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3课课件

 我来答
温屿17
2022-08-13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5.5万
展开全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课《鸟的天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

  2、 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

  3、 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习第二段。

  1、 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 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1

  3. 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理解“应接不暇”。

  4. 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

  5、读一读课本上写鸟的句子。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联系上下文解释

  6、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

  7、小结: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六、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要想更多地领略南国风光,就请大家去读读巴金先生的《旅途随笔》。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课《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设计说明:

  此前教学《山行》《绝句》《望庐山瀑布》等古诗,学生在入学前就耳熟能详,朗朗上口,所以上课时他们往往急欲表现其背默的本事,无法沉下心来学习体会诗歌。因此,我就将计就计,一上课先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展示背诵水平,然后自学生字词后默写古诗,接着才开始理解诗意,练习吟诗成诵。

  课前了解了一下,〈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这两首古诗孩子们普遍感到陌生,所以背诵和默写就成了一个难点。而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根据“理解记忆”原则,本课教学拟按如下思路来进行:初读了解大意,学习生字;精读品味欣赏,理解诗意; 熟读成诵感悟,体会感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小组赛诗会:个人参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背出古诗篇目最多的小组为胜。

  2、师生评价,重在激励。

  师对失败的小组说:“今天咱们再学两首,也许下次就能转败为胜。”

   二、板书:望洞庭。

  1、指名说题意、介绍洞庭湖。(老师适时补充或表扬)

  2、谁、什么时候、在哪里望洞庭?(简介作者:刘禹锡)

   三、师范读,生自读,指名读,齐读。(指导停顿、语速和语调)

  四、学习生字:潭、螺。认识多音字:磨。

  五、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同桌自学、交流: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懂,需要帮助?

   六、精读品味。

  1、指名说说:读懂了哪些词句?(老师适时补充、引导、启发或肯定、表扬、激励)

  2、指名交流:还有哪些词句没有读懂?谁读懂了,愿意帮助他?

  3、指名汇报:谁特别厉害,能将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时间允许的话,要多请几位说)

   七、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作业设计: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诗句的意思是:——————————————————————

  2、此句中诗人把——————————比作————————————

  二、认真背诵诗歌,仔细观察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望洞庭〉。

  2、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导入新课。

  1、昨天的赛诗会上我听到有个同学会背〈古朗月行〉,大家都会背吗?那么一起来吧。

  2、翻开语文书14页,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这首诗和刚才背诵的〈古朗月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指名交流。

  相机板书课题:峨眉山月歌,指名介绍峨眉山。

   三、指名读,齐读。(重点指导读准字音。)

  四、学习生字:峨、眉、君。认识:羌、渝(结合三下练习1“简称歌”“渝”是“重庆”的简称,因此诗中的渝州其实就是今天的重庆市。)

  五、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交流: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懂,需要帮助?

   六、精读品味,感悟诗境

  学生汇报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没有读?指名帮助。老师适时补充作者写作此诗的背景,并借助插图,帮助学生对诗句的体会。

  指名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整体感悟,促进理解。

   七、背诵体会,总结全诗。

  作业设计:

  一、默写〈峨眉山月歌〉。

  二、解释加横线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发:————————————下:————————————

  1、诗句意思——————————————————————————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