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法国战败的原因
3个回答
2013-11-08
展开全部
红河三角洲中法战争是从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战开始的。法国的军事行动第一个目标确定为山西。山西的防军主要是黑旗军,同时也有七个营正规的桂军和滇军。法军于14日发起攻击,中国驻军被迫实行了军事抵抗。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16日占领山西。 1884年2月,米乐继孤拔为法军统帅,兵力增至一万六千人,图谋侵犯北宁,筹划给中国军队更大的打击,从而迫使清统治者完全屈服。时清政府在北宁一带驻军约四十营,但由于将帅昏庸、怯懦,互不协调,军纪废弛,兵无斗志。3月12日,法军来攻,北宁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军进驻兴化。法国利用军事胜利的形势,对越南和中国都展开了进一步的政治胁迫。6月,法国政府与越南订立最后的保护条约。 清廷得悉前线军事挫败的消息后,以撤换大批疆吏廷臣掩饰败绩。全面改组军机处,恭亲王奕�6�0等被黜退,以礼亲王世铎代之。贝勒(后为庆亲王)奕劻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而实际大权操在醇亲王奕譞(光绪帝生父)的手中。授权李鸿章与法国代表举行和谈。5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主要内容是:中国同意法国与越南之间“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一概不加过问,亦即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国约明“应保全助护”中国与越南毗连的边界,中国约明“将所驻北圻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中国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并约明将来与法国议定有关的商约税则时,应使之“于法国商务极为有利”;本约签订后三个月内双方派代表会议详细条款。17日,福禄诺交给李鸿章一份节略,通告法国已派巴德诺为全权公使来华会议详细条款,并单方面规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中国军队原驻地分期“接防”的日期。李鸿章没有肯定同意这个规定,又没有明确反对,亦未上报清朝中央政府。 6月23日,法军突然到谅山附近的北黎(中国当时称为观音桥)地区“接防”,无理要求清军立即退回中国境内。中国驻军没有接到撤军命令,要求法军稍事等待,法军恃强前进,开枪打死清军代表,炮击清军阵地。清军被迫还击,两日交锋,法军死伤近百人,清军伤亡尤重。这次事件史称“北黎冲突”或“观音桥事变”。法国以此为扩大战争的藉口,照会清政府要求通饬驻越军队火速撤退,并赔偿军费两亿五千万法郎(约合白银三千八百万两),并威胁说,法国将占领中国一两个海口当作赔款的抵押。清政府虽然认为这是无理勒索,但仍派两江总督曾国荃于7月下旬在上海与巴德诺谈判,以求解决 争端。谈判未有结果,法国重新诉诸武力。 法国将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法国派巴德诺与曾国荃进行谈判的同时,继续制造事端,再次挑起战争。从1884年5月《简明条约》签订前后法军攻击基隆起,到1884年8月马尾海战结束为止,为中法战争第二阶段,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越南北部陆上战争也在继续。 法国将它在中国和越南的舰队合成远东舰队,任命孤拔为统帅,乘机分别开进福州和基隆,一方面胁迫中国接受法国条件,一方面准备随时发动攻击,占领这些口岸。8月5日,法舰轰击基隆,强行登陆,中国军队在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统率下顽强抵抗,使法军不得不退回海上待机再举。随后,法国议会授权政府“使用各种必要方法”使中国屈服,法国政府拟定新条件向中国勒索,要求赔款八千万法郎,十年付清。清政府没有接受。中法外交关系正式破裂。23日,法国以先期驶入福州马江以内的优势兵舰向中国船舰猛烈攻击,中国水师仓卒应战,顷刻间,战舰十一艘或沉或伤,官兵殉难者近八百人。法舰又炮轰马尾船厂(福州船政局),将其击毁,并连日对马尾至海口间的岸防设施大肆破坏后驶出闽江口,集结于马祖澳。 自此战火延至中国本土,8月26日,清廷颁发上谕,谴责法国“横索无名兵费,恣意要求”,“先启兵端”,令陆路各军迅速进兵,沿海各地严防法军侵入。这道上谕实际上是对法国侵略者的宣战书。 10月初,法舰分头进犯台湾基隆和淡水,刘铭传鉴于兵力不足,放弃基隆,坚守淡水。法军在基隆登陆后,再犯淡水,一度抵滩上陆,但很快被击退。法军占领基隆一隅,无法深入,转而从10月23日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1885年初,法军接连从基隆向台北进攻;法舰骚扰浙江镇海,截击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中国军舰,在浙江石浦击沉其中两艘。3月底,法军占领澎湖岛及渔翁岛。镇海之战,法舰遭到扼守招宝山炮台的中国军队奋勇还击,孤拔的座舰也被击中,孤拔身受重伤,6月11日死于澎湖岛。 编辑本段镇南关大捷 中法之间的陆上战争仍在中越边境和越南境内激烈进行。1885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十天以后,法军侵占镇南关(今友谊关),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焚关而去,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山,伺机再犯。时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驰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得悉法军将犯镇南关,在隘口抢筑了一条横跨东西两岭高七尺、长三里、底宽一丈的长墙,墙外深掘堑壕,筑成了较完整的防御阵地。3月23日,盘踞谅山的法军倾巢出动,扑向镇南关,24日越墙进犯,冯子材率士卒冲出墙外,激励将士猛烈搏斗,终将法军击退,遏阻了法军对中国边境的窥伺。清军乘胜追击,连破文渊、谅山,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重伤东部法军统帅尼格里。法军陷入困境。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见彩图 镇南关(今友谊关)清军布防图 1885年3月,镇南关大捷使清朝军队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 ) 中法双方议和 法国发动侵华战争后,各方面围绕和战问题的外交活动和秘密谈判几乎没有停止过。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即使在被迫宣战以后,也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变”,因此始终或明或暗、直接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李鸿章等人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1885年2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清政府同意下,派其僚属英籍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赴巴黎促进中法和议。4月4日,金登干和法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毕乐在巴黎匆促签订停战协定(《巴黎协定书》)。之后,清政府明令批准李福天津《简明条约》,并下令北越驻军分期撤退回国;法国解除对台湾和北海的封锁。中法战争至此停止,慈禧太后颁发了停战诏令。
2013-11-08
展开全部
中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国总理内阁被迫下台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在发动中法战争时,法国已从普法战争失败所造成的窘境中摆脱出来,军事力量有所恢复.中法战争过程中,法国远征军的兵力最多时有两万余人。法国远征军司令部下辖两个旅和一个内河舰队。每旅辖三个步兵团和炮兵、骑兵、工兵、电信兵等部队。步兵、骑兵的轻武器主要是夏什普式中心发火击针后装线膛枪,口径十一毫米,射速为每分钟七发,射程一千八百米。此外,还有克罗帕契克连发枪和哈齐开斯机关炮等。野战炮兵每连有75mm火炮六门。法国远征军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本国兵约占三分之一;雇佣兵(由欧洲其它国家招募)为数不多;附庸兵(阿尔及利亚和越南人)数量最大。这几种成分的军队待遇、装备、补给也不同。
陆路战场仍集中在中越边境地区和越南北部。早在1873年12月21日,黑旗军首领刘永福部将吴凤典就曾刀斩法王附马安邺,取得罗池大捷。1882年,法国茹弗里第二次组阁,增加军费550万法郎,派出援军侵越。但1883年黑旗军换装了部分美国南北战争后对亚洲倾销的剩余武器,计有美制M1833/1855后装线膛骑枪,温彻斯特连发,1847型的柯尔特左轮800余枝。因此在1883年5月19日越南境内爆发的纸桥之战中由法军上尉代理营长李维叶(Cpt.Henri Laurent Riviere)率领的500名法军和陆战队混编部队,遭到黑旗军绝对优势火力(至少1000枝各式)从暗中埋伏的纵射,李威利所部270余人遭俘杀,李威利被黑旗军枭首。
法国侵略军攻陷镇南关,炸毁关门,并在关前废墟中插上一块木牌,用汉字写着“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中国军民在法军退走后在关前插上木桩,写上“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
法军惨败的消息传到巴黎。“引起法国国内舆论很大的激动”在巴黎,政治情绪把谅山的退却当做是国家的灾难,遣责内阁出法国,使法国蒙受可耻的羞辱。”茹费理内阁在一片责骂和打倒声中垮台
======================================
这次“中法战争”之所以被称作“中法战争”,而不是“清法战争”。
原因为:交战双方,一方是以越南为跳板企图侵略中国的法国殖民侵略者;另一方是在越南由中国人自发组织的黑旗军(军中无一人留辫子)和部分清军。
其中的中方军力以黑旗军为主力,部分清军为次。
中国和法国作战,中国能取胜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当时中国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武器落后;中方的黑旗军也是自发组织的。而法国呢?已经先后完成了2次工业革命,成为了一个工业强国,武器又先进。法方的军队都是训练有素的。
而法国在具有如此优势的情况下,还败得如此之惨,加上法国只是在远东战败,但是法国本土发动战争的内阁和总理竟然被迫倒台了!
如果不是满清郑府愚昧无知的话,完全可以以击败法国的战绩来重新提高国际地位,还可以要回在圆明园中被法军劫走的文物。
但是由于满清郑府的愚昧无知+李鸿章的NC SB的缘故,是“法国以不胜而胜,中国以不败而败”,开创了“战败国向战胜国所要赔偿”的先例!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在发动中法战争时,法国已从普法战争失败所造成的窘境中摆脱出来,军事力量有所恢复.中法战争过程中,法国远征军的兵力最多时有两万余人。法国远征军司令部下辖两个旅和一个内河舰队。每旅辖三个步兵团和炮兵、骑兵、工兵、电信兵等部队。步兵、骑兵的轻武器主要是夏什普式中心发火击针后装线膛枪,口径十一毫米,射速为每分钟七发,射程一千八百米。此外,还有克罗帕契克连发枪和哈齐开斯机关炮等。野战炮兵每连有75mm火炮六门。法国远征军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本国兵约占三分之一;雇佣兵(由欧洲其它国家招募)为数不多;附庸兵(阿尔及利亚和越南人)数量最大。这几种成分的军队待遇、装备、补给也不同。
陆路战场仍集中在中越边境地区和越南北部。早在1873年12月21日,黑旗军首领刘永福部将吴凤典就曾刀斩法王附马安邺,取得罗池大捷。1882年,法国茹弗里第二次组阁,增加军费550万法郎,派出援军侵越。但1883年黑旗军换装了部分美国南北战争后对亚洲倾销的剩余武器,计有美制M1833/1855后装线膛骑枪,温彻斯特连发,1847型的柯尔特左轮800余枝。因此在1883年5月19日越南境内爆发的纸桥之战中由法军上尉代理营长李维叶(Cpt.Henri Laurent Riviere)率领的500名法军和陆战队混编部队,遭到黑旗军绝对优势火力(至少1000枝各式)从暗中埋伏的纵射,李威利所部270余人遭俘杀,李威利被黑旗军枭首。
法国侵略军攻陷镇南关,炸毁关门,并在关前废墟中插上一块木牌,用汉字写着“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中国军民在法军退走后在关前插上木桩,写上“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
法军惨败的消息传到巴黎。“引起法国国内舆论很大的激动”在巴黎,政治情绪把谅山的退却当做是国家的灾难,遣责内阁出法国,使法国蒙受可耻的羞辱。”茹费理内阁在一片责骂和打倒声中垮台
======================================
这次“中法战争”之所以被称作“中法战争”,而不是“清法战争”。
原因为:交战双方,一方是以越南为跳板企图侵略中国的法国殖民侵略者;另一方是在越南由中国人自发组织的黑旗军(军中无一人留辫子)和部分清军。
其中的中方军力以黑旗军为主力,部分清军为次。
中国和法国作战,中国能取胜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当时中国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武器落后;中方的黑旗军也是自发组织的。而法国呢?已经先后完成了2次工业革命,成为了一个工业强国,武器又先进。法方的军队都是训练有素的。
而法国在具有如此优势的情况下,还败得如此之惨,加上法国只是在远东战败,但是法国本土发动战争的内阁和总理竟然被迫倒台了!
如果不是满清郑府愚昧无知的话,完全可以以击败法国的战绩来重新提高国际地位,还可以要回在圆明园中被法军劫走的文物。
但是由于满清郑府的愚昧无知+李鸿章的NC SB的缘故,是“法国以不胜而胜,中国以不败而败”,开创了“战败国向战胜国所要赔偿”的先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其实在中法越南战争中,清朝并非大胜法国,中法双方最多只是互有胜负。 1884年7月战争爆发後,法国海军迅速取得制海权,法将孤拔领法国海军进攻福州马尾船厂,只需数十分钟就摧毁马尾船厂、炮台以及整支闽洋舰队,之後法军攻占台湾基隆,虽然在淡水(沪尾)一役法军被驻台湘军淮军及台湾本地团勇所败,令法军不能顺利占领台湾,但法军之後占领澎湖群岛,海上封锁台湾,而福建、浙江对开的海面,都由法军控制,只是法国怕列强干涉而不敢下令海军北上威胁北京,所以在海上,清朝在中法战争中一直处於劣势。
清朝在中法战争取胜主要是在陆上。其实在战争初期法军在陆上都占上锋。当时法国已控制越南绝在部份国土,最初中法在越南北部近中国边境互有胜负,至1885年2月,法军攻陷谅山及中越边境要塞镇南关,广西大镇,而西路法军也大败黑旗军及滇军,中国方面此时得到老将冯子材来援及统一指挥,重整旗鼓,加上法军轻敌,清朝军队才成功在镇南关大败法军,继而收复谅山,而黑旗军也在西路发难,法国陆军陷於困境。
综合上面的战争形势,清朝虽在镇南关大捷後士气大镇,令法国在越南北部的陆军陷於苦战,但越南大部份早已落入法国人手中,而台湾依旧被海上封锁,法国舰艇依然控制东南沿海,所以中法顶多凭镇南关大捷取得较多要求复开和谈的筹码,战争形势仍非常严峻,说中法战争清朝大胜法国,只是一厢情愿的说法。而且当时日本也乘中法战争,煽动朝鲜亲日派发动政变,清朝也派兵入朝鲜协助平乱,清朝可能会出现两面受敌的局面。
所以以当时形势,和谈是对清朝有利,加上法国内阁因镇南关大败而倒台,清朝不得不与找著法国国内政局不稳的机会,以最佳时机与法国和谈。因为在停战前,越南90%以上领土及主要城市(包括顺化、河内、西贡)都已由法军控制,而清军只夺回谅山。
後来中法的天津和约,其实是鸦片战争後清朝与外国多个条约中较为合理的。法国海军放弃对台湾的海上封锁,及撤离台湾基隆及澎湖群岛,以换取清朝承认为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则清朝放弃越南的宗主权。虽说清朝因此失去越南,但越南只是清朝藩属国而非领土,而且早在战争之前越南大部份地方都被法国所占,相反台湾是清朝的领土,以一个早已陷落的藩属国越南换取解台湾之困都算是化算。而且条约中清朝不用向法国割地赔款,只须关放中越边境数个口岸而已,可算是鸦片战争以来清朝首次与外国交战而不用割地赔款。若战争继续下去,法国一旦在海上增兵,清朝沿海省份会危在旦夕,清朝可能会战败及要割地赔款。
清朝在中法战争取胜主要是在陆上。其实在战争初期法军在陆上都占上锋。当时法国已控制越南绝在部份国土,最初中法在越南北部近中国边境互有胜负,至1885年2月,法军攻陷谅山及中越边境要塞镇南关,广西大镇,而西路法军也大败黑旗军及滇军,中国方面此时得到老将冯子材来援及统一指挥,重整旗鼓,加上法军轻敌,清朝军队才成功在镇南关大败法军,继而收复谅山,而黑旗军也在西路发难,法国陆军陷於困境。
综合上面的战争形势,清朝虽在镇南关大捷後士气大镇,令法国在越南北部的陆军陷於苦战,但越南大部份早已落入法国人手中,而台湾依旧被海上封锁,法国舰艇依然控制东南沿海,所以中法顶多凭镇南关大捷取得较多要求复开和谈的筹码,战争形势仍非常严峻,说中法战争清朝大胜法国,只是一厢情愿的说法。而且当时日本也乘中法战争,煽动朝鲜亲日派发动政变,清朝也派兵入朝鲜协助平乱,清朝可能会出现两面受敌的局面。
所以以当时形势,和谈是对清朝有利,加上法国内阁因镇南关大败而倒台,清朝不得不与找著法国国内政局不稳的机会,以最佳时机与法国和谈。因为在停战前,越南90%以上领土及主要城市(包括顺化、河内、西贡)都已由法军控制,而清军只夺回谅山。
後来中法的天津和约,其实是鸦片战争後清朝与外国多个条约中较为合理的。法国海军放弃对台湾的海上封锁,及撤离台湾基隆及澎湖群岛,以换取清朝承认为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则清朝放弃越南的宗主权。虽说清朝因此失去越南,但越南只是清朝藩属国而非领土,而且早在战争之前越南大部份地方都被法国所占,相反台湾是清朝的领土,以一个早已陷落的藩属国越南换取解台湾之困都算是化算。而且条约中清朝不用向法国割地赔款,只须关放中越边境数个口岸而已,可算是鸦片战争以来清朝首次与外国交战而不用割地赔款。若战争继续下去,法国一旦在海上增兵,清朝沿海省份会危在旦夕,清朝可能会战败及要割地赔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