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表达的重要性

 我来答
星座家17
2022-06-19 · TA获得超过688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2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43万
展开全部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的研究表明,人们在沟通中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表达感情,其中体态语做了55%的贡献,语气、语调做了38%的贡献,而讲话的内容只做了7%的贡献。这里的体态语就包括肢体语言(手舞足蹈)和面部表情(眉飞色舞)。

感情的表达=55%体态语+38%语气、语调+7%讲话内容

这组数字说明了体态语在感情表达中的重要性。因为体态语对感情表达的贡献最大,占了55%的比重,超过一半,因此练好体态语,就抓住了感情训练的龙头,就能演好讲话生动形象的“重头戏”。

体态语可以带动感情的表达,加上体态语,声音自然就抑扬顿挫,讲话马上就富有感情。也就是说,抓住了体态语的训练,就能使讲话的语气、语调富于变化,55%加38%等于93%,因此一练“双人舞”,讲话缺乏感情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为什么体态语如此重要呢?这要从台下观众的视觉需求说起。

准确地讲,在台下听我们讲话的人应该叫观众,而不是听众。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

一是台下的人既听又看。我们都知道,看电视的叫观众,听广播的叫听众。因为电视节目既要用眼睛看,又要用耳朵听,所以叫观众;而广播只用耳朵听,所以叫听众。

在台下听我们讲话的人也是既听又看,既要用听觉,又要用视觉。以哪个为主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深刻印象77%来自视觉,14%来自听觉,视觉印象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比其他感官印象更长。也就是说,相比听觉印象,在台下听演讲的人会对我们产生更深刻的视觉印象。所以,我们应该把台下的人叫作观众。

深刻的印象=77%视觉+14%听觉

二是台下的人先看后听。从观众接受视听信息的顺序来讲,看在前,听在后。你从台下走到台上,观众首先是用眼睛看到你,看到你走路的姿势,看到你的面部表情,看到你站立的姿态,这些构成了观众对你的第一印象;然后才是用耳朵听,听你讲话的声音,听你所讲的内容,通过听,形成对你的第二印象。没有哪个人是不看台上的演讲者,闭着眼睛听演讲的。所以,从感官接受信息的顺序来讲,我们也应该把台下的人叫作观众。

既然是观众,你就既要满足他们的听觉需求,又要满足他们的视觉需求。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靠什么?就靠手舞足蹈,眉飞色舞!

这就要求我们讲话的时候不能只动口不动手,一定要口手并用,而且还要把“双人舞”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你的讲话才能吸引住观众,你才能最大限度地传达讲话的信息。

其实,把台下的人叫作听众还是观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讲话者一定要有动口又动手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充分满足台下的人的需求,才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