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父母太过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是为什么呢
如今父母非常看重子女成绩,不管是报班,还是请家教,都是为了让孩子在考试中拿高分,将来可以进入一所高级学府。那么父母为何对成绩如此在意呢?
第一,成绩跟教育资源挂钩
在如今这个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高考决定了很多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的命运,“一考定终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目前正此起彼伏上演着的无数命运。想想成绩好,在高考中就能考入一个比较好的学校,进入这种学校你接收到的教育资源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跟你讲课的都是教授博士,也有清北出来的顶级科研强人,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方法能够让你以非常快的速度成长。
同时这些学校的教学配套设施也会更加完善,比如每年享受国家发放的建设和科研经费也是非常多的,实验室设备齐全,技术根基扎实。同时像体育场,艺术馆等等一应俱全,学生在这种环境里学习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动手实践,都能获得很多资源和机会。这样学到的东西就非常多了,锻炼机会也更多。
想象一下,从这些高级学府出来,你就已经被贴上“精英人才”标签。不仅享受众人艳羡的眼光,在求职,婚恋市场都自带光环,拥有着被人难以企及的竞争力。这等于都是“成绩好”在未来所创造的隐性优势。
第二,成绩和人脉挂钩
准确来讲应该是,成绩和学校挂钩,学校和人脉挂钩,所以综合起来就是成绩等同于跟人脉挂钩。这点其实是显而易见的。想象一下清北出来人,他的同学将来肯定不是企业家就是上市公司高管级别的这种人才,自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为职业发展铺路。如果你高中都没毕业,那么你的同学大概率就是跟你一样是普通打工人,他们往往干的是苦力活,可能工资还没你拿的多。指望这些人基本没可能。
好成绩让你在将来积累高级人脉的机会时机会更大,而人脉是跨越阶层的垫脚石,能让人直接飞黄腾达,改变命运。这也是无数父母现在过度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原因,这就是时代大势。
在错误的地方再怎么“做功”都不会达到满意的效果
最后的结果可能伤害了关系,也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更甚者厌恶学习,找不到自我
学习原本是学习主体——学生自己的事
很多家长出发点是想帮助孩子
却错把关注点放错了地方
让孩子认为为父母学习,替他们挣面子,满足他们的虚荣心理,最后造成两败俱伤
正常来说
家长需要适时的引导孩子
因为学习是个个性化过程
每个人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
最好的方法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把学习当作一个个需要闯关升级的游戏或者可以理解为一个个需要待解决的项目
以可见的结果为导向
分析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虽说智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学习成绩
但是大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跟智商不挂钩
反而是因为和家长、或者和老师、再或者和同学关系不佳,影响了情绪,进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学习动力不足
再有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缺乏适合的方法
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再有焦虑也是一面镜子
反射出家长从前的习得性无助
家长也会惯性得把这种无助压到孩子身上
其实减轻焦虑感的方法也很简单
承认个体差异
承认和看清自身不足
努力弥补自身
并且把信心也传递给孩子和身边人
学习是一项长期需要耗费体力的活动
家长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营养配餐,如何让孩子保持好心情上来
把我们能做的事情做好
毕竟自信心也是从失败中发现经验并走进正确的道路中一点点积累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