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日为题目的散文是什么?
1、春节
每年过年,我们家都会回农村过年,而在农村,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这是习俗,也是习惯。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
走在乡间小道上,我敢保证,只要有人家,就会有春联。吃完饭,在村里到处走走,看看春联,品味品味,绝对也是一种享受。如今的农村,乡亲们的文化品位水平确实提高了不少,甚至还有自家撰写的颇有个性的春联,市场上买回来的也都十分新颖,
几十户人家没有一户的春联是重复的。有几首至今难以忘怀,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大地流金万事通,冬去春来万象新。横批,欢度春节。
这些春联洋溢着清新、典雅、古朴、率真的韵味。春联似画,春联似诗,分明显示着家乡人的气质和文化底蕴。
春联是对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祝福,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除夕夜,家人们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少不了的是祝福,团年饭,大家坐在一块儿,举杯欢庆,少不了的也是这份祝福。大家一起在家门前贴上春联,这也是对家人的一种祝福;春联离不开祝福,祝福离不开春节,春联与春节本就是一对。
春节贴春联,过年送祝福,团团圆圆,幸幸福福,一副小小的春联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这就是我的年味,我的年味尽在春联中,银蛇劲舞狂欢日,金榜题名会有时。横批,学业有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业有成,事事顺心。
2、中秋节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中秋节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作“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
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
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对家人的思恋会越发浓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