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颈瘟出现影响产量,水稻穗颈瘟产生原因是什么?
高温高湿、品种选择或肥水管理不当都会造成导致水稻穗温流行的主要因素有气温、风力、病原体等。因为高温高湿,水稻病菌多,氮肥偏施。影响水稻穗颈瘟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是品种抗病性、抽穗期天气条件、肥水管理因素等。高湿度,敏感品种。田间的病原体和气候的影响。高温高湿可以激活大米中的大量病菌。抽穗、开花和灌浆期下雨时更容易发生穗颈瘟。主要因素是抗病品种弱、高温高湿、氮肥用量大、种植密度高等。水稻穗颈瘟的产生有多种因素,品种易发病;天气造成叶瘟,未完全治愈;没有防破头等。
病原体需要在合适的温度下发育,病原体孢子的形成、萌发和入侵需要合适的湿度。当气温为20~30℃,田间湿度在90%以上,水稻植株表面水膜保持6~10h时,易发生稻瘟病。平均气温24~28℃,有一天一夜以上的饱和湿度,也容易引起稻瘟病。水稻作为喜温作物,抽穗后遭遇20℃以下低温,可降低植株抗病性,易引起穗颈瘟流行。水稻生长初期,一直处于干旱期,一直持续到8月份,无法成功种植水稻。所以大部分地区都是挖水源保护水稻幼苗,种植完成。6-8月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期,需要分谷子、拔节、孕穗期等,还要浇大量的水。一些田地是通过抽水灌溉的,但水仍然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和抗病性降低,从而由于田地潮湿而导致叶枯病。
早年清江鹤还在种地的时候,就在田外清理焚烧,然后铺成有机肥,有病的稻草捆起来晒干后喂牛。现在喂的牛少了,铁牛代替了牛。野外是不允许野外的,所以被感染的秸秆还在田间腐烂,成为新的传染源。在生产实践中长期局部施用氮肥会使幼苗过度生长。这种幼苗易受稻瘟病的影响。还有那种一直格格不入的田地,长期积水很深,只有灌溉的田没有排干,长期淹苗心。幼苗光合作用面积小,养生吸收能力减弱,也易受稻瘟病影响。
同一品种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侵染能力也不相同,苗期(四叶期)、全分蘖期和抽穗期是敏感期。温度、降雨量、湿度和光照对稻瘟病菌的繁殖和水稻植株的抗病性有很大影响。气温20-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在24-28℃范围内,湿度越高,病情越重。抽穗期突然遭遇低温,水稻抽穗期延长,发病几率增加,穗颈瘟严重。在长江以南,如果水稻播种太晚,很容易遇到雾天、阴天或雨天,平均温度在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