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的概念
负数的概念是小于零的数。
负数的概念:
负数是数学术语,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负数比零小、比正数小,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没有最大与最小的负数,所有的负数都比自然数小,比零小(<0)的数用负号“-”标记,如-0.6,-2,-5.33,-45等。
负数也可以理解为用负号“-”和一个正数标记,如−2,代表的就是2的相反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负数与正数的区别:
正数是数学术语,比0大的数叫正数(positive number),0本身不算正数。正数与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正数前面常有一个符号“+”,通常可以省略不写,负数用负号“-”和一个正数标记,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线上,正数都在0的右侧,负数都在0的左侧。
中国负数最早出现的时间及原因:
1、中国负数最早出现的时间
我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而在甘肃居延出土的汉简中,有“相除以负百二十四算”、“负二千二百四十五算”、“负四算,得七算,相除得三算”等类似叙述,这里把“负”与“得”相比,意为缺少、亏空,就是今天负数的雏形。
2、负数出现的原因
负数也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帐时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出粮食记为负。