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观《建党伟业》

 我来答
乐燕铌3Q
2022-06-25 · TA获得超过566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9.5万
展开全部
铁肩担道义,牺牲铸岁月

我常想:我们所处的新中国比起百年前的中国是多么繁荣、多么富强。但这些繁荣和富强却是无数人努力甚至为之牺牲的结果。看完《建党伟业》之后的直观感受便是:牺牲、流血、再牺牲、再流血,从个人到民族,从物质到精神,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这一残酷的主题。

影片开端便有了牺牲。辛亥革命爆发后,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反帝以达到建立民主共和体制而造成了巨大的牺牲;民国建立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宋教仁等人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政党政治而被其刺杀,便又产生了牺牲。两次复辟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引起了各地军阀力量的反抗,军政府和地方力量的抗争中,又引起了巨大的牺牲。

遇到需要牺牲之际,部分人会下意识退却,有志之士则顶着刀子、冒着风雨砥砺前行,还有绝大多数的人处于麻木当中,不知所措。

敢于牺牲的人如孙中山为了民主共和的贯彻不惜让位给袁世凯,宋教仁为了政党政治的理想而被刺杀,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面而临着军政府巨大压力,他们没有畏惧,也没有退缩,他们已经把自身的命运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紧紧结合起来了。这些人为着理想奔波忙碌。

只想着退却的人或许是为着个人的利益蜷缩在舒适区,也或许是单纯地不想牺牲,至于夹杂在中间的人则是因时而动,难以把控。但是在影片中这三种人没有明显的分界。因为,这三种人皆有共同之处:处于同一个危难存亡的社会,身为同一个危难存亡的民族,具有同样的华夏血脉,所以,当第一种人牺牲的影响足够大、足够有意义的时候,第三种人便向第一种人转化,而第二种人便向第三种人转化,最终成为第一种人。

当一个人牺牲足够大的时候,我想是能够引起社会的巨大震颤的,也是能激起抗争进入新的阶段的。影片中有一幕使我印象尤为深刻,陈独秀立于繁华之地的二楼向下仍抗争的资料,其后便被捕,历经牢狱,引起广泛影响,抗争又爆发了一个新的高潮,其在出狱后收受到了青年学生的尊敬。其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及三种人的转化,但我想还是可以从中品悟出来的。

牺牲是要有目的、有意义的,过去的历史也告诉我们:仅靠盲目的牺牲是无法拯救中国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向工人阶级传播思想,也是存在着牺牲的,但终归牺牲是沉重的事情,影片也就不详细谈及了。国家、民族的牺牲是能够引起个人的牺牲的:设想巴黎和会谈判没有失败,是否会出现后来的五四运动呢?答案在我看来是肯定的,因为国家和民族依旧在牺牲,没有改变这种牺牲的格局,那么身处其中寻找救亡图存道路的人是会不断牺牲的。所幸,经过沉重的牺牲阶段,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最终领导中国走向了独立和发展,这便是牺牲的礼歌。

牺牲从来不是一个值得畅谈的娱乐话题,它背后蕴含的意义是沉重的,是值得人去深深思考的。或许现在,牺牲已经不再和流血联系在一起了,但是这两个字也不应该是我们调侃的对象。网络的日新月异让无数的人有了自由发言的空间,但是很难让人相信,牺牲也成为了部分网友调侃的对象,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淡忘历史是悲哀的。现在的我们已有了些淡忘之意。我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沉默呵,沉默呵,不再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铭记历史,是现在所倡导的,学习党史也是现在所提倡的,正因为注意到了现在的乱象,我们更应该学习历史,从历史中品悟,在现实中运用,提高自我的认识,时时刻刻端正自己的态度,切勿让“牺牲”成为空谈、成为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应该报以最大的敬意,从中学习先辈的精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