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文言文翻译

 我来答
远景教育17
2022-11-16 · TA获得超过520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2万
展开全部

1. 止在文言文中解释

1、停止。

《察今》:“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译文:船停下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2、使……停止。

《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译文:两个侍卫把戟交叉,使人停止入内。

3、住下。

《游黄山记》:“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译文:又从峡谷中经过栈道上山,(回到)文殊院住下。

4、留住。

《荷蓧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译文:他便留住子路到他家住宿,杀鸡、做黄米饭给子路吃

5、阻止。

《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译文:河湾上的一位聪明的老者笑他并且阻止他(干这件事)。

6、中止。

《〈论语〉十则》:“臂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中止,那是我自己要中止的。

7、通“只”。只是;仅仅。

《活板》:“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译文:如果仅仅只印两三本,还不算是简便。

8、用于句未,表示感叹。

《诗经·南山》:“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译文:既然嫁给鲁君,为何思念难禁?

2. 老僧澄止文言文翻译

白话释义: 许文木说:老和尚澄止很有道行,临死的时候,告诉他的徒弟们说:“我坚持佛门戒律,精诚修进,自认为是第四禅天的人。

世尊佛祖却怪我平生所发议论,一味推崇佛理、排斥儒学。我在本质上没有变化,死后仍不免进入轮回转生之中。”

他的徒弟说:“您崇奉世尊佛祖,世尊为何反而嗔怪呢。”澄止说:“这就是佛祖之所以成为佛祖的原因。

如果佛祖也党同而伐异,褒扬自己而排斥他人,怎么能为佛祖呢?我现在已醒悟,你们却还糊涂呢?” 由此想起杨槐庭讲的一件事说:乾隆十年进京赴考时,他和几位举人同行,恰巧和一位和尚同住一个旅馆。他偶然与这位和尚闲谈,一位同年使眼色制止说:“你怎么和持异端邪说的人闲聊?” 和尚不平地说:“佛家诚然与儒家不同,然而彼此都各有品第。

如果是孔子,可以批评佛,颜回、曾参以下的就不行了;如果是颜回、曾参,可以批评菩萨;郑兴、贾逵以下就不行了。 如果是郑兴、贾逵,也还可以批评阿罗汉,程颐、朱熹以下就不行了;如果是程颐、朱熹还可以批评各方祖师;那些攀龙附凤、自称是道学家的人,就更不行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份量不够。你来批评佛,是不是高抬自己了呢?” 那位同年又气又笑,说:“正因为各有品第,所以我们几个儒生就可以批评你这个和尚了。”

双方几乎相互争吵起来,不欢而散。 我认为,分别以本教而论,比如居家过日子。

三王以来,儒家思想处于统治地位很久了,即便再有贤能之人也不能改变这种状况,这就像是主人一样。 佛教从西域传来,它那空虚清净的教义,可以使钻营奔走的人停止这种忙乱,可以使有忧愁的人得到排解。

它的因果报应之说,也足以警告那些蠢蠢众生,促使他们回心向善,这对人世不是没有补益的。所以佛家学说得以流传于中国,就像掌握了某种技能的食客。

食客不修炼自己的技能,却要变更主人的家政,使主人放弃主人的地位而接受食客的调遣,这就是佛家的过错了。以两家的效果而论,比如种田,儒家就像种田的人。

而佛家却失去了他的初衷,不以善恶判定有罪有福,而是用施舍还是不施舍来判定有罪有福。 于是蛊惑群众,侵吞钱财的事经常发生。

这就像越过田界,窃夺别人的庄稼一样。这样儒家也舍弃了耕具,任田地荒芜,却匆匆忙忙地手持棍棒,天天寻找越界窃夺的人格斗。

即便格斗全胜,却不知自己的庄稼怎样了。 这不又是儒家的错了吗?佛教自东汉明帝传入后,已流传了两千年,纵然尧、舜、周公、孔子再生,也不能将他们驱逐出去。

儒家倡导君、臣、父、子,兵、刑、礼、乐,舍弃这些便无法治理天下。就是释迦牟尼出世,也不能在中国推行他的主张。

两家本来可以不争,只是僧徒们在求利心的驱使下,妄想排斥儒家,光大佛教,皈依佛门的人多,布施也更多。道学家们在求名心的驱使下,著作中如果没有几条批判佛家的内容,就显不出卫道的功劳。

所以两家的语录,好像水中泡影,忽生忽灭,忽灭忽生,互相大骂不止。 然而,两家相争,在千百年后,还像原先那样并存;两家不相争,千百年后,也还像原先那样并存。

所以还是各自修行自己的本来教义好了。 原文: 许文木言:老僧澄止,有道行。

临殁,谓其待曰:“我持律精进,自谓是四禅天人。世尊嗔我平生议论,好尊佛而斥儒,我相未化,不免仍入转回矣。”

其徒曰:“崇奉世尊,世尊反嗔乎?”曰:“此世尊所以为世尊也。若党同而伐异,扬己而抑人,何以为世尊乎?我今乃悟,尔见犹左耳。”

因忆杨槐亭言:乙丑上公车时,偕同年数人行。适一僧同宿逆旅,偶与闲谈。

一同年目止之曰:“君奈何与异端语?” 僧不平曰:“释家诚与儒家异,然彼此均各有品地。果为孔子,可以辟佛;颜、曾以下弗能也。

果为颜、曾,可以辟菩萨;郑、贾以下弗能也。果为郑、贾,可以辟阿罗汉;程朱以下弗能也。

果为程、朱,可以辟诸方祖师;其依草附禾,自托讲学者弗能也。 何也?其分量不相及也。

先生而辟佛,毋乃高自位置乎?”同年怒且笑曰:“惟各有品地,故我辈儒可辟汝辈僧也。”几于相哄而散。

余谓各以本教而论,譬如居家,三王以来,儒道之持世久矣,虽再有圣人弗能易,犹主人也。 佛自西域而来,其空虚清净之义,可使驰骛者息营求,忧愁者得排遣;其因果报应之说,亦足警戒下愚,使回心问善,于世不为无补。

故其说得行于中国,犹挟技之食客也。食客不修其本技,而欲变更主人之家政,使主人退而受教,此佛者之过也。

各以末流而论,譬如种田,儒犹耕耘者也。 佛家先其初旨,不以善恶为罪福,而以施舍不施舍为罪福。

于是惑众囊财,往往而有,犹侵越疆畔,攘窃禾稼者也。儒者舍其耒耜,荒其阡陌,而皇皇持梃荷戈,日寻侵越攘窃者与之格斗;即格斗全胜,不知己之稼穑如何也。

是又非儒者之颠耶?夫佛自汉明帝后,蔓延已二千来,虽尧、舜、周、孔复生,亦不能驱之去。 儒者父子君臣兵刑礼乐,舍之则无以治天下,虽释迦出世,亦不能行彼法于中土。

本可以无争,徒以缁徒不胜其利心,妄冀儒绌佛伸,归佛者檀施当益富。讲学者不胜其各心,著作中苟无辟佛数条,则不足见卫道之功。

故两家语录,如水中泡影,旋生旋。

3. 老僧澄止文言文翻译

白话释义:许文木说:老和尚澄止很有道行,临死的时候,告诉他的徒弟们说:“我坚持佛门戒律,精诚修进,自认为是第四禅天的人。

世尊佛祖却怪我平生所发议论,一味推崇佛理、排斥儒学。我在本质上没有变化,死后仍不免进入轮回转生之中。”

他的徒弟说:“您崇奉世尊佛祖,世尊为何反而嗔怪呢。”澄止说:“这就是佛祖之所以成为佛祖的原因。

如果佛祖也党同而伐异,褒扬自己而排斥他人,怎么能为佛祖呢?我现在已醒悟,你们却还糊涂呢?” 由此想起杨槐庭讲的一件事说:乾隆十年进京赴考时,他和几位举人同行,恰巧和一位和尚同住一个旅馆。他偶然与这位和尚闲谈,一位同年使眼色制止说:“你怎么和持异端邪说的人闲聊?” 和尚不平地说:“佛家诚然与儒家不同,然而彼此都各有品第。

如果是孔子,可以批评佛,颜回、曾参以下的就不行了;如果是颜回、曾参,可以批评菩萨;郑兴、贾逵以下就不行了。如果是郑兴、贾逵,也还可以批评阿罗汉,程颐、朱熹以下就不行了;如果是程颐、朱熹还可以批评各方祖师;那些攀龙附凤、自称是道学家的人,就更不行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份量不够。你来批评佛,是不是高抬自己了呢?” 那位同年又气又笑,说:“正因为各有品第,所以我们几个儒生就可以批评你这个和尚了。”

双方几乎相互争吵起来,不欢而散。我认为,分别以本教而论,比如居家过日子。

三王以来,儒家思想处于统治地位很久了,即便再有贤能之人也不能改变这种状况,这就像是主人一样。佛教从西域传来,它那空虚清净的教义,可以使钻营奔走的人停止这种忙乱,可以使有忧愁的人得到排解。

它的因果报应之说,也足以警告那些蠢蠢众生,促使他们回心向善,这对人世不是没有补益的。所以佛家学说得以流传于中国,就像掌握了某种技能的食客。

食客不修炼自己的技能,却要变更主人的家政,使主人放弃主人的地位而接受食客的调遣,这就是佛家的过错了。以两家的效果而论,比如种田,儒家就像种田的人。

而佛家却失去了他的初衷,不以善恶判定有罪有福,而是用施舍还是不施舍来判定有罪有福。于是蛊惑群众,侵吞钱财的事经常发生。

这就像越过田界,窃夺别人的庄稼一样。这样儒家也舍弃了耕具,任田地荒芜,却匆匆忙忙地手持棍棒,天天寻找越界窃夺的人格斗。

即便格斗全胜,却不知自己的庄稼怎样了。这不又是儒家的错了吗?佛教自东汉明帝传入后,已流传了两千年,纵然尧、舜、周公、孔子再生,也不能将他们驱逐出去。

儒家倡导君、臣、父、子,兵、刑、礼、乐,舍弃这些便无法治理天下。就是释迦牟尼出世,也不能在中国推行他的主张。

两家本来可以不争,只是僧徒们在求利心的驱使下,妄想排斥儒家,光大佛教,皈依佛门的人多,布施也更多。道学家们在求名心的驱使下,著作中如果没有几条批判佛家的内容,就显不出卫道的功劳。

所以两家的语录,好像水中泡影,忽生忽灭,忽灭忽生,互相大骂不止。然而,两家相争,在千百年后,还像原先那样并存;两家不相争,千百年后,也还像原先那样并存。

所以还是各自修行自己的本来教义好了。原文:许文木言:老僧澄止,有道行。

临殁,谓其待曰:“我持律精进,自谓是四禅天人。世尊嗔我平生议论,好尊佛而斥儒,我相未化,不免仍入转回矣。”

其徒曰:“崇奉世尊,世尊反嗔乎?”曰:“此世尊所以为世尊也。若党同而伐异,扬己而抑人,何以为世尊乎?我今乃悟,尔见犹左耳。”

因忆杨槐亭言:乙丑上公车时,偕同年数人行。适一僧同宿逆旅,偶与闲谈。

一同年目止之曰:“君奈何与异端语?” 僧不平曰:“释家诚与儒家异,然彼此均各有品地。果为孔子,可以辟佛;颜、曾以下弗能也。

果为颜、曾,可以辟菩萨;郑、贾以下弗能也。果为郑、贾,可以辟阿罗汉;程朱以下弗能也。

果为程、朱,可以辟诸方祖师;其依草附禾,自托讲学者弗能也。何也?其分量不相及也。

先生而辟佛,毋乃高自位置乎?”同年怒且笑曰:“惟各有品地,故我辈儒可辟汝辈僧也。”几于相哄而散。

余谓各以本教而论,譬如居家,三王以来,儒道之持世久矣,虽再有圣人弗能易,犹主人也。佛自西域而来,其空虚清净之义,可使驰骛者息营求,忧愁者得排遣;其因果报应之说,亦足警戒下愚,使回心问善,于世不为无补。

故其说得行于中国,犹挟技之食客也。食客不修其本技,而欲变更主人之家政,使主人退而受教,此佛者之过也。

各以末流而论,譬如种田,儒犹耕耘者也。佛家先其初旨,不以善恶为罪福,而以施舍不施舍为罪福。

于是惑众囊财,往往而有,犹侵越疆畔,攘窃禾稼者也。儒者舍其耒耜,荒其阡陌,而皇皇持梃荷戈,日寻侵越攘窃者与之格斗;即格斗全胜,不知己之稼穑如何也。

是又非儒者之颠耶?夫佛自汉明帝后,蔓延已二千来,虽尧、舜、周、孔复生,亦不能驱之去。儒者父子君臣兵刑礼乐,舍之则无以治天下,虽释迦出世,亦不能行彼法于中土。

本可以无争,徒以缁徒不胜其利心,妄冀儒绌佛伸,归佛者檀施当益富。讲学者不胜其各心,著作中苟无辟佛数条,则不足见卫道之功。

故两家语录,如水中泡影,旋生旋灭,旋灭旋生,。

4. 二王止讹文言文翻译

原文如下:

汉成帝建始中,关内大雨四十余日.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大将军王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右将军王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稍定,问之,果讹言,于是美商之固守.

天圣中尝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以问王曾,曾曰:“河决,奏未至,必讹言耳.不足虑.”已而果然.

译文如下:

汉成帝建始年间,关内下了四十多天大雨,京师民众无故互相惊扰,说马上有洪水要来.百姓急着逃难,导致互相践踏,老弱号叫之声不绝于耳,长安城里大乱.

大将军王凤(东平阳人,字孝卿)提议太后、成帝及后宫嫔妃立刻登船,再命令官吏百姓上城避水.群臣都赞同王凤的建议,只有右将军王商(蠡吾人,字子威)说:“自古以来,再无道的国君当政,洪水尚且不会泛滥到越过城墙,今天为什么会有洪水在一天之间就暴涨而来?这一定是谣言,不该命令百姓上城,以免他们更加惊扰.”成帝于是没有下诏.不久,混乱稍微平定,一问,果然是谣言.大家都赞美王商镇定有眼光.

宋仁宗天圣年间曾经下大雨,传说汴河溃决,洪水将到,京都人非常恐惧,想向东逃.仁宗问王曾(益都人,字孝先).王曾说:“如果汴河溃决,为何奏本还没到.一定是谣言,不值得忧虑.”结果果然如此.

5. 古文观止翻译:

原文苏秦始将连横(1),说秦惠王曰(2):“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3),北有胡貉、代马之用(4),南有巫山、黔中之限(5),东有肴、函之固(6)。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7),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8),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9),愿以异日(10)。”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11),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12),尧伐驩兜(13),舜伐三苗(14),禹伐共工(15),汤伐有夏(16),文王伐崇(17),武王伐纣(18),齐桓任战而伯天下(19)。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20)?古者使车毂击驰(21),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饰(22),诸侯乱惑,万端俱起(23),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24),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25),明言章理(26),兵甲愈起。辩言伟服(27),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28),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29),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30),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幢(31),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32),诎敌国(33),制海内,子元元(34),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不嗣主(35),忽于至道(36),皆惛于教(37),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38),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39),负书担橐(40),形容枯槁,面目犁黑(41),状有归色(42)。归至家,妻不下紝(43),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44),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45)。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46),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47),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48),抵掌而谈(49),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50)。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51),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52)。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53);式于廊庙之内(54),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55),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56),使赵大重(57)。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58),伏轼撙衔(59),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60)。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61),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62)?”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63)。”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64)?”选自士礼居覆宋本《战国策》译文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的富饶,北面有胡貉和代马的物产,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面有肴山、函谷关的坚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有万辆,武士有百万,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种出产,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

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用武力称霸天下。

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古代让车辆来回奔驰,用言语互相交结,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不再储备武器甲胄。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侯听得稀里胡涂,群议纷起,难以清理。

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处虚情假意,条文记录又多又乱,百姓还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对,人民无所依靠,道理愈是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