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生哲理故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孔子的故事:逆境识颜回
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段时间的处境非常悲惨。
有一次,孔子师徒被人困在陈国境内的荒野里,粮食吃光了,连续七天没吃上饭,以至于孔子饿得昏昏沉沉地睡在车上。
孔子的弟子颜回为了救师傅,不惜拉下脸皮求乞于人,四处奔波,找来一点粮米,便赶紧拾柴燃火,烧起饭来。在饭快要煮熟时,锅里飘出的香味使孔子来了精神,不禁抬头观看,正巧,他看见颜回正在用手抓出一把米饭填入口中。
过了不久,饭熟了,颜回首先盛来一碗,恭恭敬敬地捧给孔子。
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偷食之事,坐起来说:“刚才睡梦中见到我的父亲,这饭若是干净的话,我想先用来祭奠一下他老人家。”
颜回闻言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时,有些烟尘落入锅中,弃掉沾上烟尘的米太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
孔子闻言大吃一惊,深为自己错怪了颜回而内疚不已,这才知道“颜回偷吃”的真相,十分感慨。
孔子当即把弟子们召到跟前,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从此,孔子更加信任颜回。
哲理点拨:即使是自己亲眼所见的事情,也还得加以仔细分析才能避免出差错。
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如果仅凭对事对人的表象就妄下结论,有时也难免出错误!
2、庄子的故事:有用和无用
庄子行走在山林间,看见一棵大树,枝叶茂盛,但一些伐木工人却坐在树下休息,并不砍那棵树;庄子就问:“眼前就有—棵大树,你们为什么不砍呢?”
“大是大,却一点用也没有。”伐木工人说,“它长得弯弯曲曲的,做栋梁不合适,做家具也不合适。”
庄子感叹道:“这棵树因为形态不好,才得以享尽天年呀!”
下了山,庄子去拜访住在山脚下的一位朋友。朋友见了庄子十分高兴,便叫童仆杀只鹅来款待庄子。童仆问道:“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只?”
主人说:“会叫的留着看家,不会叫的没什么用,就杀它好了。”
过了一天,庄子的学生就这两件事很疑惑地问庄子说:“昨天在山林中看到的大树,因为形态不好才得以享尽天年,现在,主人的鹅却因为不会叫而被宰杀,在有用与无用这两者间,老师您要选择哪一个?”
庄子笑着说:“我将处在有用与无用之间。有用与无用之间,看起来好像近似于道,其实不然,所以还是难免有牵累。如果真能顺乎自然而遨游于世事之外,就不会这样了。
不受称誉也没有非议,应世时或显现如龙或屈曲如蛇,跟着时势变化,不愿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受限;处世时或进或退,与自然相和顺,自在地遨游在万物的根源;主宰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这样哪会有什么牵累呢!这是神农、黄帝治世的法则呀!
“至于万物的私情,人类的习惯对此就不是这样了。有聚合就有分离,有成功就有毁损,有锐利就有挫伤,有尊贵的就有被排挤的,有有作为的就有有欠缺的,贤能的人会遭到算计,不肖的人也会被欺侮,所以怎能偏执于任一方呢?悲哀呀!学子们要谨记,只有顺乎自然才是理想的境界呀!”
哲理点拨:当我们以无用来看待一件事物时,必须知道自然造物不是只为了供人类役使,而是别有所用。而这无用之用的妙处正待人转换立场去体会。
3、欧阳询读碑的故事
唐代着名书法家欧阳询在一次骑马外出郊游时,偶然发现了晋代大书法家索靖手迹的碑刻,便立刻下马来看了一会儿。看完了觉得索靖的字很平常,没什么惊人之处。
他牵着马刚离开石碑不远,又不放心地回来看了一遍,这一次他觉得字还写得不错,有自己的风格,算得上是一位书法家。
等到他骑着马走了好一段路的时候,觉得石碑上的字似乎还没看够,于是他策马扬鞭又赶回来,仔细地欣赏起石碑上的字体来。这一次他越看越痴迷,深深地被索靖的书法所折服,在石碑前一坐就是三天三夜,依然还不肯离去。
哲理点拨:很多事情仅凭一眼是很难看出个子午寅丑的,只有反复地审视和琢磨后你才能得到真实的体会。所以,对于自己尚未熟知的人或事物,不要过早地做出自己的评判或论断,这样得出的结果即使正确,也会有所偏差的。
4、霸王别姬
虞姬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
此际,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史称《复垓下歌》或《和垓下歌》)歌罢自刎,以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死后葬于垓下。
5、改造中国的决心
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往在海边的一个村庄上。
一天,他约了几个朋友,轮流踢毽子,大家来比赛。踢了好一会儿,一个年纪大的孩子,踢不过一个小孩子。大孩子恼怒了,把小孩子打了一下。孙中山对大孩子说:“你大他小,你强他弱,你不该欺负他!”
一次许多海盗到村里抢劫。孙中山亲眼看到海盗把一户人家的门打破,抢去许多箱子,害的的那家的人大哭小喊。孙中山想:“为什么那户人家被强盗欺侮,中国却没有法律保护他们:”孙中山立下了改造中国的决心。
长大后,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
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段时间的处境非常悲惨。
有一次,孔子师徒被人困在陈国境内的荒野里,粮食吃光了,连续七天没吃上饭,以至于孔子饿得昏昏沉沉地睡在车上。
孔子的弟子颜回为了救师傅,不惜拉下脸皮求乞于人,四处奔波,找来一点粮米,便赶紧拾柴燃火,烧起饭来。在饭快要煮熟时,锅里飘出的香味使孔子来了精神,不禁抬头观看,正巧,他看见颜回正在用手抓出一把米饭填入口中。
过了不久,饭熟了,颜回首先盛来一碗,恭恭敬敬地捧给孔子。
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偷食之事,坐起来说:“刚才睡梦中见到我的父亲,这饭若是干净的话,我想先用来祭奠一下他老人家。”
颜回闻言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时,有些烟尘落入锅中,弃掉沾上烟尘的米太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
孔子闻言大吃一惊,深为自己错怪了颜回而内疚不已,这才知道“颜回偷吃”的真相,十分感慨。
孔子当即把弟子们召到跟前,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从此,孔子更加信任颜回。
哲理点拨:即使是自己亲眼所见的事情,也还得加以仔细分析才能避免出差错。
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如果仅凭对事对人的表象就妄下结论,有时也难免出错误!
2、庄子的故事:有用和无用
庄子行走在山林间,看见一棵大树,枝叶茂盛,但一些伐木工人却坐在树下休息,并不砍那棵树;庄子就问:“眼前就有—棵大树,你们为什么不砍呢?”
“大是大,却一点用也没有。”伐木工人说,“它长得弯弯曲曲的,做栋梁不合适,做家具也不合适。”
庄子感叹道:“这棵树因为形态不好,才得以享尽天年呀!”
下了山,庄子去拜访住在山脚下的一位朋友。朋友见了庄子十分高兴,便叫童仆杀只鹅来款待庄子。童仆问道:“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只?”
主人说:“会叫的留着看家,不会叫的没什么用,就杀它好了。”
过了一天,庄子的学生就这两件事很疑惑地问庄子说:“昨天在山林中看到的大树,因为形态不好才得以享尽天年,现在,主人的鹅却因为不会叫而被宰杀,在有用与无用这两者间,老师您要选择哪一个?”
庄子笑着说:“我将处在有用与无用之间。有用与无用之间,看起来好像近似于道,其实不然,所以还是难免有牵累。如果真能顺乎自然而遨游于世事之外,就不会这样了。
不受称誉也没有非议,应世时或显现如龙或屈曲如蛇,跟着时势变化,不愿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受限;处世时或进或退,与自然相和顺,自在地遨游在万物的根源;主宰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这样哪会有什么牵累呢!这是神农、黄帝治世的法则呀!
“至于万物的私情,人类的习惯对此就不是这样了。有聚合就有分离,有成功就有毁损,有锐利就有挫伤,有尊贵的就有被排挤的,有有作为的就有有欠缺的,贤能的人会遭到算计,不肖的人也会被欺侮,所以怎能偏执于任一方呢?悲哀呀!学子们要谨记,只有顺乎自然才是理想的境界呀!”
哲理点拨:当我们以无用来看待一件事物时,必须知道自然造物不是只为了供人类役使,而是别有所用。而这无用之用的妙处正待人转换立场去体会。
3、欧阳询读碑的故事
唐代着名书法家欧阳询在一次骑马外出郊游时,偶然发现了晋代大书法家索靖手迹的碑刻,便立刻下马来看了一会儿。看完了觉得索靖的字很平常,没什么惊人之处。
他牵着马刚离开石碑不远,又不放心地回来看了一遍,这一次他觉得字还写得不错,有自己的风格,算得上是一位书法家。
等到他骑着马走了好一段路的时候,觉得石碑上的字似乎还没看够,于是他策马扬鞭又赶回来,仔细地欣赏起石碑上的字体来。这一次他越看越痴迷,深深地被索靖的书法所折服,在石碑前一坐就是三天三夜,依然还不肯离去。
哲理点拨:很多事情仅凭一眼是很难看出个子午寅丑的,只有反复地审视和琢磨后你才能得到真实的体会。所以,对于自己尚未熟知的人或事物,不要过早地做出自己的评判或论断,这样得出的结果即使正确,也会有所偏差的。
4、霸王别姬
虞姬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
此际,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史称《复垓下歌》或《和垓下歌》)歌罢自刎,以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死后葬于垓下。
5、改造中国的决心
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往在海边的一个村庄上。
一天,他约了几个朋友,轮流踢毽子,大家来比赛。踢了好一会儿,一个年纪大的孩子,踢不过一个小孩子。大孩子恼怒了,把小孩子打了一下。孙中山对大孩子说:“你大他小,你强他弱,你不该欺负他!”
一次许多海盗到村里抢劫。孙中山亲眼看到海盗把一户人家的门打破,抢去许多箱子,害的的那家的人大哭小喊。孙中山想:“为什么那户人家被强盗欺侮,中国却没有法律保护他们:”孙中山立下了改造中国的决心。
长大后,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