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原子质量和质量数的关系
展开全部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可能不同,相同元素的不同核素的质量数不同。相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一个数值。近似的相对原子质量也能用质子数+中子数的和来计算。
原子量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来的。他说“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有相同的重量(weight),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因此atomic weight在中文里翻译成了“原子量”。但是当时由于重量和质量(mass)是相同的概念,因此虽然实际中获得的都是原子的相对质量,但仍然称作原子量。
1803年,道尔顿用氢的原子量为1作为相对原子量的基准。
1826年,永斯·贝采利乌斯改为氧原子量的1/100为基准;1860年,J.-S.斯塔建议用氧原子量的 1/16 为基准,沿用了很长时间。
1929年,W.F.吉奥克和H.L.江斯登发现天然氧中存在着O、O、O三种同位素,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不完全均匀,因此用天然氧作为原子量基准就欠妥。后来物理学界改用O的1/16作为原子量基准,化学界还沿用原来的基准,从此原子量出现两种标度,1940年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定以1.000275作为两种标度的换算因子:物理原子量=1.000275×化学原子量。存在两种标度必然经常引起混乱。
原子量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来的。他说“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有相同的重量(weight),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因此atomic weight在中文里翻译成了“原子量”。但是当时由于重量和质量(mass)是相同的概念,因此虽然实际中获得的都是原子的相对质量,但仍然称作原子量。
1803年,道尔顿用氢的原子量为1作为相对原子量的基准。
1826年,永斯·贝采利乌斯改为氧原子量的1/100为基准;1860年,J.-S.斯塔建议用氧原子量的 1/16 为基准,沿用了很长时间。
1929年,W.F.吉奥克和H.L.江斯登发现天然氧中存在着O、O、O三种同位素,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不完全均匀,因此用天然氧作为原子量基准就欠妥。后来物理学界改用O的1/16作为原子量基准,化学界还沿用原来的基准,从此原子量出现两种标度,1940年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定以1.000275作为两种标度的换算因子:物理原子量=1.000275×化学原子量。存在两种标度必然经常引起混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物声科技2024
2024-10-28 广告
2024-10-28 广告
作为北京物声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对于泄漏率的定量估算,我们通常采用专业的检测方法和设备。泄漏率可以通过测量压力变化量、流体质量流量或利用泄漏产生的信号(如超声波、温度变化)来计算。我们依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如质谱仪、声学...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物声科技2024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