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的历史
珠海市大部分地区自南宋起至民国时期属中山县(原名香山县)辖地。
据考古发现的磨光石和彩陶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四五千年前便有原始部落人群在这里生活。
在凤凰山脉周围和珠江口一些海岛的沙丘、山岗、台地上,都留下了先民们的遗迹。
珠海市现所辖的地方是由原珠海县大部分辖地及斗门县的辖地而成,1949年设海岛管理处。
1952年12月31日,建立渔民县,宝安、东莞、中山3县所属海岛为渔民县的行政区域,由粤中行政区领导,1953年改为珠海县,因地处珠江口与南海之间而名。
1959年3月22日并入中山县,1961年复置珠海县,1979年3月5日设珠海市。
1980年市内部分地区兴办经济特区,已建成一批技术先进、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工业生产项目,1983年原斗门县划归珠海市管辖,1984年8月,设立市辖区──香洲区。
根据《国务院关于扩大珠海经济特区范围的批复》,珠海经济特区范围自2010年10月1日起扩大至全市。
此后,珠海市与珠海经济特区可以划等号。
扩展资料:
珠海的行政区划:
2014年,珠海市1711.24平方公里,设有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3个行政区,下辖15个镇、9个街道,并设立珠海市横琴新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保税区、珠海高栏港经济区、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5个经济功能区。
香洲区辖狮山、湾仔、拱北、吉大、香湾、梅华、前山、翠香8个街道和南屏镇,共126个社区。
斗门区辖井岸、白蕉、斗门、乾务、莲洲等5个镇和白藤街道,有100个行政村、23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