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是哪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蜀是哪个省的简称?
2008年中国的焦点——四川!~
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巴蜀文化区,是指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地区而风俗略同的地区,它的腹心地区大致与今日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区域相当。不过,在古代,巴蜀文化区的地域范围还包括汉中盆地、黔涪高原。鄂西南和湘西山地等“与巴蜀同俗”的区域。巴蜀地区东部是四川盆地,西部是川西山地和高原,属于长江上游流域地区,只有西北部的若尔盖草地一小部分属于黄河上源。它的西北与青海相接,北部与甘肃、陕西为邻,东连湖北、湖南,南临贵州、云南,西倚 *** ,面积达57万平方公里。
今天的重庆市和四川省古称巴蜀。大致说来,盆地西部和中部地区称为蜀,盆地东部(即习称的川东)地区称为巴,而整个盆地连同周边地区则又通称为蜀。不过,巴蜀的地域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这个过程是与巴蜀文化区以及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大体上相适应的。
在战国以前的历史文献里,巴与蜀是分称的,不论在地域范围、人类群体,还是在古国、古族等方面,巴、蜀之间都有着清楚的分野。到战国时代的文献中,才开始出现巴蜀合称的记载,从地域相连的角度反映了巴与蜀文化和人类群体的交流融汇。
巴字的本义,按照东汉学者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原为“食象它(蛇)”,是一种吞食大象的巨蛇。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巴字含义的不同解释,但多无确据,没有取得公认。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巴作为地域名称,它的涵盖面相当广阔,其中心区是川东、鄂西地区,还北达陕南、汉中之地,包有嘉陵江和汉水上游地区,又南极黔涪之地,包有黔中和湘西地区。由于这一大片地域通称为巴,所以世代居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各个古族也被通称为巴,并由此派生出巴人、巴国、巴文化等概念。从这个意义上看,巴这个名称包含有地、族、人、国、文化等多层次的复杂的内涵,是一个复合性概念。
巴作为地域、民族和古国的名称,早在夏商时代就已著称于世。在《山海经》这部“古之巫书”里,记载有夏代开国君主夏启的臣子孟涂在长江三峡巴地主管神抵的事,又记载有“西南有巴国”的事。在其它古书里,还记载有鄂西南清江流域的廪君之巴,和川东嘉陵江流域的賨人之巴(板楯蛮)。
巴国最初立国在汉水上源一带,西周春秋时沿大巴山北缘向东发展,战国时代南移长江流域,溯江而上进人川东今重庆地区,从此重庆地区便成为了巴国大本营的所在。以重庆市为中心的川东地区历代通称为巴,显然是同巴国大有关系的。
至于蜀字的本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葵中蚕”,再从其它古代文献综合考察,蜀就是桑蚕,它是现代家蚕的直接前身。
古代文献中记载川西北阳江上游地区有蜀山,居住其地的蜀山氏曾与黄帝族通婚,表明最早的蜀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蜀也是一个包含着地、人、族、国、文化等多层次内涵的复合性概念。在夏商之际,除岷江上游的蜀山氏而外,在四川盆地西部平原和汉中平原等地,还有并存于世而相互争雄的蚕丛、柏灌、鱼凫等三代蜀王,他们族群不同,活动地域有异,却都通称为蜀,意味着蜀的地域范围也是相当广阔的。殷墟甲骨文中和西周甲骨文中多次出现有关“蜀”的记载,殷周甲骨文中的蜀,指的是以成都平原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边包括汉中盆地在内的古蜀国。正是这个古代蜀国,曾在商代创造过高度发达和辉煌的三星堆文明。从商周时代直到春秋战国,古蜀国曾经几次发生王权更迭。公元前316年巴、蜀统一于秦后,秦在巴、蜀故地分置了若干个郡,而分别以巴郡和蜀郡为中心。这样,以巴和蜀分别作为川东、川西的政治经济中心的这个格局连同巴和蜀的名称,便一同保存了下来。隋唐以后,巴和蜀虽然不再是郡、州、道的行政区划名称,但一直作为地区的代称在各种场合被广泛地加以使用,以致成为地域、人群和文化最重要的标志,直到今天
"蜀'是哪个国家的简称
蜀 也就是现在的四川蜀”之释意 “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
蜀的祖先据说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入四川盆地,被称为"氏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传说中最早称王的是蚕丛和鱼凫,以后是柏灌。
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则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秦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使四川地区统一于 *** 的版图之内,古代蜀国的历史就此结束。
此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简称。因此,三国时,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据四川称帝,史称 "前蜀"和"后蜀"。
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 "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到距今七八千年的时候,四川地区的原始先民先后进入新石器时代。
其遗址分布很广,至20世纪90年代,发现已经达200 多处,东起长江三峡,西至雅砻江、大渡河,北达广元、阆中,南及西昌、长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元营盘梁。
巫山大溪、广汉三星堆、西昌礼州等遗址。 广元营盘梁遗址位于广元市东北川陕交界区的中子铺附近,其年代距今六七千年甚至更早,是迄今中国长江流域首次发掘的以细石器为特征的原始文化遗址。
巫山大溪遗址,位于夔峡东口大溪与长江交汇处的三级台地上。同类文化遗址在长江中游及其支流的沿岸也有发现,考古学界命名为“大溪文化”。
大溪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5300年~6000年,其早期为母系氏族公社的全盛期,晚期则是父系氏族公社的萌芽阶段。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辅以渔猎经济,已经有了产品交换关系。
广汉三星堆遗址布于广汉市南兴镇的月亮湾三星堆一带。其第一期文化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4000 年~5000年。
发现有原始的木骨泥墙式房屋。居民己进入定居的农业经济阶段的西昌礼州遗址位于西昌安宁河东岸第三阶地上,相对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居民也是以农耕为主,器物特征与四川盆地及周边各地都不相同,属于金沙江流域的一种典型文化。
上述新石器时代典型文化遗存,具有各不相同的文化面貌,说明居住于四川地区的原始先民,可能分属于不同的人类群体。他们共同创造了四川地区的人类原始文明,并与黄河流域以及其他地区的原始文明交相辉映,构成中华文明起源的曙光。
历史上的蜀国指现在的哪里
历史上的蜀国包括:今天四川、重庆及云南、贵州、甘肃省东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四川占主要部分。
具体如下:
北部地区:甘肃省陇南市以北渭水河南岸,陕西省南部汉中县,不包括上永县(竹山县),属渭兴县(湖北省郧县)。
东部地区:截至目前,湖北省西部巴东县、重庆涪陵、贵州省贵阳市东南部以东。
南部地区:东南部与今天云南省的边界相似,只有西南部的一大片地区是今天的缅甸密支那州。
西部地区:大部分为山地危险区,仅限于四川盆地附近,不包括今天的九寨沟马尔康等地区。
扩展资料:
古蜀人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土著部落。蜀地文明分为几个时期:蜀山氏、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蜀部落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中原文化的部落。
“蜀”字最早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中,据记载武王伐纣时蜀人曾经相助。但关于蜀国的历史在先秦文献中一直没有详细记载,直到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才记载了关于蜀国的历史和传说。
关于蜀国历史最著名的诗句是李白在《蜀道难》中所写:“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蜀国
蜀 是哪个省的简称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是中国西部门户,大熊猫故乡。
四川今与重庆、贵州、云南、 *** 、青海、甘肃、陕西诸省市交界。四川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和川中丘陵,中部为成都平原,西部为川西高原。
四川辖18个地级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15个县级市。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工业、农业、军事、旅游、文化大省。
省会成都在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第四大航空港。
四川现拥有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132种,占全国资源种数的70%,为全国的资源、能源大省,是川气东送的起点。因物产丰富,资源富集而被誉为“天府之国”。
四川是“中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所以,四川地区古称“蜀”。
三国时蜀国是现在什么地方
三国时蜀国是位于现在的四川。
蜀汉(221—263年),三国之一,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蜀后主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二年。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理由衰转盛,并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窃取了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所灭。
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魏、三国蜀、吴、西晋、东晋的都城分
一、西周
1、岐周,今陕西宝鸡
2、丰京,今陕西西安
3、镐京,今陕西西安
4、成周,今河南洛阳
5、犬丘,今陕西咸阳
二、东周
洛邑,今河南洛阳
三、秦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四、西汉
1、洛阳,今河南洛阳
2、栎阳,今陕西西安
3、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东汉
1、洛阳,今河南洛阳
2、许昌,今河南许昌
六、魏
洛阳,今河南洛阳
七、蜀
成都,今四川成都
八、吴
建业,今江苏南京
九、西晋
洛阳,今河南洛阳
十、东晋
建康,今江苏南京
扩展资料:
古代都城的选择:
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或者在全局范围看呈鼎立之势的大的政权的首都。又称都、都城、国都、京城。京都既是某一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它的设置应该比较稳定。
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向外拓张形势的需要,京都常常从旧都迁往更为合适的新地。
在中国历史上,不仅许多政权在自身发展中经历了京都位置的逐步转移,而且从整体看,历代京都还呈现出先以东西向迁移为主,后以南北向交替的位置变换。京都的迁移还必须考虑各种地理因素:
①京都应建立在经济发达、富饶的地区,以维持统治集团的物质需要;
②京都应选择全国居中的地理位置,或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利政令四达,制内御外;
③京都应选择凭险可守的自然条件,以使其不为外力摧毁,国家长治久安。
历史上任何政权都城位置的选择都不可能完全符合上述三方面条件,而只能根据当时的主要矛盾,选择相对有利的地点,所以都城的选定往往反映该时期总的形势。反之,都城一旦确定,也对整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2008年中国的焦点——四川!~
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巴蜀文化区,是指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地区而风俗略同的地区,它的腹心地区大致与今日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区域相当。不过,在古代,巴蜀文化区的地域范围还包括汉中盆地、黔涪高原。鄂西南和湘西山地等“与巴蜀同俗”的区域。巴蜀地区东部是四川盆地,西部是川西山地和高原,属于长江上游流域地区,只有西北部的若尔盖草地一小部分属于黄河上源。它的西北与青海相接,北部与甘肃、陕西为邻,东连湖北、湖南,南临贵州、云南,西倚 *** ,面积达57万平方公里。
今天的重庆市和四川省古称巴蜀。大致说来,盆地西部和中部地区称为蜀,盆地东部(即习称的川东)地区称为巴,而整个盆地连同周边地区则又通称为蜀。不过,巴蜀的地域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这个过程是与巴蜀文化区以及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大体上相适应的。
在战国以前的历史文献里,巴与蜀是分称的,不论在地域范围、人类群体,还是在古国、古族等方面,巴、蜀之间都有着清楚的分野。到战国时代的文献中,才开始出现巴蜀合称的记载,从地域相连的角度反映了巴与蜀文化和人类群体的交流融汇。
巴字的本义,按照东汉学者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原为“食象它(蛇)”,是一种吞食大象的巨蛇。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巴字含义的不同解释,但多无确据,没有取得公认。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巴作为地域名称,它的涵盖面相当广阔,其中心区是川东、鄂西地区,还北达陕南、汉中之地,包有嘉陵江和汉水上游地区,又南极黔涪之地,包有黔中和湘西地区。由于这一大片地域通称为巴,所以世代居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各个古族也被通称为巴,并由此派生出巴人、巴国、巴文化等概念。从这个意义上看,巴这个名称包含有地、族、人、国、文化等多层次的复杂的内涵,是一个复合性概念。
巴作为地域、民族和古国的名称,早在夏商时代就已著称于世。在《山海经》这部“古之巫书”里,记载有夏代开国君主夏启的臣子孟涂在长江三峡巴地主管神抵的事,又记载有“西南有巴国”的事。在其它古书里,还记载有鄂西南清江流域的廪君之巴,和川东嘉陵江流域的賨人之巴(板楯蛮)。
巴国最初立国在汉水上源一带,西周春秋时沿大巴山北缘向东发展,战国时代南移长江流域,溯江而上进人川东今重庆地区,从此重庆地区便成为了巴国大本营的所在。以重庆市为中心的川东地区历代通称为巴,显然是同巴国大有关系的。
至于蜀字的本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葵中蚕”,再从其它古代文献综合考察,蜀就是桑蚕,它是现代家蚕的直接前身。
古代文献中记载川西北阳江上游地区有蜀山,居住其地的蜀山氏曾与黄帝族通婚,表明最早的蜀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蜀也是一个包含着地、人、族、国、文化等多层次内涵的复合性概念。在夏商之际,除岷江上游的蜀山氏而外,在四川盆地西部平原和汉中平原等地,还有并存于世而相互争雄的蚕丛、柏灌、鱼凫等三代蜀王,他们族群不同,活动地域有异,却都通称为蜀,意味着蜀的地域范围也是相当广阔的。殷墟甲骨文中和西周甲骨文中多次出现有关“蜀”的记载,殷周甲骨文中的蜀,指的是以成都平原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边包括汉中盆地在内的古蜀国。正是这个古代蜀国,曾在商代创造过高度发达和辉煌的三星堆文明。从商周时代直到春秋战国,古蜀国曾经几次发生王权更迭。公元前316年巴、蜀统一于秦后,秦在巴、蜀故地分置了若干个郡,而分别以巴郡和蜀郡为中心。这样,以巴和蜀分别作为川东、川西的政治经济中心的这个格局连同巴和蜀的名称,便一同保存了下来。隋唐以后,巴和蜀虽然不再是郡、州、道的行政区划名称,但一直作为地区的代称在各种场合被广泛地加以使用,以致成为地域、人群和文化最重要的标志,直到今天
"蜀'是哪个国家的简称
蜀 也就是现在的四川蜀”之释意 “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
蜀的祖先据说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入四川盆地,被称为"氏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传说中最早称王的是蚕丛和鱼凫,以后是柏灌。
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则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秦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使四川地区统一于 *** 的版图之内,古代蜀国的历史就此结束。
此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简称。因此,三国时,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据四川称帝,史称 "前蜀"和"后蜀"。
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 "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到距今七八千年的时候,四川地区的原始先民先后进入新石器时代。
其遗址分布很广,至20世纪90年代,发现已经达200 多处,东起长江三峡,西至雅砻江、大渡河,北达广元、阆中,南及西昌、长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元营盘梁。
巫山大溪、广汉三星堆、西昌礼州等遗址。 广元营盘梁遗址位于广元市东北川陕交界区的中子铺附近,其年代距今六七千年甚至更早,是迄今中国长江流域首次发掘的以细石器为特征的原始文化遗址。
巫山大溪遗址,位于夔峡东口大溪与长江交汇处的三级台地上。同类文化遗址在长江中游及其支流的沿岸也有发现,考古学界命名为“大溪文化”。
大溪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5300年~6000年,其早期为母系氏族公社的全盛期,晚期则是父系氏族公社的萌芽阶段。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辅以渔猎经济,已经有了产品交换关系。
广汉三星堆遗址布于广汉市南兴镇的月亮湾三星堆一带。其第一期文化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4000 年~5000年。
发现有原始的木骨泥墙式房屋。居民己进入定居的农业经济阶段的西昌礼州遗址位于西昌安宁河东岸第三阶地上,相对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居民也是以农耕为主,器物特征与四川盆地及周边各地都不相同,属于金沙江流域的一种典型文化。
上述新石器时代典型文化遗存,具有各不相同的文化面貌,说明居住于四川地区的原始先民,可能分属于不同的人类群体。他们共同创造了四川地区的人类原始文明,并与黄河流域以及其他地区的原始文明交相辉映,构成中华文明起源的曙光。
历史上的蜀国指现在的哪里
历史上的蜀国包括:今天四川、重庆及云南、贵州、甘肃省东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四川占主要部分。
具体如下:
北部地区:甘肃省陇南市以北渭水河南岸,陕西省南部汉中县,不包括上永县(竹山县),属渭兴县(湖北省郧县)。
东部地区:截至目前,湖北省西部巴东县、重庆涪陵、贵州省贵阳市东南部以东。
南部地区:东南部与今天云南省的边界相似,只有西南部的一大片地区是今天的缅甸密支那州。
西部地区:大部分为山地危险区,仅限于四川盆地附近,不包括今天的九寨沟马尔康等地区。
扩展资料:
古蜀人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土著部落。蜀地文明分为几个时期:蜀山氏、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蜀部落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中原文化的部落。
“蜀”字最早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中,据记载武王伐纣时蜀人曾经相助。但关于蜀国的历史在先秦文献中一直没有详细记载,直到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才记载了关于蜀国的历史和传说。
关于蜀国历史最著名的诗句是李白在《蜀道难》中所写:“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蜀国
蜀 是哪个省的简称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是中国西部门户,大熊猫故乡。
四川今与重庆、贵州、云南、 *** 、青海、甘肃、陕西诸省市交界。四川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和川中丘陵,中部为成都平原,西部为川西高原。
四川辖18个地级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15个县级市。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工业、农业、军事、旅游、文化大省。
省会成都在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第四大航空港。
四川现拥有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132种,占全国资源种数的70%,为全国的资源、能源大省,是川气东送的起点。因物产丰富,资源富集而被誉为“天府之国”。
四川是“中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所以,四川地区古称“蜀”。
三国时蜀国是现在什么地方
三国时蜀国是位于现在的四川。
蜀汉(221—263年),三国之一,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蜀后主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二年。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理由衰转盛,并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窃取了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所灭。
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魏、三国蜀、吴、西晋、东晋的都城分
一、西周
1、岐周,今陕西宝鸡
2、丰京,今陕西西安
3、镐京,今陕西西安
4、成周,今河南洛阳
5、犬丘,今陕西咸阳
二、东周
洛邑,今河南洛阳
三、秦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四、西汉
1、洛阳,今河南洛阳
2、栎阳,今陕西西安
3、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东汉
1、洛阳,今河南洛阳
2、许昌,今河南许昌
六、魏
洛阳,今河南洛阳
七、蜀
成都,今四川成都
八、吴
建业,今江苏南京
九、西晋
洛阳,今河南洛阳
十、东晋
建康,今江苏南京
扩展资料:
古代都城的选择:
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或者在全局范围看呈鼎立之势的大的政权的首都。又称都、都城、国都、京城。京都既是某一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它的设置应该比较稳定。
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向外拓张形势的需要,京都常常从旧都迁往更为合适的新地。
在中国历史上,不仅许多政权在自身发展中经历了京都位置的逐步转移,而且从整体看,历代京都还呈现出先以东西向迁移为主,后以南北向交替的位置变换。京都的迁移还必须考虑各种地理因素:
①京都应建立在经济发达、富饶的地区,以维持统治集团的物质需要;
②京都应选择全国居中的地理位置,或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利政令四达,制内御外;
③京都应选择凭险可守的自然条件,以使其不为外力摧毁,国家长治久安。
历史上任何政权都城位置的选择都不可能完全符合上述三方面条件,而只能根据当时的主要矛盾,选择相对有利的地点,所以都城的选定往往反映该时期总的形势。反之,都城一旦确定,也对整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