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模式的四种形式

 我来答
考试答疑君2333
2023-01-14 · TA获得超过36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2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3.2万
展开全部

认知模式(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体谅模式(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社会问题的各种可能反应);社会模仿模式(人既能对刺激作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境);价值澄清模式(人们的价值观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观点或永恒不变的真理)。

认知模式 :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体谅模式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社会问题的各种可能反应;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一社会问题时可能遭到的种种困难。

社会模仿模式 :主要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模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刺激作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境。社会模仿模式可资借鉴的地方在于: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强调自我效能,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

价值澄清模式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拉斯、哈明、西蒙等人。这种模式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其目的是通过选择、赞扬和实践过程来增进赋予理智的价值选择。

价值澄清模式认为,人们的价值观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观点或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建立在个体亲身经历的社会经验基础上的一种指南。因此,要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就必须经过选择、评价和按这些价值观行动的过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