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
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
导语: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习者是否能够掌握汉语词汇,进而,影响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直接对译法、直观说明法、比较联系法、语素教学法、语境猜测法五个方面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作一探讨。
近年来,关于词汇教学的研究层次不穷,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目的是让留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掌握、理解汉语的词汇,从而更好地掌握汉语,并且能够流利的用汉语交流。结合从对外汉语教学中获得的一些经验,以及从词汇研究资料中获取的理论知识,接下来对对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做一个粗略的总结。
一、直接对译法
直接对译法,即直接用学生的母语解释词义,大部分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呈现生词。直接对译法的优点是词语解释简单便捷,能对词语的意思进行较为直接的解释。外语的学习经验告诉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我们会习惯性的借助母语来理解或记忆,特别是比较抽象意思的词语,如,“人民”、“间接”、“困难”等,这类词语用直接对译法讲解能够一点就通。
直接对译法的缺点是有些词语与外语没有准确的一对一的对译关系,很难准确翻译,这种不准确的翻译又会产生新的混淆。比如“认识”、“知道”翻译成英语都是“know”的意思,“I know him.”可以翻译成“我认识他”,也可以翻译成“我知道他”,但是,两者的意思却是不一样的。另外,“I know it.”只能翻译成“我知道这件事”,而不能说“我认识这件事”。
直接对译法只是初步的界定词语的意思,如果想要区分它们,还需要进一步从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方面辨析词语。
二、直观说明法
直观说明法,即是用实体事物、图片、肢体语言对词语进行解释说明。实体事物、图片可以用来介绍实际存在的事物,如“苹果”,我们就可以拿出一个苹果或展示一张图片,告诉学生“píng guǒ”这两个音节形成所代表的内容及意义。类似的我们还可以讲解其他水果、日常用品、电器、交通工具等。
肢体语言也称体态语,章志光(1996)先生认为:“人们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动作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进行社会交际的方法和手段称之为体态语。”[3]肢体语言主要用于帮助学生掌握适合动作演示的动词:动作性强的动词,如“站”、“坐”、“来”“去”等;面部表情,如“哭”、“笑”“开心”等。
直观说明法很生动形象,能够让学生将词语的音和义直接的联系起来,便于记忆生词。并且将直观的实物、图片、肢体语言运用到课堂活动阶段,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汉语词汇的积极性,使得词汇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记忆更加深刻。
三、比较联系法
比较联系法,即通过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的对比和联系解释词义。汉语词汇的一大特点是存在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归纳出不同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凸显其共性和区别,使其区别特征更加明显,有助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肥”和“胖”都是形容词,二者都可以作“瘦”的反义词,但有区别。两者都表示“fat”的意思时,“胖”指一个人有很多肉,体型宽广,但是很结实,如“这孩子真胖”;“肥”表示含脂肪多的,①(与“瘦”相对,除“减肥、肥胖”外,一般不用于人)②用于物时,指衣服鞋袜等宽大,如“衣服有点肥,袖子有点肥”。
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鲜明的对照和映衬,从而将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示出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反义词,这样成组的反义词对比记忆可以是记忆更加深刻。汉语中一些简短的单音节反义词,如“大、小”“快、慢”“长、短”等,采用比较联系法,能够简单、轻松地记忆词组,同时记忆能够理解地更加透彻,并且能够快速掌握。
在比较联系法中,用于比较的同义词、近义词或者反义词可以是学过的词语也可以是没学过的。学过的词语可以帮助学生再次构建其语义网,达到巩固的效果;还未曾学过的词语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注意教师扩充词汇时,不应该选取较偏、较难的词语。
四、语素教学法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单音节的语素与单个汉字意思是对应的,汉字的意思即是语素的意思。语素可以构成词,这个词的意思是由它所组成的一个语素或多个语素的意思共同决定的。吕必松先生曾提出:“长期以来,我们基本上把词作为最小的教学单位,一直不太重视语素教学。其实汉语教学中语素教学是一个不该忽视的方面,应考虑把语素作为最小的教学单位。”[4]可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还要重视语素拆分和语素间的组合规律。通过语素教学法讲解生词,不但能够准确地把握词汇的意思,而且还能够增加与该语素相关的新词的数量。例如,讲解“订货”一词,“订”的意思是“预先约定”,“货”的意思是“货物”,通过这种方法讲解,学生们能够很快明白这个词的意思。教师也可以有此扩展“订购、订阅”,或者“发货、收货、验货”等词语的意思。
在使用语素教学法进行词汇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要注意语素的多义性。在现代汉语中,一个语素可能会对应一个意思,也可能对应多个意思,汉语词汇语素教学中,教师就要考虑所讲的语素是否有多个意思。例如,讲解“家庭”这一词语时,“家”的语素义是“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相关的可以扩展为“家眷、家长、家乡、家训、家规”等。但是,由于“家”这个语素还能组合成“画家、书法家、科学家、作家”以及“儒家、道家、法家、诸子百家”等相关的词语,所以在讲解时也应该相关的提及到,“家”还有表示“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学术流派”的意思。
要考虑学生的汉语水平,分阶段进行。语素教学法应该遵循“常用为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则,这是从语素本身及学习者接受汉语的能力出发的。初级阶段的学生,接触到的词汇有限,教师主要是以整词教学为主,这样既方便教学,又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如果每个词语都用语素教学法,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疲劳感,不能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分析词语,这样教学的话,反而不利于汉语词汇的学习。这个阶段语素教学可以作为辅助,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可以引发学生联想或总结某些规律。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使用语素教学法使学生具有相同语素词产生联系,把词汇构建成语素网,便于巩固、记忆生词,在此基础上,遇到新的词语,可以有效地拆分语素产生对应关系理解词义。
正确认识语素教学法和词本位教学法,要视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各有特色,要合理搭配使用这两种方法。在现代汉语里,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本位教学法是把一个词作为整体来讲解,更容易实现交际。由于词语本身规律性不强,学生只是单纯的记忆生词,这样的话学习效率不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语素教学可以弥补词本位教学的缺点,将有关联的语素结合在一起,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另外,语素教学法要适度,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可以拆分成语素分析。例如“忘记”一词,是由“忘”和“记”两个语素构成的,但是它们两个是一组反义词,合在一起又是什么意思呢。所以,教师不能不分适宜的乱用语素教学法,否则会使学生更加迷惑,加重学生学习词汇的负担,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五、语境猜测法
语境猜测法,即是根据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中推测词语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多义词的大量存在是词汇丰富的一种表现[5]。多义词有多个义项(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的语境中,每个具体的语境中只有一个义项适用,别的义项都不适用。所以,当从语境中理解、记忆一个词语时,能够较为准确的理解和运用词语。徐子亮(2000)在对语境与语言结构的实验中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语境对字词的意义有导向、确认和解释的功能;语境对字词识别的速度产生影响,语境中字词辨认的速度更快。第二,在语境可以为词语的识记增加线索,可以促进词语的保持;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呈现可以加强对该词的记忆。第三,在句段中的语境可以修正破读,提供猜测词义的线索,还可以衔接缺省,帮助跳跃障碍词。[6]由此,语境能够使多义词的词义单一化、具体化,采用语境教学法有利于教师对词义的准确把握。
例如,根据上下文,讲解“深”这个词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句子入手。
① 这口井很深。
② 这本书很深。
③ 我们的友谊很深。
④ 夜已经很深了。
⑤ 这种布的颜色很深。
分析“深”所在的不同语境中表示的意思,另外,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扩展不同义项的相关词语。如下表所示,这样讲解词汇,能够让学生明白语境的重要性,在不同的语境中掌握词汇的意思。
多义词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强,教师不应该将词汇局限于静态的单个词汇的学习中,而应该运用语境教学法。给学习者设定到了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词汇,形成动态的、情景化的学习,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灵活运用知识,达到交际的目的。同时,语境教学法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联想记忆生词,从而使词义的记忆保持长久。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并不是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分析词语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分阶段、分情况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上述的五种词汇教学方法彼此间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对于有些生词来说,想用一种方法就能够讲解清楚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老师能够灵活掌握、把握多种讲解方法,并将其综合运用在教学中。词汇教学是汉语学习的关键,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轻而易举的掌握词语,并且能够正确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授的过程中,总结出适合自己并且能够适合学生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