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之张仪

 我来答
海猎o
2022-07-01 · TA获得超过988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7万
展开全部
一.人物介绍及分析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与苏秦是师兄弟,共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

张仪是雄辩之士,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可抵百万之军。他最开始投靠在楚国令尹门下,后因为和氏璧被偷而被楚国令尹冤枉,差点打死,便离楚入秦。

张仪入秦之后,得到秦惠王重用,主张连横政策以便攻破苏秦的合纵伐秦之术。同时张仪主张远交近攻,伐交伐攻并存。

张仪与秦惠王算是君臣良配,在相秦期间,先后帮秦惠王谋魏、弱楚,破合纵而成连横之计。与秦而言,可谓居功至伟,为秦国后世奠定了战国七雄,秦国独大的局面。

张仪此人,看似贪图小利,巧舌善变,实则内心刚毅,有雄心壮志!张仪相秦,欺骗楚怀王,虽落得奸诈之徒的坏名声,于秦而言却是大功!

二.历史介绍

若说战国时期,谁可以只凭一张嘴便可以夺地略城,想来非张仪莫属。《史记》中关于张仪的记载,绝大部分是连横相关的故事,以及张仪连横之时的言论。

想来太史公也是对连横之术情有独钟,才不惜花大量笔墨来描述连横之术。

(一)张仪离楚

张仪出师不久,便投靠在楚相门下,因为张仪很穷,再加上能言善辩,估计很不招人待见。

在一次楚相得到和氏璧给众人观赏之时,和氏璧竟然不翼而飞。 大家就都怀疑是张仪偷走了和氏璧,至于原因,大家觉得的是因为张仪家贫,最有可能偷东西。

楚相估计也这么认为,于是便让手下用鞭子抽打张仪,严刑逼问与他。张仪没偷,便默默忍受刑法,楚相一看张仪打死都不招供,便放了张仪,当然也顺便把张仪赶走了。

张仪好歹都是一位谋士,虽然文弱,但是骨气还在,自然把此事当做奇耻大辱,怀恨楚相,嫉恨楚国。

此时,正好赶上苏秦说服赵文候答应合纵,苏秦害怕秦国攻赵,破坏合纵大业,便派人去找张仪,希望张仪入秦劝说秦惠王不要出兵攻赵。

而此时在楚国的张仪贫穷潦倒,当听说昔日的同窗苏秦发达了之后,便决定离楚投奔苏秦。

(二)张仪入秦

张仪到了赵国之后,苏秦不但不让下人通报转达,还特意让下人笼络住张仪不让他离赵。在凉了张仪一段时间之后,苏秦召见了张仪。

苏秦见了张仪之后,故意表现的高高在上,给张仪吃下人的饭菜,还言语羞辱与他。这让张仪很是不爽,便离赵入秦。

苏秦因为知道张仪贫困,便暗地里派人与张仪结伴而行,助他入秦。张仪入秦之后,秦惠王觉得张仪是个人才,便任命他为客卿,与他共谋如何攻伐山东六国。

而此时,与张仪结伴而来的苏秦手下,才把苏秦暗地助他的事告诉了他。张仪一听,一来感谢苏秦,二来自愧不如苏秦,便没有劝告秦王伐赵。

(三)张仪相魏

秦魏两国国土相邻,秦国东出势必攻魏,再加上秦魏两国本就是世仇。

秦孝公之前魏强秦弱,魏国便不停的攻打秦国,夺了秦国河西之地。商鞅变法之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便不停的拿魏国练兵,不但夺回了河西之地,还在不停的蚕食魏国土地。

魏国国君知道秦魏不可能真正和好,所以魏国的抗秦,拒秦之声很大,与魏国连横实在是一件异常艰难之事。

不过魏国抗秦也惧秦,而惧秦便是魏国的弱点,于是张仪采用抵戏之法来让魏国连横。 虽然张仪善辩,但是他还是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来说服魏王,甚至等到魏襄王死了之后,才成功。

首先,不停的攻打魏国,让魏国害怕,让魏国意识秦国若有心伐魏,合纵根本救不了魏国 。见原文:

其次,给些小恩小惠 ,也就是平时我们若说的“打一巴掌给个枣”,让魏国心里留有秦国对我还算好的想法。

最后,与魏谈判,告知连横与否给魏国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毕竟在前两步的铺垫之下,魏国已经有了与秦谈判的心思。

第一,魏国地理位置很差,没有大山大川,可以说四面都有被攻击的可能,合纵不是长久之计,只要魏国一有战事,便有被人偷袭的可能。

如果连横秦国,秦国强大,在强秦的庇佑之下,其他国家根本不敢攻魏。如果不与秦结盟,不好意思,秦国会天天打你,其他国家总不能天天救你吧。

第二,秦国的目的是弱楚,不是攻魏!你想啊,楚国那么强大,已经对秦构成了威胁,秦国肯定要先收拾它了。

魏国跟秦国合作的话,一点坏处没有,还有好处。楚国被削弱魏国就少了个劲敌,并且秦魏合作伐楚,楚国必败,魏国还可以分一杯羹,何乐而不为呢?

魏哀王一听,觉得也有些道理,便答应了下来。

(四)张仪弄楚

秦惠王时期的楚国异常的强大,有足够的国力和军力与秦国争夺天下, 可惜楚怀王贪婪,再加上目光短浅,不分忠奸。

张仪在楚国待过一段时间,自然知道情况,便采用飞嵌之术来配合楚怀王的贪婪,用小利来引诱他,进而达到于秦谋利的目的。

张仪有三次弄楚, 第一次是以商於六百里骗楚国与齐断交。

秦国打算伐齐,但是听说齐楚要联姻,便很着急,赶紧派张仪入楚。

张仪到了楚国之后,便许诺楚怀王愿意拿秦国的商於之地六百里,来换取齐楚交恶。楚怀王一听开心坏了,赶忙答应了,并且立即与齐国断交,就算陈轸劝阻都没用。

等到张仪归秦,听说楚国与齐彻底决裂,便反口说答应楚国的是商於六里而不是六百里地。这让楚怀王非常生气,便起兵伐秦,结果秦齐合谋攻楚,楚国大败。见原文:

经此一战,楚国势弱,已经没有了单独胜秦的本钱。

第二次是以己之身换黔中之地。

秦国非常想得到黔中之地,便想着与楚国换地,楚怀王因为怨恨张仪,竟然答应秦国,只要交出张仪与楚国,便自愿奉送黔中之地。

张仪一听,赶紧劝秦惠王答应此事。等到张仪入楚之后,便笼络郑袖和靳尚,让他们给楚怀王吹耳旁风。果不其然,楚怀王不但没有处置张仪,还厚待了他。

而此时楚怀王已经释放一个信号,楚国惧秦,不敢与秦国战 ,显然张仪得到了这个信号。

第三次弄楚是与楚连横 。张仪本来打算归秦,当听说苏秦死了之后,赶紧变换策略连横楚国。

张仪对楚怀王说,楚国和秦国都是强国,应该强强联合才对,楚国没有秦国的威胁,可以趁机欺负弱小而扩大领土。

反之,如果楚国拒绝连横,秦国便会伐楚,甚至会联合魏韩一快伐楚。楚国前面也与秦国交过手,一场都没打赢,想来也知道秦国的厉害之处,所以楚国于秦连横是最佳的选择。

再说了, 楚王你要是答应的话,秦国会把黔中之地还给你,并且秦国会派秦国太子质楚。

楚怀王一听,连横还可以得黔中之地,两眼冒光赶紧答应了。见原文:

(五)张仪说韩王

张仪离开楚国,马不停蹄的去了韩国。因为韩国弱小,兵力国力都是最弱,所以张仪谁韩王比较容易, 只需要让韩国意识到自己没有拒秦之力,只有连横秦国才有出路。

张仪首先描述了一下韩国的国情,当然是捡韩国的弱点说的。见原文:

张仪接着说道,韩国弱小如此,就不要穷兵黩武了,韩国离秦很近,就算与六国合纵也没便宜可占,秦国出关第一个遭殃的便是韩国。

然后,张仪便给韩王吃了一颗定心丸,说道,秦国当前的目标是弱楚,并不是你们韩国,你大可放心。

韩国与秦国连横的话,楚国自然会被打的很惨,楚国一旦变得弱小了,秦国就不会继续打你们韩国了,这叫做祸水南引。再说了,韩国与秦国连横伐楚,是必胜之局,韩国可以参与瓜分楚地,这么好的事情,你怎么能不同意呢?

韩王一听,觉得张仪说的很有道理,便答应了秦国的连横之策。

张仪搞定了韩国以后,便回到了秦国,秦惠王自然是大大的封赏与他。见原文:

(六)张仪说齐潜王

张仪入秦不久,便又入齐,张仪入齐实则为图谋赵国。齐国乃是赵国的臂膀之国,齐国如果连横秦国,赵国便被孤立。

张仪知道齐国乃是强国,齐潜王也算贤明,至于合纵还是连横其实对齐来说都可得利,于是便用捭阖之术来游说齐潜王。

首先, 驳斥“齐国强大离秦很远,秦国是无论如何成不了齐国大敌的”这一合纵观 点,让齐王有所顾忌。张仪用两点来说此事,第一点,秦赵两国相争,赵国虽胜但是国力大损,再想抗秦已经没那么容易。第二点,秦国已经与楚国交好,韩魏也是,将来也会劝说赵国交好,如此一来齐国就有了灭国之祸。

其次,告知齐潜王连横之利,秦齐连横之后,秦国不会想方设法对付齐国,甚至还会与齐合谋对付赵国。 如此一来,齐国可以乘机做大,扩张赵国的土地。

齐潜王听完之后,衡量了一下,觉得张仪说的很有道理,便答应了下来。

(七)张仪说赵王

紧接着,张仪马不停蹄去了赵国。张仪深知赵国是合纵的受益国和发起国,想要连横有些难度。但是当下却今非昔比 ,六国已有四国连横,只剩赵燕两国,与赵国很不利,于是便单刀直入,威胁赵国。

首先,打击赵王的自信心,让赵王意识到赵国并非真正的强大,只是还算可以,与秦国还是有些差距的。

其次,明确告知赵王,秦王对赵王的所作所为已经非常愤怒,见原文:

当然,秦王也不是单单说说自己非常生气就完了,他已经陈兵渑池,准备好攻打赵国了,我不过是过来给你支会你一声,见原文:

最后,张仪比较当前赵国与秦国的现状,主要从外交和军力进行比较。

外交上,秦国联合两大强国齐楚,两个弱国魏韩。军力上,秦国打算出一支军队与齐国联合从东面进攻,一支军队与魏韩联合从南面进攻,一支秦军从渑池进攻赵国西边。

如此以来,赵国势必会四分五裂,不过赵国也不是没救了,只要赵国愿意盟秦,割地给秦国,秦国自然就不攻打赵国了。

赵王听完之后,吓出一身冷汗,不过听到转机之后,赶紧盟秦献地,见原文:

(八)张仪说燕昭王

等到张仪入燕,张仪知道燕赵姻亲之国,再加上远离秦国没有秦国兵患,不过燕国弱小有惧赵之心。

张仪用抵戏之法,让燕王更加害怕赵国,如此以来燕赵离心,秦国便可下手。

首先,张仪讲了一个很久远的故事,赵襄子与燕争斗,刺杀了他的姐夫燕代王的故事。以此来刺激燕昭王,让他知道赵国不但不可信,还很危险。

接着,张仪提到赵国的强大简直就是燕国的噩梦,只要赵国愿意,便随时可以攻燕、灭燕。现在就连强大的燕国都连横秦国了,燕国还在等什么呢?

最后,张仪跟燕昭王阐述了于秦连横的好处,燕国得到秦国庇佑,齐国、赵国自然不敢攻燕,燕国偏远可以坐享其成。

燕昭王听到此处,赶忙答应了下来,为表诚意,献城与秦,见原文:

至此,在张仪的努力之下,可以说六国都愿意盟秦连横,苏秦的合纵伐秦算是彻底失败。

读到此处,本读者一直在想,连横与秦国而言有何益处,战国七雄和平相处吗?

当然不是,连横于秦而言,大有裨益。首先,六国不再攻秦,秦国统一天下的步调便不会在被打乱了。其次,六国合纵被破,六国便会相互攻击,秦国便可以弱楚弱赵。最后,连横的过程中秦国乘机得了魏国,楚国,赵国,燕国的大片城池。

(九)张仪离秦

可惜天公不作美,张仪还没归秦,秦惠王便离世了,又因为张仪与秦武王不对付,六国连横便自动解除了。

张仪自度秦国已经不是自己的安身之国了,便离秦入魏,最后死于魏国。

三.灰子感悟

灰子曰:

仪者,捭阖之奇才,乱世之佳相。三寸之舌可乱战国之群雄,一张利嘴能得敌国之城池!

何也?得天时地利人和也!生于战国之乱世,可谓有天时之大势。入秦为相,可谓得强秦之地利。惠王赏识,可谓尽人和之利。有此三者,功业成也!

虽成秦国之大势,有盖事之功,然终究离秦戚戚然矣!何者?不信与武王矣!吾等后辈,当谨记此理!

分目录(七):《史记》之相篇

总目录:《史记》-灰子笔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