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是一篇认真的影评(深度分析篇)
文/叶秋臣
~欢迎点击订阅~
中场战事,实则是内心的斗争。影片在处理上,完全使用林恩的第一视角来看待整个问题的全部环节,其实是希望观众能够在技术过硬的情况下,将自己代入这个角色,去体会这个故事的真谛。
这一次李安执导,似乎宣传的方向全在“120帧的拍摄技术”、“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或是“奇妙感前所未有无与伦比”,响当当的口号是“李安一出谁争锋,从此3D是路人”。当然,观影的新鲜体验很重要,但是影片最重点的灵魂部分,还是剧情如何。
在追求技术到已臻化境后,在被深刻教育,深深震撼后,将剧情独立出来谈,还是一部经典。毕竟太过专业的东西广大观众并不了解,而剧情本身才是我们每个人能够沟通与讨论的重点部分。叙事看似平淡无奇,但是讲述了比较真实的美国人生活,相互调侃,有些小污,而且在最后的十五分钟将之前的平淡一扫而空,彻底爆发,深刻入骨。
电影在剪辑上会让初次观看者感到杂乱不堪,过快的语速,不熟悉的剧情,人物的来回穿插,以及混乱的字幕嵌入都令理解本片变得困难重重。叶秋臣的理解是,这部电影本身是大概四大区块的故事,每一段都被剪切成许多小段,经过逻辑的整合之后,令整个电影剪接之杂乱也体现着主人公本身心境的变化之杂乱,相辅相成。这部片子的精髓在于,不论前期做了多少准备工作,看了多少剧透影评,最后自己亲身的观影体验都会与众不同。
每个人的人生都分为几个区块,林恩也是一样。
家庭部分代表着亲情,同行者交心代表着友情,异性相交代表着爱情,责任部分则由工作来体现。
其实,本质上还有另一个附加区域,那就是信仰代表的灵魂部分。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这件“奢侈品”,因为没有信仰依旧能够活着,这种比之前几者难以具象化的部分很难被彻底解读出来。
故此,信仰才是最难。
为了升华到这个层次,本片层层铺垫,逐渐递进,终得善果。
影片在处理方式上,就是将人类这几重层次的人生重叠交织,短短的110分钟里,通过林恩一个人的蜕变,完成从无到有,从有再到无的过程,是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描写与刻画。
在家庭的亲情部分,重点突出的是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饰演的林恩姐姐凯瑟琳,因为自己车祸悲惨的不幸令自己的弟弟离开家庭,远赴他乡,随时感受着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所以,她一直希望自己的弟弟能不再去往那个可怕的地方,不再忍受战火纷飞的煎熬。她的存在和设定,是为了抛出引子——林恩一开始加入军队的原因。
同时,最后林恩做出选择的时候,也是收尾的重点。
在同行者交心的友情部分,重点突出的是范·迪塞尔饰演的蘑菇(林恩的战友),正是因为林恩拯救他的过程被拍下来疯狂传播,以至于归国后被企图拍成大电影搬上荧幕,而后被无耻的恣意消费,才令林恩看清这个大SHOW本身的丑陋不堪——他们被当成玩物一样给这个世界看所谓的英雄是什么模样。看着他们呆若木鸡一般的站在绚丽的舞台上,是那样反差的讽刺和无奈。
曾经的林恩,在对抗敌人拯救战友的时候,也许并没有想到这一切会成为一个美国人认为的“传奇”,他只是这般想于是那般做了,做了是什么后果,为什么杀掉那个敌人,以及杀掉那个敌人之后看到战友的阵亡,全然失去呼吸,这些都是他始料未及的。
曾经林恩认为的这段回忆是痛苦的,但旁观者却只想看到一个美国精神,这个时候故事本身已经不再是“林恩的故事”,而是一个“美国的故事”。人们需要的不是哪个人做了什么事,而是一个美国人做了什么能让他们干下这碗鸡汤,然后擦擦嘴说味道真不错。然而对于战争本身的残酷,身在场外的人永远没办法体会,他们在闲谈中体现出的不尊重,甚至是谩骂声几乎令整队军人气愤到极点。如果不是旁人拉着,恐怕那个观众的脖子轻松就会被拧断。
而你的人生,我始终没办法全然看透。在烟火飞起的瞬间,耳旁是彼时彼刻的子弹轰响,于是觉悟只在一秒之间,就完成了灵魂和生命的进化。友情这个部分其实承包了剧情最大的转折——为什么林恩的想法有所改变。
在异性相交的爱情部分,重点突出的是麦肯兹·利饰演的拉拉队成员菲森。在眼神的电光火石之间,两人坠入了爱情的迷网。但她的勇敢,她的正直,她站出来在舞台上为林恩一行军人所讲的那番话,让林恩深切的体会到自己不仅仅只是被消费的对象,而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这个姑娘的存在,在反衬其他那些旁观者的漠然,而林恩与她四目相交便能够灵魂相织,必然是两人在内心有着彼此契合的部分。他选择回去,她没有硬性阻拦。他的选择,也是她的选择。于是这段爱情成了连接点,这才是它设置的原始初衷——为什么林恩要坚持走回战场。
在工作的责任感部分,整队军人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全然称职的存在。但是我们没办法对一个合格的军人做出一种标杆式的标尺,因为军人也是人,如果他们没有个人思想只剩下躯壳,就与机器人并无两样。虽然平时打趣说话有些偏移,但真正到了选择的那一刻,他们依旧还是全部踏上了回到战场的那辆加长悍马。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曾经战场上牺牲的蘑菇,每一个人都在脑中上演了自己的那部《中场战事》,每个人都是换了名字的林恩,都是深深的爱着身旁的伙伴的自己。
于是到了这一层次,就提升了本片最重点的信仰部分,这个仿佛热闹缤纷的花花世界,其实容不下他们简单的灵魂。
人活着不止是美女香槟,他们的责任是远方的战场。
回去吧。停在那个属于你们的地方,干净的生活。其他人并不是没有对,但我们也没有错。这世间每一个取舍,都是舍与得的过程。你看不懂的我们,依然也看不懂你们。
因果业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电影中我们也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暮光女虽有疤痕却依旧美艳,《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大哥虽然镜头不多但正如前文所说,是重要转折的代表人物。李安导演的儿子李淳并未有什么重头戏,参与感其实很弱,但父子相聚日日相对总是好事。
所以如果说完整性的部分,叶秋臣认为这部电影做的已经相当优秀。思想和现实两个维度在一个平面呈现,并且能做到切换自如更是难能可贵。
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有些眩晕,有些镜头从眼前一闪而过是模糊的记忆影像,并不清晰可见。在画面剧烈晃动的时候,还会有不适的感觉。画面的频率动的太快,眼睛反应的速度跟不上。但习惯之后,就会发现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自如,每一个肌肤的毛孔都清晰可见,甚至眼中的红色血丝也是如此。在这种前所未有的感受之下,我们应该可以看出李安导演的野心。电影的格局,未来拍摄的方向,也许都会朝着这个标杆一样的作品飞奔而去,好像曾经追逐《阿凡达》的3D。
说实话,看一遍是全然不够的。不论是否能够看到技术最好的场次,故事本身也值得仔细回味,很多次,很多次。
影评人一生在追求两者,一是好片,二是知音。
好片已有,知音何求?
码字不易,求个订阅。
文/叶秋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