”,就能“遮百丑”。在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往往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无论是合理的要求,或是不合理的要求,并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处处宽容,甚至孩子随意打骂父母,父母也认为是孩子一时任性。
有时候我们常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稍有不满就伸手打父母,父母却从来舍不得动孩子一根指头。孩子和家长玩游戏时,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想方设法送到他们的身边……渐渐地孩子从小在家中养成了 “唯我独尊”的习惯,变得自私欲膨胀,丝毫不懂得感恩;再加上现在网络游戏、宣扬暴力的图书、影视等的不良影响,还没有学会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往往会选择以暴力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父母不要向使用武力的孩子屈服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当孩子试图用打人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者发泄内心的焦虑、愤怒时,父母必须尽快制止其暴力行为。你可以用平和但坚决的态度告诉他:虽然我们能理解你现在的愤怒,但是,我们不能接受你企图以动武解决问题的方式。
记住:你的话语要尽可能简洁,语气虽然不瘟不火,但是态度要坚决,让孩子有冷静的空间,平复此刻激动的情绪。倘若孩子变本加厉,继续使用武力,你可以抓住孩子的双手,重复告诉他:“只要你能安静下来,我便会放手。”父母必须坚决拒绝向使用武力的孩子屈服,否则,孩子使用武力的情况只会变本加厉。
建议孩子发泄不满的其他方法
打枕头、在无人的房间里大声喊叫,在户外跑步,或进行其他体育运动,或找人倾诉等等。写情绪日记也是一个不错的做法,让孩子把自己内心的活动、喜怒哀乐写出来,自己与自己进行心灵的交流,可以缓解压力,平和心态。
我们也要提醒家长,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仿效对象。父母要自我反省,自己日常是否也容易以武力来发泄情绪或表达不满?孩子其实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实际上也反映了家长的问题,因此家长也应处处检点自己的行为,不要为孩子提供消极的示范作用。
对于孩子,家长是一个指导者、可靠的朋友和坚强的后盾,而不是指挥官、不是奴仆、也不是救星。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现在很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不会使用正确的方法,有些人甚至会动手来打孩子,这样在孩子的心里就会留下很大的阴影,同样的道理,有些家庭是对孩子过分的宠爱,那么孩子打家长怎么办?
1、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家长要保持自己情绪的冷静,千万不能和孩子对着骂,这样只会让事情发展的更加严重,要通过合理的方法来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且告诉孩子大人事最错误的一种做法,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也要起到好的作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发火,更不能打骂其他的家人和孩子。
2、所有的家人在对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要保持个统一的态度,不能一方在管教,而有些家人却在宠爱,这样对于教育来说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在自己生活之余,可以多带孩子外出进行玩耍,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进行亲子间的互动,这样能够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遇到问题也就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了。
3、在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犯错的现象,无论是多小的惩罚一定也是要实施的,比如说作业完成的不好,家长就可以选择通过不让看电视或者其他的方法,来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教育,但是不能没有缘由的就对孩子打骂。
1、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家长要保持自己情绪的冷静,千万不能和孩子对着骂,这样只会让事情发展的更加严重,要通过合理的方法来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且告诉孩子大人事最错误的一种做法,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也要起到好的作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发火,更不能打骂其他的家人和孩子。
2、所有的家人在对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要保持个统一的态度,不能一方在管教,而有些家人却在宠爱,这样对于教育来说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在自己生活之余,可以多带孩子外出进行玩耍,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进行亲子间的互动,这样能够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遇到问题也就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了。
3、在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犯错的现象,无论是多小的惩罚一定也是要实施的,比如说作业完成的不好,家长就可以选择通过不让看电视或者其他的方法,来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教育,但是不能没有缘由的就对孩子打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