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教你怎样问诊学看病

 我来答
健康小知识2333
2023-01-19 · TA获得超过94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5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66.9万
展开全部
“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所便,就是所宜,是说医生临证时要问病人怎样才觉得适宜。唐代医家孙思邈指出:“未诊先问,最为有准。”

  问病,说起来容易而做起来难,古人曾说:“非精于医者,必不能问也。”无论中医、西医,都有问诊,但是所问的具体内容则各有侧重。相对来说,中医问诊更细、更难、更具艺术性,不仅问与病症有关的内容,还要根据辨证用药所需来问,用患者能够理解的、形象的语言来问。比如对过敏性鼻炎患者,一定要问患者的出汗情况,因出汗的多少、部位等,常决定治疗用药。又如,通过问患者上楼时的难易度,来判定是否有“身重”(判断湿邪的一个重要指征)的症状。所以,不精通中医,治疗方药不熟者,往往很难问到关键之处。可以说,问诊能反映一位中医师的诊疗水平。

  中医问诊的内容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类:

  一是问姓名、年龄、职业、住址、电话等,以及疾病发病的时间、原因、病程、治疗经过、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一般情况,用以了解和分析疾病的病因、病位、体质类型等。例如:每遇梅雨季节、气候潮湿时发病,提示此病由湿邪所致。突然起病,病程短,多为外感病、实证;起病缓慢,病程长,多为内伤杂病、虚证。喜甜食者,多脾胃虚弱之体;喜苦味食品者,多痰湿偏盛之体;喜酸味食品者,多肝阴不足之体;喜辛辣食品者,多肝郁气滞证;喜咸味食品者,多血脉瘀阻之证等。

  二是问自觉症状。主要包括发热、恶寒、出汗、体力、疼痛、饮食、睡眠、大便、小便、女子的月经带下等情况。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症状的问诊方法:

  1.问发热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一定要问其有无恶寒、肌肉酸痛,以及出汗等情况。如果一位病人表现为发热,恶寒甚,无汗,周身肌肉酸痛,面色白,手足不温,那么不论体温多高,在中医看来都有寒邪郁闭体表的因素,在治疗时就要用发散风寒的药物,轻者可以用生姜红枣汤,或刮痧疗法(刮颈部、背部、胸前等处,能鼓舞经络之阳气,达到散风寒之目的,此法对感寒引起的发热有很好的退热作用)。

  若发热(体温通常不甚高,38℃左右)恶寒,出汗(穿少了冷,穿多了出汗),面色白,鼻塞,流清涕者,为感受风邪、营卫不和的感冒,多见于体虚者。对于这种感冒,中医有一个使用了近两千年的名方——桂枝汤,药用: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生姜3片,红枣3枚。使用准确,常一剂而愈。

  还有先恶寒,后发热,继则汗出热退的发热症,称为“寒热往来”,多因邪在半表半里所致,中医称为“少阳证”。大家熟悉的“小柴胡冲剂”就是治疗这种发热的有效方剂。当然,病较重者,还是要请中医师开处方,用汤剂。否则药虽对证,但因成药剂量过小,杯水车薪,往往达不到退热的目的。

  此外,还有高热,不恶寒,汗大出,口渴,欲冷饮的发热;有发热如潮水起伏一样定时而作,或定时升高的潮热;有午后或入夜即发热,晨起热退的发热等等,病性均不同,治疗也各异。

  2.问疼痛

  疼痛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概括而言有两点,一是由于气血的运行不通所致,中医有“不通则痛”之说,属于实证;二是因脏腑经脉失去濡养所致,属于虚证。不同原因所致的疼痛,表现特点也不同。如:

  胀痛:疼痛时伴有胀感,多因气机郁滞所致;刺痛:针刺样疼痛,为瘀血疼痛的特点;绞痛:痛如刀割,为程度比较恶重的一种疼痛,多因瘀血、结石、蛔虫等有形邪实闭阻气机所致;灼痛:烧灼样疼痛,多因火热之邪所致;冷痛:疼痛时伴有寒冷感,多因寒邪阻络,或阳虚内寒所致;隐痛:指一种隐隐约约,绵绵不休,不甚剧烈,可以忍耐的一种疼痛。多属虚证,因气血不足,阳虚内寒等所致;重痛:伴有沉重感的疼痛,多因湿邪困遏气机所致;掣痛:伴有抽掣或牵引感的疼痛,多因肝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另外,疼痛的部位、发作时间等,对判断病位、病性也很重要。

  3.问饮食

  一般来说,无论何病,凡是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有饥饿感者,大多为胃火炽盛,食物腐熟过快所致,称为“消谷善饥”,要用清胃火的药物治疗;食欲减退,或不欲饮食,多因胃阳不足、脾胃气虚、或湿困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所致。四川人喜食的麻辣食品有很好的开胃作用,因辛辣食品有温胃、燥湿作用,所以能醒胃助运化,从而增进食欲。若易饥多食,但形体消瘦,大便溏泻者,中医称“胃强脾弱”,即胃的功能正常,但脾的运化功能不健所致。可以选择有健脾助运化的一些食物,如莲子肉、山药、芋头等经常煮食。

  4.问味觉

  通过询问患者的味觉,也可以了解病性。口味正常,中医称“口中和”。异常的口味主要有:

  口中淡而无味,多为脾胃气虚的表现;口甜,多因湿困脾胃;口粘,多因痰饮阻肺,或食积内停所致;口苦,多属热证,如胃火炽盛、心火偏亢,或肝胆湿热,胆汁上蒸所致;口酸,多见于肝胃蕴热,或食积内停;口咸,多属肾虚,多为肾液上乘之象。

  口渴,又称口干,通常为人体缺少水液,或津液不能正常输布的反应。在疾病过程中,若口不干,表示津液未伤或输布正常,多见于感受寒邪,或阳虚内寒证。口渴而欲饮,并喜冷饮者,多为热盛津伤证,可以用清热生津的食品,如西瓜、梨汁、藕汁、荸荠汁、橙汁等治疗。渴而喜热饮,且不多饮,为湿阻气滞,津不上承所致;若口渴欲饮,但饮入即吐,小便不利者,为水饮内停,津不上承的征象。这两种口渴均不宜用以上食品。反而要用化湿、理气,甚至是利尿药才能止渴。

  5.问大小便

  大便异常主要有便秘与泄泻两种。

  若大便干燥如粒,排出困难,数日一行者,多为肠中津亏血少,可用蜂蜜、香蕉、芝麻等润肠之品;如伴形瘦、腰酸者,可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严重者可用生地30~60g,白芍30g,炙甘草5g,水煎服。

  大便不干,或质稀,但解而不畅,量极少者,多为气滞湿阻的便秘,可多食洋葱、萝卜等有通气作用的食品。

  大便时干时溏,或前干后溏,多为肝郁脾虚,肝脾不和证。可用中成药“逍遥丸”。

  大便质稀不成形,或夹杂不消化食物,或水泻,每日五六次,甚则难以计次者,可用焦山楂15g,石榴皮20g,水煎服。此方价廉,但有很好的止泻作用,适用于泻而畅,次数多,泻时急迫,甚至来不及如厕者,不适用于泻而不畅者。

  小便的异常主要有小便不利或过利两大类。

  小便不畅,排尿无力,多属肾气亏虚。小便不畅,次数增多,排尿有灼痛感,多为湿热下注之证,轻者可用车前草(鲜者更佳)30g,鲜品可用至60~200g,水煎,代茶饮。小便量少,次数减少,多由于津液量的不足,如热盛伤津,或出汗、呕吐、泄泻太过,津液耗伤等;若尿少而有水肿,则是因肺脾肾三脏病变,致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可用玉米须、冬瓜、黄豆、瓠子等,水煎服。

  老年人若小便量多色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夜尿增多,甚或尿失禁者,多属阳气不足,下焦虚寒,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可用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或每晚食用炒熟的白果7~10粒。

  以上介绍的都是一些常见的,且有特征性的症状,对初学者来说较易把握,可以据此选择食品,或中成药治疗。当然,患者自觉症状还有许多,如眩晕、耳鸣、失眠、咳嗽、恶心、腹胀、盗汗等等,情况较为复杂,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