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用火柴、打火机可以迅速点火,古人要快速点火靠什么工具呢?
在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人用一个镰刀式的工具点烟,这种点火工具叫做火镰。它是一种比较久远的取火器物,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东汉以后逐渐流行,因其外形酷似镰刀而得名。
火镰点火要借助另外三个物件:火石、火绒、火媒。火石一般由坚硬的石头充当,火绒是柔软、蓬松、易燃的植物纤维,火媒一般使用纸筒、干草、麻秆等。
如果要点明火,首先要用火镰打击火石溅出火星,然后通过火星来引燃火绒,再把缓慢燃烧的火绒放到火媒上,还要有技巧地吹气使火媒燃烧,才能得到明火。其取火原理来自原始的燧石取火,使用起来非常麻烦。但我们也不要小看了古人的这一点火工具,实际上,在近代甚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八十年代,火镰还在一些边远地区流行使用。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还流行着另外一种点火工具——火折子。实际上,它是一种方便携带的储存火种的工具,它用一种耐燃的材料做成,这种材料可以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继续以阴火的方式燃烧,需要点火时只要一吹就能使明火出现,就像我们吹着灰烬中的余火一样。当然,这种点火方式,受材料燃烧时间的限制,点火也不是很方便,因此,火折子一般仅作为短时备用工具。
到了汉代,炼丹家用炼丹的主要材料硫磺制作出来发烛!点火非常快捷,即将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火刀火石敲击溅出的火星,使之点燃。从它的组成成分硫磺及木棒的引入来看,这和现代火柴已经很接近了,可以看作是原始的火柴。由于它用更易着火的沾上硫黄的木棒取代了火绒、火媒,点火程序也更简洁,一出现就受到了古人的欢迎。这种“火柴”被沿用了很久。
总结:《资治通鉴》中记载,南北朝时,“齐后妃贫苦,至以卖烛为业。”更有史料记载,到了南宋时期,在杭州的大小街道上,有小贩到处兜售火柴了。
这些都说明这种原始火柴在古代越来越流行。这个时期的火柴取火原理大多一致,只不过南北朝时期是用硫磺沾在小木棒上,而到了南宋时期,人们制作火柴时,是把松木削成如纸张薄的小片,用硫磺涂满它的一端。这些小改动,让点火更加快捷,使用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