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幼的孩子常常愤怒,需要怎么改善呢?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有时候,孩子发脾气是因为某件事,比如被抢了零食,被别人冤枉,或者和同学发生了冲突。此外,孩子发脾气可能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改变得不到回报的局面。如果你的孩子发脾气属于第二类,父母需要注意了!当孩子问问题、展示作品或寻求帮助时,父母最好停止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尤其是他们的手机),集中精力回应。与其说“没时间”、“嗯”或“让我一个人待会”,父母可以在手头有紧急事情时安排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让你的孩子感到被注意和被认可将有助于减少他们发脾气的次数!
情景模拟不同的情绪表达有的孩子在面对陌生的情况时会变得紧张恐慌,有点灰心丧气就会失控;其他人不知道哪些情绪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他们跟随成年人的引导。这时,家长不妨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情绪。在相同情境下,家长分别做出情绪失控和控制情绪的行为,引导孩子从积极的示范中学习。此外,父母可以与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体验他们过去发脾气的经历,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情绪的表达。当然,不仅要情景模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个好榜样。
用对话来表达你的情感有的孩子,喜欢乱扔东西,不吃东西,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表达不满;还有的孩子,干脆懈怠学习,沉迷于游戏,与家长顶嘴,对这一举动表示抗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父母必须让孩子养成“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习惯。当孩子有消极情绪时,家长不要急着唠叨和说教,应鼓励孩子以口头、写作或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请注意,对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情绪背后的实际问题。如果父母过于责怪孩子的情绪,只会给孩子带来二次创伤,使他们在以后不愿意与父母
数到100,让情绪平静下来,然后说话大吼大叫的孩子太有戒心,无法有效沟通;那个正在哭泣的孩子不能把整个故事讲清楚。由此可见,给情绪一个冷却期是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之一。当孩子失控时,父母应先让孩子自己冷静下来,让他们数到100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你的孩子仍在哭闹或叫喊,延长冷静时间,等他们完全平静下来再开始谈话。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学会了冷静下来,他们的逻辑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