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在古文中有几种意思 并举例子说明

 我来答
梦之缘文化
2022-10-16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32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46万
展开全部

“举”在古文中有几种意思 并举例子说明

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不译。
2、长于臣:比我大。
于:比。
3、无伤也,请辞于军:有关系!让我到郭晞军营中去说理。
于:到。
4,至于成立:到了成人自立。
于:到。
5,急于星火: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迫。
于:比。
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于:比。
7、寡人之于国也:我对于国家。
于:介词,对。
8、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于:比。
9、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
于:为。
10、苛政猛于虎也:苛政比老虎还厉害。
于:比。

.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举( 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2. 同本义 [raise;lift up]
举,对举也。——《说文》
举,擎也。——《广韵》
其坚不能自举也。——《庄子·逍遥游》
举所佩玉玦。——《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举桉(桉同“案”。借指夫妻相敬);举案(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
4. 拿起;提起 [hold up]
举全吴之地。——《资治通鉴》
举以予人。——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举白(举杯喝尽。干杯);举踵(举起脚跟。比喻切望);举纲持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皮衣领子一抖,衣上的毛就都顺了。比喻办事要抓关键部分)
6. 飞,飞起;飘动 [fly]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
7. 又如:举翮(展翅起飞);风举(随风飘动)
8. 升起;耸起 [lift]
叔籔,火烈具举。——《诗·郑风》
中江举帆。——《资治通鉴》
9. 仰起;抬起 [face upward;raise]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10. 又如:举眼无亲(人地生疏,孤单无依);举手加额(把手举上额头敬礼)
11. 发问;动问 [question]
主人不问,客不先举。——《礼记》。孔颖达疏:“举亦问也。客从外来,宜问路中寒热无恙,若主人未问,则客不可先问也。”
12. 推荐;选用 [remend;choose]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左传·襄公三年》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举孝廉不行。——《后汉书·张衡传》
13. 又如:举孝廉(荐举孝子和廉洁之士);举保(推荐,举荐);举主(古时推举贤者做官或参加考试,被荐者称荐者为举主)
14. 提出;列举 [enumerate]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举数人以训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5. 又如:举似(指点,告诉);举案(列出罪状并加以查证);举正(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举陈(列举陈述);举驳(提出理由,予以驳回);举类(举例)
16. 兴起;发动 [start]
举事必循法。——《吕氏春秋·察今》
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并举而争起。——《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17. 又如:举大事(指发动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举大计(举大事)
18. 施行;办理 [carry out]
举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9. 攻克;占领 [oupy]
一战而举鄢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西举巴蜀。—— 汉· 贾谊《过秦论》
戊卒叫,函谷举。—— 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且秦举 咸阳而弃之,何但 越也。——《汉书》
20. 成就;成功 [bee famous]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陈涉世家》
21. 参加科举考试 [examine]
应举下第。——唐· 李朝威《柳毅传》
岛初赴举。——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乙先得举。——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举乡试。——《明史》
22. 又如:举进士;举首(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23. 指摘;检举 [censure;report to the authorities]。如:举罚(揭发并处罚);举劾(检举揭发)
24. 抚养;生育 [nourish;give birth to]。如:举子(生育小孩);举息(生育子女);举乳(哺乳)
25. 放;发 [put;break out]。如:举音(放音喧呼;为悼死者而放声哀哭);举迹(发迹);举阁(放置,存放)
26. 点燃 [fire]。如:举烛(点起烛火);举炊(生火做饭);举烽(燃点烽火);举燧(燃起火把;燃起告警烽烟)
27. 取;拾取 [pick up]
财务之遗者,民莫之举。——《吕氏春秋》。高诱注:“举,取也。”
28. 借贷 [borrow]。如:举债;举假(借贷);举贷(放债)
29. 攀援 [climb]
木熙者,举梧槚。——《淮南子》
30. 张开 [口] [open]。如:举口(开口,张口)
31. 带动;率领 [lead]。如:举众闹事;举众出迎
32. 耸立,突起 [tower]
河水翼岸夹山,巍峰峻举。——《水经注》
33. 成立,站得住脚 [stand]
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晋· 陆机《文赋》
34. 记录;登记 [register]
举口数,生者著,死民者削。——《商君书》
35. 谈论;称引 [talk]
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唐· 韩愈《原道》
36. 赞许;表彰 [praise]。如:举名(称扬其名);举显(表彰)
37. 复兴 [revive]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礼记》
38. 祭祀 [offer sacrifice]
靡神不举,靡爱斯牲。——《诗·大雅》
山川神袛有不举者为不敬。——《礼记》
39. 没收 [confiscate]
凡货不出于关者,举其货,罚其人。——《周礼》
40. 吃丰盛的饮食 [have a square meal]
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周礼》
41. 轻手诊脉 [feel the pulse lightly]
举,轻手诊脉之法。——《中国医学大辞典》
42. 总括 [summary]。如:举凡(凡是;所有);举籍(统计人口、田亩等以登记成册)

古文言文中“者”有几种用法,并举例。

【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①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汀?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赤壁之战》)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古文中所有【除非】的意思,举例子说明

1. 犹只有。表示唯一的条件。常跟“才、否则、不然”等连用。 唐 吕岩 《五言》诗之五:“要觅长生路,除非认本元。”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若要他嫁我 甚黑子 ,则除非死了 李玉壶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除非少爷赏我个本钱,才可以回家养活母亲。”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除非被人驳得体无完肤,他决不轻易的放弃自己的主张与看法。”
2. 表示不计算在内。如:上山那条路除非他,谁也不认识。

文言文中的乃、尔、于、已都有几种意思 并举例

乃 〈代〉 (1) 你,你的 余嘉乃勋。——《左传·僖公十二年》 几败乃公事。——《汉书·高帝纪上》 谁谓乃公勇者?——《史记·淮南衡山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 (2) 又如:乃父(乃翁。你的父亲);乃祖(你的祖父;先祖);乃公(你的父亲);乃兄 (3) 他的 乃心在咸阳。—— 曹操《蒿里行》 (4) 又如:乃眷(他的妻子);乃尊(尊称别人的父亲);乃老(他的父亲);乃堂(他的母亲) (5) 此,这个 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 (6) 又如:乃今(如今;从今);乃者(往日;从前) (7) 这样,如此 子无乃称。——《庄子·德充符》 (8) 又如:因山势高峻,乃在山腰休息片刻;乃尔(如此;这样);乃若(至于) 词性变化 乃 〈动〉 (1) 是,就是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真乃英雄好汉;失败乃成功之母;乃是(却是) 乃 〈副〉 (1)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春秋经·定公十五年》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只,仅仅 。如:唯虚心乃能进步 (3) 竟,竟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 韩愈《师说》 (4) 却 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汉· 刘向《列女传》 (5) 于是;就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乃令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婉贞挥刀奋斫…敌乃纷退。——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6) 又如:乃遂(就,于是);乃其(于是,就) 乃 〈连〉 可是,然而 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 尔 〈形〉 (1) (形声。本义:窗格花纹) (2) 同本义 (3) 后引作薾。华盛的样子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诗·小雅》。毛传:“尔,华盛貌。” (4) 又如:丽尔(华丽的样子) (5) 近。通“迩” 戚戚兄弟,莫远具尔。——《诗·大雅》 尔上敦黍于筵上右之。——《仪礼·少牢馈食礼》 公降立于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仪礼·燕礼》 名相近者相远也,实相近者相尔也。——《周礼·地官·肆长》 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尔也。——《荀子·哀公》 (6) 又如:尔者(近来);尔语(凑向跟前说话) 词性变化 尔 〈代〉 (1) 第二人称代词 (2) 你 尔为尔,我为我。——《孟子》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如:尔当(你);尔躲(你身上);尔汝(尊对卑称;贵对贱称;朋友间的亲密互称);尔济(汝辈,你们) (4) 您;你们——通常放在关系词“所”之前。如:尔曹(你们大家) (5) 那 尔夜风恬月朗。——《世说新语》 (6) 又如:尔俸尔禄(那些俸禄。尔:其,那);尔语(那样言语);尔时(那时,彼时) (7) 这个;此 问君何能尔。——晋· 陶渊明《饮酒》 (8) 如:尔夕(今夕,这个晚上);尔日(当天,这天);尔为(这样,如此) (9) 如此;这样。 尔毋从从尔。——《礼记·檀弓》 (10) 又如:果尔;乃尔;尔馨(六朝时语词。即如此);尔为(如此);尔许(若此,如许。尔,此也。许,助辞);不尔;云尔 尔 〈助〉 (1) 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论语》 (2) 相当于“了” 非死则徒尔。——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应诺声。相当于“是” 。如:尔尔(应答之词。等于唯唯,是是) (4) 通“耳”,表示限止用在句末,可译为“而己”“罢了” 唯手熟尔。——宋· 欧阳修《归田录》 于 〈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 又如:于何(如何) 词性变化 于 于yú 〈介〉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清· 姚鼐《登泰山记》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9)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10)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1)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3)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如:荣誉归于教练 (14) 表示相对的位置。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于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已 〈动〉 (1)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2) 同本义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不已 (4) 完成,完毕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损》。注:“竟也。” 且曰吾已。——《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决竟也。” 有司已于事而竣。——《国语·齐语》。注:“毕也。” (5) 又如:已矣(完了,逝去) (6) 治愈 已大风、挛踠、瘘疠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重病)。大风,麻风病。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脖子肿。疠,恶疮]。——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词性变化 已 〈副〉 (1) 已经 ——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 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如:已装不卸(喻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3) 以前 。如:已先(从前;先前);已事(往事) (4) 罢了,算了。如:已乎(算了) (5) 太——表示程度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唐风》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表示行为的频率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 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世说新语》 (7) 最终,终归 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荀子》 (8) 已而,然后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什么是裂项法?请阐明基本原理,并举例子说明。

原来,一个月前,奶奶因为身体发软,腿疾复发,行动不太灵便,在院子里不小心摔了一跤。由于摔倒在院中的红砖小径上,胳膊都没来得及撑一下,所以,摔破了腿,也擦伤了嘴和脸。所幸,身体骨头都无大碍,否则,八十高龄,愈合何其不易,岂非遭罪。再幸,多年高血压也没有磕到头部,否则更加不堪想象。只是胸闷多日,检查无碍,外伤也便逐渐愈合。
听到爷爷和我说这些的时候,我的心突然就紧紧的揪在一起。爷爷说,好在没什么大事,就是怕我着急,所以一直没有告诉我。

化学与生活中有什么联系?并举例子说明。越多越好。

化学是一门根植于生活之中,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人体自身的生化反应、大自然的化学变迁、生活中的化学常识,无不闪耀着化学知识的火花。例如“燃烧和缓慢氧化”,“食物腐烂变质”,再比如“烷烃”与北京奥运火炬的燃烧的关系,其实火炬中的主要化学品名是“丙烷,再例如“焰色反应”,“火树银花不夜天”的节日之夜,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焰火的成因和成分。简单到我们日常和的自来水的消毒,为什么不能将自来水直接放到金鱼缸里,要经过怎样的处理,等等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英语中什么是状语,有什么用?并举例子说明;谢谢

状语: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句子。表示行为的发生的时间,地点,目的,方式等。由副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或句子等担任。
例:He studies very hard(hard副词做状语)
With his help, we finished the work on time.(on time介词短语做状语)
He came to help you.(to help动词不定式做状语)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

英语中用来表达时间的方法有几种?(请举例子说明)

一、整点的表达:
o’clock 前用数字或文字均可。文字更正式,数字更鲜明,如:
6点------ 6 o’clock ------six o’clock
8点------ 8 o’clock ------eight o’clock
二、非整点表达的两种方法:
时 + 分
6:30 = six thirty
7:45 = seven forty-five
8:01 = eight 0 one ( 0 读字母o 音 )
注意:
用“时 + 分”的方式表示时间,后面决不可有o’clock。
分 + past + 时 :表示“几点几分”,不超过半小时 ( 包括半小时half )
分 + to + 时 :表示超过半小时的 “几点差几分”
一刻(四十五分)用quarter
如:一点一刻: a quarter past one one fifteen
两点半: half past o o thirty
三点四十五分:a quarter to four three forty-five
七点二十: enty past seven seven enty
九点四十: enty to ten nine forty
a.m. = in the morning 如:上午九点: 9 a.m. 9:00 a.m. nine a.m.
p.m. = in the afternoon

古文中的"见"有什么解释,并举例说

看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拜见,谒见:曹刿请见
见解,见识:敢陈愚见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盆成括(古人名)见杀
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经常说的“见谅”就是这个用法
再有就是通假了,同“现”,一般做“出现”解
都是从辞典上找的,希望能帮到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