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起因究竟是什么?
展开全部
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曾疾风暴雨般地席卷江南半壁河山,给腐朽的清王朝以沉重打击。但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却被人忽略。
起义不怪清政府
我们常常简单地认为,太平天国起义是因为清政府的横征暴敛、残酷压迫。其实不然,清王朝从康熙时代开始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轻徭薄赋政策,新增加的人口不用交税,新开垦的土地也不交地租,农民负担可以说是历代最轻的。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其实是因为广西客家人与土著居民的矛盾。
金田起义发生于广西客家山区,参加拜上帝教的基本群众大都是客家人,是太平天国起义的领导核心,洪秀全以下六位起义诸王中有五人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可以说是客家人缔造的政权。
所谓客家人,如其字面意思,即从外地来的人。他们原本是生活在中原的汉族居民。西晋末年、唐末五代和两宋时期,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大地战乱不断,许多人不得不踏上南迁之路,颠沛流离,抵达粤赣闽交界的山区,在那里开山造田,落地生根。相对当地原住民,他们被称为客家,最终演化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族群。
与经过了多次民族大融合的中原居民相比,客家人可能是血统最为纯粹的汉族后裔,保留了不少唐宋时期汉人的传统风俗,客家话的发音也多与晚唐五代时期的古汉语接近,朗诵古诗词的时候往往更具韵味。
因为长期流离迁徙,客家人必须抱团才能有效地抵御豺狼虎豹、海盗山寇,以及怀有敌意的土著居民的侵犯,保全财产和性命,因而形成了强烈的宗族意识,团结共济,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历经饥饿、疾病、死亡等苦难,客家人磨炼了坚忍不拔的意志,也养咸了好勇斗狠、冒险犯难的性格。
明末清初,大量客家人由广东迁至广西,因为争夺土地与当地的土著居民彼此敌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引发严重械斗、杀伤人命,参与人数之多、波及之广,世所罕见,因而造成极大的破坏和动荡。在这种充满血腥味的土客械斗中,客家人往往处于下风,因为毕竟根基尚浅,在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上远逊于土著人。宫府通常也偏袒土著一方。
1843年,屡次科举落榜的洪秀全把偶然得来的几本基督教小册子和自己的病中幻梦结合起来,创立拜上帝教。在械斗中处境窘迫、渴望土地和安宁的客家人很容易就对拜上帝教鼓吹的“地上天国”、“小天堂”产生向往。拜上帝教借助客家人的宗族关系网络,迅速传播开来。随着实力的增强,拜上帝教渐渐由一个单纯的宗教团体转变为酝酿起义的秘密政治组织。1851年,洪秀全等人在金田发动了起义,并且凭借客家人的骁勇善战和不屈不挠掀起了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
妇女解放原本就是客家习俗
太平天国推行的许多政策被后世历史学家誉为巨大的进步,但这些政策其实不过是源于客家人的风俗和愿望。
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同一年,洪秀全颁行了《天朝田亩制度》,其中规定“分田不论男妇”,不许买卖婚姻,不许妇女缠足,废除买卖婚姻和包办婚姻,寡妇可以再嫁。太平天国妇女还可以参军参政。太平天国女官人数众多,丞相、军师、监军不乏其人。太平天国女军往往直接参加一线对敌作战,攻城掠地,冲锋陷阵,与敌人面对面进行厮杀。这常被视为妇女解放的证据。
然而这也并不是因为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尊重妇女。客家民风原本如此。因为山区贫瘠,难以谋生,客家男子多外出营生,客家妇女在家举凡上山砍柴,下地耕种均一肩承担,是主要劳动力,分田时男女平等理所应当。客家妇女不缠足也很正常,否则怎么干活呢?而参军、参政也正体现了客家妇女吃苦耐劳、精明能干的优良品质。长期独立生活所形成的独立人格,使客家妇女在婚姻问题上也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常常通过山歌对答来寻找伴侣。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显然烙下客家民风的深深痕迹。
太平天国怪现象的背后
另外,太平天国还有表现出一些令支持它的学者们非常尴尬的怪现象。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颁布的诏令文告、政策法令很多采用通俗歌谣的形式,读罢令人感觉非常荒唐,不像一个严肃的政府所为。比如洪秀全的圣谕中居然有这样的鄙俗词句:“打鼓求得雨,高山好开田……食烟食得饱,放屁好肥田。”这其实是源于客家人唱山歌的风俗。客家人素有对歌风气,无论劳作还是歇息,都习惯于随口大呼大口昌,以山歌互述悲欢哀喜。许多太平天国歌谣与客家山歌的口吻、句式、押韵方式如出一辙。
拜上帝教貌似基督教,其实却形同装神弄鬼。在拜上帝教创立初期,因为冯云山被捕,洪秀全出逃,会众群龙无首。杨秀清突然跌倒在地,不省人事。一会儿,他口鼻出水,嘴里喃喃自语,突然站立起来,厉声对众人说:“众小子们听着!我乃天父是也!今日第一次下凡,降托杨秀清来传圣旨。”他命会众们同心协力,共度难关,一阵乱抖,又重新跌倒在地,大叫一声:“我回天去了!”随后杨秀清从地上爬起,仿佛刚刚睡醒似地说:“我刚才好像做了个梦,魂灵好像被神牵走了,发生什么事了吗?”这次天父下凡让拜上帝教渡过了危机。后来杨秀清装神弄鬼成了习惯,动不动就来这么一手,弄得洪秀全也不得不跪在地上叩头,接受天父的杖责。
基督教根本没有上帝借凡人之口说话,发布指示的说法,更没有神仙下凡帮人造反的事。杨秀清的表演其实直接脱胎于客家地区流行由巫师为人请神、问鬼的“降僮”法术。在两广客家山乡至今仍然流传这种法术:凡治病、求财、求子、升官、结婚等等,都可以请人降僮。正因为如此,以客家人为主的太平天国群众们对杨秀清的装神弄鬼才深信不疑,连洪秀全也不得不承认天父的真实存在,天父下凡的闹剧给互相残杀的“天京事变”埋下了祸根。
封王无数也是太平天国的一大特色,洪秀全在前后14年中封了2700多个王。一旦被封王,就要修建王府、要有大量的奴仆差人,造成了太平天国晚期的攀比、腐败、挥霍之风。洪秀全为什么要做这种可笑的事情?这是客家人的宗族观念——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使然。这种封王有着明显的亲疏之别,洪秀全的亲侄、族兄、族侄实际十几人,包括几个乳臭未干的小孩都封为王。而沙场大将罗大纲则因为天地会出身最终不过升至丞相中最低的冬官丞相。因为这种宗族亲疏的观念,太平天国很难获得客家以外地区的民众持久和稳定的支持。
太平天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但在其发展初期,却是一次客家人的反抗斗争,是客家人向北方的武装攻击。他们的美好梦想和独特风俗为太平天国运动增添了绚丽迷离的色彩,可是客观上却制造了一场悲剧。
起义不怪清政府
我们常常简单地认为,太平天国起义是因为清政府的横征暴敛、残酷压迫。其实不然,清王朝从康熙时代开始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轻徭薄赋政策,新增加的人口不用交税,新开垦的土地也不交地租,农民负担可以说是历代最轻的。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其实是因为广西客家人与土著居民的矛盾。
金田起义发生于广西客家山区,参加拜上帝教的基本群众大都是客家人,是太平天国起义的领导核心,洪秀全以下六位起义诸王中有五人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可以说是客家人缔造的政权。
所谓客家人,如其字面意思,即从外地来的人。他们原本是生活在中原的汉族居民。西晋末年、唐末五代和两宋时期,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大地战乱不断,许多人不得不踏上南迁之路,颠沛流离,抵达粤赣闽交界的山区,在那里开山造田,落地生根。相对当地原住民,他们被称为客家,最终演化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族群。
与经过了多次民族大融合的中原居民相比,客家人可能是血统最为纯粹的汉族后裔,保留了不少唐宋时期汉人的传统风俗,客家话的发音也多与晚唐五代时期的古汉语接近,朗诵古诗词的时候往往更具韵味。
因为长期流离迁徙,客家人必须抱团才能有效地抵御豺狼虎豹、海盗山寇,以及怀有敌意的土著居民的侵犯,保全财产和性命,因而形成了强烈的宗族意识,团结共济,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历经饥饿、疾病、死亡等苦难,客家人磨炼了坚忍不拔的意志,也养咸了好勇斗狠、冒险犯难的性格。
明末清初,大量客家人由广东迁至广西,因为争夺土地与当地的土著居民彼此敌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引发严重械斗、杀伤人命,参与人数之多、波及之广,世所罕见,因而造成极大的破坏和动荡。在这种充满血腥味的土客械斗中,客家人往往处于下风,因为毕竟根基尚浅,在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上远逊于土著人。宫府通常也偏袒土著一方。
1843年,屡次科举落榜的洪秀全把偶然得来的几本基督教小册子和自己的病中幻梦结合起来,创立拜上帝教。在械斗中处境窘迫、渴望土地和安宁的客家人很容易就对拜上帝教鼓吹的“地上天国”、“小天堂”产生向往。拜上帝教借助客家人的宗族关系网络,迅速传播开来。随着实力的增强,拜上帝教渐渐由一个单纯的宗教团体转变为酝酿起义的秘密政治组织。1851年,洪秀全等人在金田发动了起义,并且凭借客家人的骁勇善战和不屈不挠掀起了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
妇女解放原本就是客家习俗
太平天国推行的许多政策被后世历史学家誉为巨大的进步,但这些政策其实不过是源于客家人的风俗和愿望。
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同一年,洪秀全颁行了《天朝田亩制度》,其中规定“分田不论男妇”,不许买卖婚姻,不许妇女缠足,废除买卖婚姻和包办婚姻,寡妇可以再嫁。太平天国妇女还可以参军参政。太平天国女官人数众多,丞相、军师、监军不乏其人。太平天国女军往往直接参加一线对敌作战,攻城掠地,冲锋陷阵,与敌人面对面进行厮杀。这常被视为妇女解放的证据。
然而这也并不是因为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尊重妇女。客家民风原本如此。因为山区贫瘠,难以谋生,客家男子多外出营生,客家妇女在家举凡上山砍柴,下地耕种均一肩承担,是主要劳动力,分田时男女平等理所应当。客家妇女不缠足也很正常,否则怎么干活呢?而参军、参政也正体现了客家妇女吃苦耐劳、精明能干的优良品质。长期独立生活所形成的独立人格,使客家妇女在婚姻问题上也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常常通过山歌对答来寻找伴侣。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显然烙下客家民风的深深痕迹。
太平天国怪现象的背后
另外,太平天国还有表现出一些令支持它的学者们非常尴尬的怪现象。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颁布的诏令文告、政策法令很多采用通俗歌谣的形式,读罢令人感觉非常荒唐,不像一个严肃的政府所为。比如洪秀全的圣谕中居然有这样的鄙俗词句:“打鼓求得雨,高山好开田……食烟食得饱,放屁好肥田。”这其实是源于客家人唱山歌的风俗。客家人素有对歌风气,无论劳作还是歇息,都习惯于随口大呼大口昌,以山歌互述悲欢哀喜。许多太平天国歌谣与客家山歌的口吻、句式、押韵方式如出一辙。
拜上帝教貌似基督教,其实却形同装神弄鬼。在拜上帝教创立初期,因为冯云山被捕,洪秀全出逃,会众群龙无首。杨秀清突然跌倒在地,不省人事。一会儿,他口鼻出水,嘴里喃喃自语,突然站立起来,厉声对众人说:“众小子们听着!我乃天父是也!今日第一次下凡,降托杨秀清来传圣旨。”他命会众们同心协力,共度难关,一阵乱抖,又重新跌倒在地,大叫一声:“我回天去了!”随后杨秀清从地上爬起,仿佛刚刚睡醒似地说:“我刚才好像做了个梦,魂灵好像被神牵走了,发生什么事了吗?”这次天父下凡让拜上帝教渡过了危机。后来杨秀清装神弄鬼成了习惯,动不动就来这么一手,弄得洪秀全也不得不跪在地上叩头,接受天父的杖责。
基督教根本没有上帝借凡人之口说话,发布指示的说法,更没有神仙下凡帮人造反的事。杨秀清的表演其实直接脱胎于客家地区流行由巫师为人请神、问鬼的“降僮”法术。在两广客家山乡至今仍然流传这种法术:凡治病、求财、求子、升官、结婚等等,都可以请人降僮。正因为如此,以客家人为主的太平天国群众们对杨秀清的装神弄鬼才深信不疑,连洪秀全也不得不承认天父的真实存在,天父下凡的闹剧给互相残杀的“天京事变”埋下了祸根。
封王无数也是太平天国的一大特色,洪秀全在前后14年中封了2700多个王。一旦被封王,就要修建王府、要有大量的奴仆差人,造成了太平天国晚期的攀比、腐败、挥霍之风。洪秀全为什么要做这种可笑的事情?这是客家人的宗族观念——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使然。这种封王有着明显的亲疏之别,洪秀全的亲侄、族兄、族侄实际十几人,包括几个乳臭未干的小孩都封为王。而沙场大将罗大纲则因为天地会出身最终不过升至丞相中最低的冬官丞相。因为这种宗族亲疏的观念,太平天国很难获得客家以外地区的民众持久和稳定的支持。
太平天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但在其发展初期,却是一次客家人的反抗斗争,是客家人向北方的武装攻击。他们的美好梦想和独特风俗为太平天国运动增添了绚丽迷离的色彩,可是客观上却制造了一场悲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