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保险
我买过保险,也退过保。工作关系,接触过保险后期理赔的流程,也有很多朋友在保险公司。
但是我不喜欢买保险,买的不多,是有理由的。
首先要明确,保险不是理财产品,它的功能在于保障,不在于增殖。鉴于我有足够的意志力去强制储蓄,量入为出,也有足够的渠道投资理财,所以保险的这方面功能对我没有吸引力。所有分红型的,养老型的,人寿类的,包括助学型的,统统就不想了。我曾经和一个保险员花了2个晚上,仔细算过人寿型的,结论是要不我活不过40岁,要不我活过80岁,才不亏。算完了我都不好意思了,请保险员喝的咖啡。
第二类,财产型的,比如车险、房屋险之类,根据当年情况而定,加减由人。一年期灵活。
那么就说说保障型的,大致两类:意外和重疾
短期意外险,比如上个飞机旅个游,买个二三十块的,我还会买点。小概率事件,买个心理安慰,过后就忘了。真出事了,赔点也不错,也解决不了大问题。
至于很多人倾心的重疾险(包括医疗、住院、大病、残疾、死亡之类),我不买。因为我感觉对我家而言,这玩意纯粹就是给保险公司送钱的:
首先,我家老人,离休干部,全额报销,上不封顶,家底丰厚,儿女好几个,完全不需操心。如果你家老人岁数比较大,并不划算。有血压高偏头疼乳腺增生都得加钱,你瞒报到时候不理赔。
其次,孩子,有“一小”,有人可能觉得不够,需要补充。孩子本身得大病几率不高,是其一,其二,真得了大病了,比如白血病之类,还有爹妈,不断的挣钱往里填是王道,指望保险理赔一次然后停止合同,杯水车薪。何况保险N多免责条款,起付线、不报销的药物和治疗等等。还有理赔过程的缓慢和需要材料的繁复,比卖了房子筹钱还慢。
再次,家里大人。顶梁柱,我家俩人都有医保,按照最高限交的。真得了大病,问题不在于看病没钱,在于不能挣钱了,真这样,靠保险是不会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所以,补充不补充,意思不大。我如果得了癌症躺在医院了,估计医药费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不能挣钱了,房贷比较危险......
以我在医院的经验看,得了病,真正烧钱的,并不是在医院的基本医疗部分,大家的医保,还有“一老一小“,能够覆盖80%的基本医疗,如果你得的是自费药才能救命的病,那保险也最多是个救急。持续看,没有后劲。“因病返贫”的原因不是病,是本来挣钱的能力就不足。或者说,挣钱的手段太单一——仅仅依靠劳动力。
所以,综上而言,好好挣钱比买保险重要,如果有余钱,买个安慰未尝不可,但是在中国,它不是理财计划中的主流,保障方面功能也非常有限。
经常有文章讲什么4321原则,双十原则,我认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必奉为金科玉律。国情不一样,也不能照搬。比如说,4321原则讲几份是日常用的钱,几份是保命钱等等,那要看你家资产配比是啥样,现金流啥样,家庭结构啥样。还有,很多的东西,兼具多样属性,比如房子,可以看成投资产品,也可以看成保障产品,还能大致当成储蓄产品。没法清晰的划分。
总而言之,自己能够掌握的,能管理的,能控制的,就尽量不交给别人去做。起码心明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