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冷兵器, 马槊
中国古代冷兵器,马槊
马槊是槊的主要形态,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是长矛的重型精品版。其他槊,还有步槊和冒称槊的杂槊等分类。基本上,说槊,即是所指马槊。根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古代兵器分册》主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泰斗杨泓老先生著述。
槊起源于汉朝,兴起与骑兵为主的战争朝代,即:魏晋、隋唐。这一时期骑兵是争霸天下的决定性力量,重装骑兵对决促进了装甲与武器的发展,这个环境造就了中国甲骑具装骑兵的武器与装甲的发展高峰。
马槊分槊锋与槊杆两部分,槊锋刃长达50-60CM,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类武器。马槊正是为了适应汉末以来越来越强大的重装骑兵、披甲战马。马槊锋具有明显的破甲棱,上好的槊也会同宝剑一样,有八个面。普通的鱼鳞锁子甲、铁圜甲、明光铠,在破甲的槊之下,一击而破。
正如在中亚地区重型骑枪的流行,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马槊同样也是双方具状骑兵发展所带来的结果。尤其是这一时期马镫的出现,让骑兵们操作战马变的更加便利,因此具状骑兵的铠甲也可以变的更加厚重。马槊的发展也极大的反映出这一历史环境。
1、首先是骑兵对决的战争,南北朝时期有游牧政权先后决战于中原地区,骑兵是争霸天下的决定性力量。
尤其在北朝,汉、鲜卑、匈奴等各拥有大量骑兵的势力决胜于中国大平原,重装骑兵兴起,从魏晋到南北朝到隋唐是骑兵对决的时代,这个环境造就了骑兵的武器与装甲的发展。
2、自汉末以来至隋唐,强大的世家门阀执政与领兵时期,唐朝的很多门阀,血统十分久远,可追溯至汉,例如荥阳郑氏门阀就是源自东汉郑玄,赵郡李、清河博陵崔、范阳卢、太原王氏等中原门阀世家无不源远流长。
陇西李阀甚至可追溯到西汉武帝时代。因此槊这种威力强大但造价昂贵的武器,往往只能少数世家子弟装配,而一般文人贵族、官僚,佩华丽的剑足以彰显身份。只有需要领兵作战的门阀贵族,才需要具有实战性的骑兵武器,因此,槊与世家贵族出身的将领结合,成为其标志。
3、拥有精锐的重装骑兵部队,《南齐书·列传·卷五十七》宏自率众至寿阳,军中有黑毡行殿,容二十人坐,辇边皆三郎曷刺真,槊多白真毦,铁骑为群,前后相接。
南朝的梁简文帝,风流潇洒、文采斐然,把制槊当做一种艺术,做《马槊谱序》:“马槊为用,虽非古法,近代相传,稍以成艺。”南朝名将,世家贵族羊侃极为豪奢,却以制槊为荣耀:《梁书·羊侃传》“侃执矟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
宋朝,西北与幽燕的战马产地尽皆失去,缺乏强大的骑兵部队。槊的成本昂贵,费时而且繁复,失败几率高,耗费大,一杆槊使用以及废弃的木材,可以造十架强弓。
宋朝之后,以文制武,太监监军、文人领兵,世家门阀逐不再掌军。制式武器伴随大集团步兵的强大的发展,宋之后,对付强大骑兵军团的方法已经不是骑兵的对决,而是“以步制骑”。
结构特点:
1、首先外形与枪矛一致,不过由考古可以看出,槊锋非常长,远非枪矛的头可以比。
2、有时会装备“留情结”,防止冲锋时贯穿敌人无法拔出。
3、马槊杆为通常使用柘木,是细柘杆浸泡油晾干后,用鱼泡胶黏合而成。
4、横向缠绕麻绳,勒入槊杆,使横向受力。
5、再涂生漆,裹以葛布,成为一个整体槊杆上等马槊,往往使用柘木。
神臂弩的木材,最重要的就是弯折回弹、瞬间复位、刚柔并济的能力,因此可以侧面论证柘木是冷兵器军械中最好的造槊材料之一。马槊里边有非常多的讲究。槊杆根本不像普通枪、矛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韧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蔑,胶合而成。
那韧木以做弓用的柘木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细蔑用油反复浸泡。泡得不再变形了,不再开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而这个过程耗时将近一年,一年之后,将蔑条取出,荫凉处风干数月。
后用上等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丈八长,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葛布上生漆,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然后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
前装精钢槊首,后安红铜槊纂。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槊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两端不落不坠。
这样,武将骑在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费丝毫力气。如此制造出来的槊,轻、韧、结实。武将可直握了借马力冲锋,也可挥舞起来近战格斗。只是整支槊要耗时三年,并且成功率仅仅有四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所以汉唐以来,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将领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