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禁令是解决公共场所吸烟「负外部性」的最好方式吗?为什么?
政策禁令不是解决公共场所吸烟负外部性的最好方式,因为应该是控烟不是戒烟或者禁烟。
控烟的目的其实不是保护吸烟者,而是保护非烟民,拒绝二手烟。
也就是你愿意吸可以去吸,没有人争夺你的权益,但是在室内公共场所以及办公场所吸烟就会影响到其他人,烟草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外的污染,相信如果只是尼古丁贴片没人管你的。
而设立吸烟区,也必须是室外的,因为根据世卫的研究,室内环境的吸烟区是不能保证和环境隔离的。
公共场所的产权是OK的,但是你既然作为公共场所,你迎接的就是所有客人,必然是有烟民和非烟民的,所以应该受到管制,控烟对公共医疗的支出也有显著降低,所以政府才愿意去管。
负外部性,也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使之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费用,但后者又无法获得相应补偿的现象。
或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对街头的种种不文明现象,根据各个区域的不同情况、成因及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细化管理,确实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治理思路。
另一方面也要靠广大市民自觉,靠市民自己严格控制行为的"负外部性"。
所谓"外部性",即指行为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称之为"正外部性",反之则为"负外部性"。
比如,不加约束地遛狗,在草地上留下狗屎等,就是"负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