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的历史由来
公认的是德国化学家维勒1827年发现的。
1825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表文章说,他提炼出一块金属,颜色和光泽有点象锡。
他是将氯气通过红热的木炭和铝土(氧化铝)的混合物,制得了氯化铝,然后让钾汞齐与氯化铝作用,得到了铝汞齐。
将铝汞齐中的汞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蒸掉,就得到了一种金属。
现在看来,他所得到的是一种不纯的金属铝。
因刊登文章的杂志不出名,奥斯特又忙于自己的电磁现象研究,这个实验就被忽视了。
二年后,提炼铝的荣誉就归于德国年青的化学家维(Wohler.F.1800-1882)。
奥斯特与维勒是朋友,他把制备金属铝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告诉维勒,并说打算不再继续做提炼铝的实验。
而维勒却很感兴趣。
他开始重复奥斯特的实验,发现钾汞齐与氯化铝反应以后,能形成一种灰色的熔渣。
当将熔渣中所含的汞蒸去后,得到了一种与铁的颜色一样的金属块。
把这种金属块加热时,它还能产生钾燃烧时的烟雾。
维勒把这一切写信给了贝采里乌斯,告知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但制不出金属铝,这不是一种制备金属铝的好方法。
于是,维勒从头做起,设计自己提炼铝的方法。
他将热的碳酸钾与沸腾的明矾溶液作用,将所得到的氢氧化铝经过洗涤和干燥以后,与木炭粉、糖、油等混合,并调成糊状,然后放在密闭的坩埚中加热,得到了氧化铝和木炭的烧结物。
将这种烧结物加热到红热的程度,通入干燥的氯气,就得到了无水氯化铝。
然后将少量金属钾放在铂坩埚中,在它的上面覆盖一层过量的无水氯化铝,并用坩埚盖将反应物盖住。
当坩埚加热后,很快就达到了白热的程度,等反应完成后,让坩埚冷却,把坩埚放入水中,就发现坩埚中的混合物并不与水发生反应,水溶液也不显碱性,可见坩埚中的反应物之一——金属钾已经完全作用完了。
剩下的混合物乃是一种灰色粉末,它就是金属铝。
1827年末,维勒发表文章介绍了自己提炼铝的方法。
当时,他提炼出来的铝是颗粒状的,大小没超过一个针头。
但他坚持把实验进行下去,终于提炼出了一块致密的铝块,这个实验用去了他十八年念头。
此外,他还用相同的方法制得了金属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