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打鸣,为什么总是在凌晨一两点的时候呢?
其实,公鸡不只是在早晨打鸣,因为公鸡做出鸣叫的行为本身是对于情绪的表达。
当公鸡发现食物的时候会通过鸣叫呼唤自己的妻儿前来分享,如果发现了更喜欢吃的食物,发出的鸣叫声也更加洪亮,这便是对于情绪的表达。
那么,公鸡为什么要在早晨时分打鸣呢?真的是为了给主人报时吗?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讲到两个关键词:松果体、褪黑素。
— 松果体 & 褪黑素 —
鸡和人一样,在大脑中都有一个叫做“松果体”的腺体,人类的松果体位于间脑脑前丘和丘脑之间。松果体细胞内含有丰富的5一羟色胺,它在特殊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褪黑素,这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 。
研究发现,褪黑素的分泌与光照有直接关系。
褪黑素的分泌效果与光线强弱成反比,当周遭环境光线变强的时候,先由眼球接收光感元素,再将信号传递到大脑内的松果体,松果体产生的褪黑素分泌量迅速减少;当光线变弱的时候,褪黑素分泌量迅速增加。所以褪黑素在夜间的分泌量高于白天。
褪黑素有“体内安眠药”的美称,对人的睡眠质量有重要影响。褪黑素一般是晚8点左右开始分泌,随后含量逐渐上升,晚11点迅速升高,凌晨2~3点逐渐下降,早8点下降到最低点。这是一个完整的生物钟周期。在褪黑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内入睡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正因为褪黑素受到光线强弱的影响,所以晚上睡觉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关灯关窗帘,只要眼球一见光,褪黑素的分泌量就会迅速减少。
根据褪黑素的分泌周期,如果夜间经常开灯或者保持频繁的夜生活,褪黑素的分泌被抑制,会影响到人体免疫功能,所以很多夜班工作者会出现免疫功能下降的情况,从而更易患癌。
我们也可从另一个角度解释褪黑素分泌和情绪之间的关联。当褪黑素分泌减少时,人会觉得更加爽朗兴奋,而当褪黑素分泌增多时,人会觉得局促胆怯。这便是为什么人在阳光明媚的环境中心情会更好,而在黑暗的环境中更易感觉局促不安的原因。
言归正传,公鸡和大多数鸟类一样属于夜盲类动物(大多数鸟类眼睛里缺少感应弱光的细胞物质,所以在夜里的视力严重下降,少数鸟类如猫头鹰的眼睛里反而缺少感应强光的细胞物质,所以猫头鹰在白天反而视力极差,而到了夜晚视力要比人类强大数倍)。
因此,公鸡在夜晚看不清东西,眼睛又接收不到光线,脑中的褪黑素分泌量迅速上升,公鸡的兴奋度直线下降,开始减少动静;而一到早晨,公鸡的眼球接收到光线,褪黑素分泌量减少,公鸡一下子兴奋起来。
打个比喻,这就好比你从傍晚4、5点就开始戴上墨镜,熬过一个夜晚,直到第二天一早摘下墨镜迎接曙光,便是如此的兴奋之情。我们前面说到,公鸡的鸣叫是对自身情绪的表达,公鸡一兴奋便打鸣不止。
总而言之,公鸡的鸣叫行为是一种情绪表达,而情绪来源又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决定公鸡是否鸣叫的因素不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