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生日是过阳历还是阴历 生日到底是过阴历还是阳历
01
一般生日都是以阴历为主,因为中国人的传统就是阴历算生日,如果按阴历和阳历各过两次生日也可以。阳历有平闰年的区别,如果按阳历计算生日,那么闰年2月29出生的人只能每四年过一次生日,再加上中国人会用属相,因此以阴历算生日最佳。
02
由于阳历是按照地球公转来计算的,因此分有平年和闰年的区别。虽然阳历划分清楚,但是在某闰年2月29日出生的人,如果按照公历过生日的话,那么这个人只能每四年才能过一次生日,所以过生日最好还是以阴历更为准确。
03
除此之外,很多中国人的属相、生肖等等都是以阴历为主。如果恰好有一年阴历和阳历处于交界状态,而在此出生的人按照阴历和阳历算,则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属相。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生日最好还是以阴历算法为主。
导语:我国现在是使用两种不同的历法,一种是阴历,一种是阳历,两种都是各过各的时间,不会发生冲突。但是人们在过生日的时候就糊涂了,过生日是过阳历还是阴历你知道吗?生日到底是过阴历还是阳历,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过生日是过阳历还是阴历
过阴历生日还是阳历生日,还是得看个人的喜好和环境情况,不管是阳历还是阴历都是计算日期的一种方式,大多数人算周岁都是用阴历来算的,不过也有一些地方情况不同,只要可以和亲人朋友分享自己的喜悦,大家一起庆祝生日,不管过阴历还是阳历,都是非常开心的。
很多老一辈的人都是以阴历来计算日期的,我个人建议是用阴历来过生日,因为阴历是中国特有的计算日期方式,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非常深刻的体验。
历法是什么
历法是为适应人们日常生活、特定社会活动和研究的需要,根据对人类最攸关天象的精确观察,运用其规律科学合理地计量时间、制定时间序列的法则。年、月、日是历法的三大要素。历法中的年、月、日,在理论上应当近似等于天然的时间单位——回归年、朔望月、真太阳日,也称为历日、历月、历年。公元即公历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也称为格里高利历。它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公元”产生于公元6世纪。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在儒略历与格里高利历中,在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主的年份,而在耶稣诞生之前,称为主前。现代学者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称用公元(Common era,缩写为C.E.)与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缩写为 B.C.E.)的说法。中国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但纪年仍采用民国纪年法。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西历和西元作为历法和纪年。
农历
《晋书·历志》中有一段文字,可以很好的概括农历的起源:“炎帝分八节而始农功,轩辕纪三纲而阐书契,乃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创律吕,大挠造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斯六术,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余,述而著之,谓之《调历》。是故历法之作由来尚矣。”农历即夏历,是古代汉族历法之一,与黄帝历、颛顼历、殷历、周历、鲁历合称古六历。农历最早源自何时尚无准确考古学证据,但据传说自轩辕黄帝时期,是夏代创立的历法。原历法规则已轶失,现只从一些古籍上了解一些内容:采用冬至之月为子月作历算一岁开始,历法年则采用以建寅月开始,即寅正(后来叫做夏正),其大致是采用整数366天为一岁,用减差法和正闰余,来调整时差。现在被称为夏历的中国传统历法,是辛亥革命使用西历后,一些人以为中国传统历法行的是夏正,所以就叫夏历。其实现在使用的这部传统历法,其基本规则是沿用汉代制定的汉历(太初历),所以应该叫汉历。目前称为农历、阴历、古历、旧历等。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有阴历的成分;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使用夏历(汉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公历
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公元532年)“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耶稣出生于古罗马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284年的说法,主张以耶稣出生之年作为起算点的纪年方法,这个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将此纪年法在教会中使用。公元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历时继续采用了这种纪年法。
格里历与儒略历大致一样,但格里历特别规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纪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设闰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历仅有97个闰年,比儒略历减少3个闰年。格里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接近平均回归年的365.242199074日,即约每3300年误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点回归年的365.24237日,即约每8000年误差一日;而儒略历的历年为365.25日,约每128年就误差一日。到1582年时,儒略历的春分日(3月21日)与地球公转到春分点的实际时间已相差10天。因此,格里历开始实行时,将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为格里历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删除,但原星期的周期保持不变。公元纪年在八世纪以后才被西欧基督教国家应用。即使教皇也一直是用在位期间为纪年记录文件的。到了十一至十四世纪的时候,公元的概念才普及。而公元成(西元)为世界主流也是欧洲殖民的结果,同时也传播了格里历,成为国际通行的纪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