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处于叛逆期,总是顶嘴,应该怎么去沟通?
已经九点半了,该去睡觉了宝贝!"到了休息时间,女儿仍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她嘟着小嘴说:"反正明天不上学,再看一会。"对于她的生活作息,我一向严格对待。便关掉电视,训斥她立刻去睡觉,并讲了各种熬夜的危害。
女儿却顶嘴说:"凭什么你休息的时候可以熬夜!我现在不困!我就要看电视!"小小年纪竟敢和父母顶嘴,我揪着她的耳朵严厉批评,难道孩子进入了叛逆期?
我们都希望自己指令被别人无条件执行,这也是权力的核心。自己的指令被无条件服从的感觉,好似封建统治的皇帝一般。对于孩子的管教,家长也会下达各种命令。起初他们会言听计从,但随着年龄的日渐增长,你会发现自家宝贝喜欢和父母顶嘴。
无论让他们做何种事情,都能听到各种"歪理"的反驳。家长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便会对其训斥打骂。但结果却是变本加厉的顶嘴,于是乎,孩子便被打上"叛逆"的标签。
为何孩子喜欢和父母顶嘴呢?并非是处于叛逆初期,而是这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自我意识的"苏醒"。
随着年级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日渐"苏醒",对"我"的概念也日渐清晰。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到自我的"利益"如果感觉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就会拒绝父母的指令。比如我让女儿去睡觉,她会觉得没有尽兴,便用顶嘴的方式进行抗议。
由于他们的价值观尚不健全,对于父母的指令也无法做出客观评价。即便是合理的管教,也不愿意执行。只有符合自己的喜好,他们才会"接受指令"。
第二个原因:希望表达自己的观点。
当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不断清晰,对父母的指令也会有自己看法。如果父母的管教和自己有意见分歧,他们便会将心中的想法表达而出。但父母对于孩子的表达,大都持一票否决态度,认为是无理取闹。
尤其是家长下达命令和后,附上一句"必须执行",更是会让孩子产生抗拒。失去了正常表达的"渠道",他们只能用顶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个原因: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理解。
被人误解的感觉,就像是衣服沾上了洗不掉的污渍。无论作何解释,对方都会表示质疑。孩子的表达也是如此,当他们的想法被父母误解之后,只能用顶嘴的方式宣泄情绪。比如孩子回家后先玩手机,再完成作业,只因为和同学约定一起玩游戏。
但家长却认为他们过于贪玩,便让他们立刻写作业。自己的计划被打破,父母不愿意听自己解释。双重烦恼的"挤压"下,孩子会用顶嘴的方式表达心中的不满。
家长要如何引导喜欢顶嘴的孩子呢?不妨试试这三个方法。
首先,做他们的听众。
诗人莫里斯曾说: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最好的方法是学会听人家说话。
每个人都希望情感的倾诉能够被人聆听,小孩子也不例外。既然他们对各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不如做一名安静的听众。当孩子对父母的指令不满时,家长可以心平气和问:"你有什么看法呢?说出来听听。"
有了表达的权利,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会使其平复情绪。之后再详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既避免了顶嘴行为,也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经常和孩子沟通。
有时候自家宝贝顶嘴,主要原因便是双方缺乏理解。父母不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管教的命令很容易使其产生负面情绪。亲子相处时,家长可以主动提出聊天请求,坐下来耐心沟通。能够和父母像朋友一样轻松交流,孩子也会无所不谈。
通过交谈,家长可以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以及心中的真实想法。今后对其下达指令时,也会用恰当好处的语气和方式,避免顶嘴行为。
最后,用询问的语气交流。
年龄日渐增长的孩子,都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尊重。很多家长为了树立父母威严,都会以命令的口吻下达指令。这样会使他们产生叛逆和抗拒,用顶嘴表达对命令的排斥。我们不妨用询问的语气交流,给孩子选择的空间。
比如让孩子去睡觉,家长可以说:"宝贝,已经很晚了,先去睡觉,明天再玩好不好?"在"时间很晚"和"明天玩耍"之间思考,他们自然会选择后者。
寄语:每个孩子都是向往自由独立的个体,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父母的回应。家长要赋予其表达和选择的权利,给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将顶嘴引导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也会逐渐增强。你家宝贝喜欢顶嘴吗?你会如何教导呢?
2021-01-27 · 百度认证:河南柯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家长应该正确接纳孩子的叛逆, 家长肯定孩子,这是孩子长大的一个必经阶段。认识到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在成长,孩子顶嘴是叛逆表现的一种行为,这时候孩子叛逆他的自我意识会越来越强,她已经不认为自己是小孩子了,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把他当成是一个大人来交流,很多家庭的事情也应该让孩子知道。分析一下孩子叛逆期的类型:
暴躁型这种孩子其实简单,发泄总比闷着好,脾气也是来快去也快,必须找到孩子产生情绪不好的原因,帮他解决掉,更要冷静的处理。如果孩子是叛逆期表现是沉默型的,那么家长就应该和孩子聊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只要找到他感兴趣的话题,按他的方式去聊。
孩子叛逆期家长一定要尝试去接纳孩子,相信孩子的叛逆时间,叛逆只是成长的过程中,要耐心尝试和孩子做朋友,去尝试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