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这首歌的歌名和歌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分类: 娱乐休闲 >> 音乐
问题描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
解析:
作曲:美 奥德维;作词(弘一法师) 李叔同
(弘一法师) 李叔同与《 送别 》
弘一法师(1880-1942)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多才多艺的高僧。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他早岁以书艺驰誉当世,出家后持戒精严,并融书法、佛理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临终绝笔 上海圆明讲堂藏 弘一法师于1942年10月13日晚圆寂,“悲欣交集”四字手书写于10月10日下午,写在一用过的字纸上,字迹仍旧有力。令人感谓的是弘一法师落笔时的超脱随意,这份对后人而言极为重要的手书在他似信手拈来。
李叔同在俗和出家后作了许多艺术价值极高的歌曲,他是将西洋艺术引介到中国的先锋人物,在音乐领域,他应该是最早应用西洋作曲技法作曲的人之一,除了他本人作词作曲,他喜欢选用西洋的曲调配上自己的词的创作方法以达推广西洋歌曲及作曲法的目的。他选曲配词的歌曲极为优美和谐,如《送别》,它对离愁的渲染一直感染到今天的人们。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叔同开始创作歌曲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中国近代音乐或确切说中国近代歌曲的发端之际(中国的近代歌曲是从学堂歌曲开始发展的),而在学堂歌曲的创作上又是以沈心工与李叔同两人的表现最为突出。应该说从清末民初的歌曲作者比较来说,李叔同的许多歌曲在艺术价值上和流传范围上是远远超过他的同时代的人的。正因为他对西洋作曲法的推广,致使中国的歌曲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所以也可以说他在中国的歌曲发展史上起的是一种开拓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值得任何写歌的人尊敬的人,毕竟我们都听过《送别》,毕竟我们都为它感动过, 而它是在接近一个世纪以前由他留下的。
我能够唱很多歌,但,并不是所有的歌曲都能够打动我,能够在某一刻象酒一样让我沉醉、象雷击一样让我震动、把感动象楔子一般打入心灵的歌很少,《送别》,是其中一首。
这首歌在我的心灵中,有如界碑一样沉重而清晰,每一次特别的出现,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这首由美国人谱曲、李叔同填词的歌曲,第一次听到是在二十年前,电影《城南旧事》用一个凄凉的故事、寂廖的画面,很好地诠释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情境,当时年少,只觉得这歌好听、好唱。
以后的日子,我找到了曲谱,开始用口琴、吉他来演奏哼唱它,也开始留意起李叔同这个人来。我在想,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竟然能够将西洋曲谱填上古词,并且这么动听这么有意境。不用说在当时那个文艺启蒙的旧年代,就算是在今天,也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创意。
后来慢慢了解到,弘一法师--李叔同,中国现代戏剧的开创者,曾经浪迹于诗、书、画、音乐、戏剧的滚滚红尘的游子,一个学贯古今、艺汇中西、至性至情的旷世才子。最后,循于清灯孤影的空门,并且,在温州渡过了十二年的苦修孤旅。
从此,这个人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的每一次出现,都有苍凉空旷的《送别》为背景。
他用一曲《送别》,轻轻关上了那扇门,曾经为他而沸沸扬扬的尘世被远远地隔开了,他送别的是谁?是爱人?是亲人?是世界?都不是,他送别的只是他自己。
他做到了,他走向了彼岸,没有回头,没有看自己一眼。是尘世死了,而不是他死了。( 转摘)
点击下载:《 送别 》 hxiao/mzl/002/203.MP3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问题描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
解析:
作曲:美 奥德维;作词(弘一法师) 李叔同
(弘一法师) 李叔同与《 送别 》
弘一法师(1880-1942)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多才多艺的高僧。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他早岁以书艺驰誉当世,出家后持戒精严,并融书法、佛理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临终绝笔 上海圆明讲堂藏 弘一法师于1942年10月13日晚圆寂,“悲欣交集”四字手书写于10月10日下午,写在一用过的字纸上,字迹仍旧有力。令人感谓的是弘一法师落笔时的超脱随意,这份对后人而言极为重要的手书在他似信手拈来。
李叔同在俗和出家后作了许多艺术价值极高的歌曲,他是将西洋艺术引介到中国的先锋人物,在音乐领域,他应该是最早应用西洋作曲技法作曲的人之一,除了他本人作词作曲,他喜欢选用西洋的曲调配上自己的词的创作方法以达推广西洋歌曲及作曲法的目的。他选曲配词的歌曲极为优美和谐,如《送别》,它对离愁的渲染一直感染到今天的人们。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叔同开始创作歌曲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中国近代音乐或确切说中国近代歌曲的发端之际(中国的近代歌曲是从学堂歌曲开始发展的),而在学堂歌曲的创作上又是以沈心工与李叔同两人的表现最为突出。应该说从清末民初的歌曲作者比较来说,李叔同的许多歌曲在艺术价值上和流传范围上是远远超过他的同时代的人的。正因为他对西洋作曲法的推广,致使中国的歌曲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所以也可以说他在中国的歌曲发展史上起的是一种开拓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值得任何写歌的人尊敬的人,毕竟我们都听过《送别》,毕竟我们都为它感动过, 而它是在接近一个世纪以前由他留下的。
我能够唱很多歌,但,并不是所有的歌曲都能够打动我,能够在某一刻象酒一样让我沉醉、象雷击一样让我震动、把感动象楔子一般打入心灵的歌很少,《送别》,是其中一首。
这首歌在我的心灵中,有如界碑一样沉重而清晰,每一次特别的出现,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这首由美国人谱曲、李叔同填词的歌曲,第一次听到是在二十年前,电影《城南旧事》用一个凄凉的故事、寂廖的画面,很好地诠释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情境,当时年少,只觉得这歌好听、好唱。
以后的日子,我找到了曲谱,开始用口琴、吉他来演奏哼唱它,也开始留意起李叔同这个人来。我在想,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竟然能够将西洋曲谱填上古词,并且这么动听这么有意境。不用说在当时那个文艺启蒙的旧年代,就算是在今天,也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创意。
后来慢慢了解到,弘一法师--李叔同,中国现代戏剧的开创者,曾经浪迹于诗、书、画、音乐、戏剧的滚滚红尘的游子,一个学贯古今、艺汇中西、至性至情的旷世才子。最后,循于清灯孤影的空门,并且,在温州渡过了十二年的苦修孤旅。
从此,这个人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的每一次出现,都有苍凉空旷的《送别》为背景。
他用一曲《送别》,轻轻关上了那扇门,曾经为他而沸沸扬扬的尘世被远远地隔开了,他送别的是谁?是爱人?是亲人?是世界?都不是,他送别的只是他自己。
他做到了,他走向了彼岸,没有回头,没有看自己一眼。是尘世死了,而不是他死了。( 转摘)
点击下载:《 送别 》 hxiao/mzl/002/203.MP3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